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鳧

鎖定
飛鳧,漢語詞語,讀音為fēi fú,意思是飛翔的野鴨,猶飛鳧舃,箭名,借指輕舟
中文名
飛鳧
出    處
《洛神賦》
釋    義
飛翔的野鴨。
拼    音
fēi fú

飛鳧解釋

飛翔的野鴨,猶飛鳧舃,箭名,借指輕舟 [1] 

飛鳧出處

飛鳧 飛鳧
三國魏·曹植《洛神賦》:“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唐·寒山《詩》之六:“欲驗飛鳧集,須徵白兔遊。” 清·劉澤湘《過西山闢支生墓》詩:“叩角誰賡甯戚歌,飛鳧莫辨王喬舃。”
《初學記》卷二二引《太公六韜》注:“飛鳧,矢名。”
南朝 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並命舟檝以拯之。舸舟取其輕利謂之飛鳧。” 唐·王勃《三月上巳祓禊序》:“或昂騏驥,或泛飛鳧。”

飛鳧成語

飛鳧猶飛鳧舃

即指會飛的仙鞋。後亦借指官員。

飛鳧典源

《後漢書》卷八十二上〈方術列傳上·王喬〉~272~  王喬者,河東人也。顯宗世,為葉令。喬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自縣詣台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乃詔尚方視,則四年中所賜尚書官屬履也。每當朝時,葉門下鼓不擊自鳴,聞於京師。後天下玉棺於堂前,吏人推排,終不搖動。喬曰:「天帝獨召我邪?」乃沐浴服飾寢其中,蓋便立覆。
宿昔葬於城東,土自成墳。其夕,縣中牛皆流汗喘乏,而人無知者。百姓乃為立廟,號葉君祠。牧守每班錄,皆先謁拜之。吏人祈禱,無不如應。若有違犯,亦立能為祟。帝乃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無復聲焉。或雲此即古仙人王子喬也。 [2] 

飛鳧典源譯文

王喬,河東人。顯宗時,做了葉縣縣令。王喬有神仙之術,每月初一、十五,常從葉縣到朝廷禁省朝見皇上。皇帝看他來得很快,但未見到他的車馬,很覺奇怪,便秘密叫太史偵察伺望他的行蹤。太史報告説,王喬到來時,常有兩隻水鳥從東南飛來。於是皇上叫人張開羅網,捕捉水鳥,只得到一隻鞋。檢查那鞋,是四年中賜給尚書官屬的鞋。每當王喬上朝時,葉縣門下的鼓不擊卻自己響着,京師可聽得見。
後來,從天上降下一口玉棺到堂前,吏人上前推抬,沒法子搖得動。王喬説“:上帝單獨召我嗎?”於是洗乾淨身子,穿好衣服睡進棺中,蓋子馬上罩住了。過了兩夜,把棺埋在城東,泥土自然成了墳堆。當晚,縣中的牛都流着汗,喘着氣,而人們不知是怎麼回事。百姓替他立廟,叫葉君祠。地方官吏每次到任,首先得拜見它。吏人有事祈禱,很有靈驗。如有違犯神意,也立即降災。皇帝於是將葉縣的鼓取來放在都亭下面,從此再也沒有響聲。有人説這就是古代仙人王子喬。 [2] 

飛鳧釋義

漢葉縣縣令王喬,有神仙之術,每月初一、十五乘雙鳧飛向都城朝見皇帝。後用“飛鳧”指仙履。亦常用為縣令的典實。亦借指官員。

飛鳧運用示例

唐·吳筠 《酬葉縣劉明府避地廬山言懷詒鄭錄事昆季苟尊師兼見贈之》詩:“從此罷飛鳧,投簪辭割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