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鏜

鎖定
飛鏜,江蘇省南京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項目。
中文名
飛鏜
遺產級別
市級
遺產類別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飛鏜歷史淵源

鏜,本來是古兵器的一種,始於明代,由槍發展而來,由樽、柄、頭三部分組成,樽在柄端,為三稜狀鐵塊;柄為木質,長2米;頭由刀形鐵環、雙刃短劍構成,長約八九寸,鏜頭的兩邊形似馬叉,中間似劍狀。鏜長而重,多為力大身高者使用,使用時多是兩手交換,因頭部有鐵環,舞動起來便叮噹作響,宛如鑼鈴。
黃中飛鏜表演是黃中村的特色文化項目。黃中村位於六合區橫樑街道的東部,東與雨花石村交界,西與方山村接壤。境內有風景秀麗的方山森林公園和資源豐富的橫山,寧通公路、寧啓鐵路、江六高速貫穿全村。
黃中飛鏜表演距今已有三四百年曆史,最初它是軍隊大戰之餘將士們的一種娛樂形式,後來流傳到民間,在現在的黃中村一帶落地生根,黃姓祖先十分喜愛這項運動,不斷髮展玩鏜技藝,並且只在本姓中傳授,代代傳承,延續至今。表演者有青年男女、也有老人孩子;有單人表演,也有幾十人一起上台的。

飛鏜社會影響

黃中飛鏜是集娛樂與健身為一體的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項目,一是可以給老百姓帶來娛樂,舞動飛鏜,嘩嘩作響,很是壯觀,很能吸引人的眼球;二是可以讓表演者身體得到鍛鍊,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三是在兵荒馬亂年代起到自我保護的作用,保護自身和家人不受侵犯。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