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豬理論

鎖定
飛豬理論又稱風口論,是指小米創始人雷軍説過的一句話:創業,就是要做一頭站在風口上的豬,風口站對了,豬也可以飛起來。這句話旋即成為創投圈流行語,也是“互聯網思維”的最重要註腳之一,各行各業尤其是傳統產業積極尋找風口,大家都希望成為下一個“飛豬”。
中文名
飛豬理論 [1] 
類    型
經濟術語

目錄

飛豬理論內容

雷軍還對著名的“飛豬理論”做了進一步闡述:風口上的豬都是練過功的。飛豬的最關鍵問題是當我們很羨慕成功者的時候,千萬別忘了他們只是一頭豬而已,在空中飛的豬。如果你有這樣的態度,有良好的積累,應該花足夠的時間研究風向,研究風口,這樣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2015年6月,由SOHO中國主辦的新一期“潘談會”上,雷軍稱終於有一個解釋“風口上的豬”的機會——這此前一度成為批駁的焦點,説其是機會主義者,“我覺得第一點的話,任何人成功,在任何的領域都需要一萬個小時的苦練,都需要苦練一萬個小時。如果沒有基本功談飛豬那真的是機會主義者,沒有任何一個成功者不經過一萬小時的苦練能夠成功的。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忽略今天在空中飛的那些豬,他們都不只練了一萬個小時,可能練了十萬個小時以上,這就是大家被忽略的前提。” [1] 

飛豬理論解釋

雷軍的本意是,只要抓住了好的機遇,即便是豬也能成功。但是在後來的傳播當中,人們慢慢將其理解成了熱門行業、熱門領域,天真的認為,因為熱門,就會有各種助力,我們只要懂得借勢,就可以成功。事實是,一個領域一旦進入到風口時期,就是出現大洗牌、倒閉潮的時候。
風口其實是刀口,當某個熱門領域無數創業者削尖了腦袋想要往裏擠的時候,他們削尖的腦袋事實上已經變成了一把刀,因為佈滿了刀,風口這時其實就已經成了刀口。而站在風口的豬,其命運可想而知,不是被殺,就是被閹,逃過這兩種命運的,也是傷痕累累倉皇出走。
其次,飛豬最最關鍵問題是:不能只顧埋頭苦幹,不去抬頭看路。應該花足夠的時間研究風向,研究風口,這樣你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1] 

飛豬理論批判

小米的“風口論”(飛豬理論)其實是對創新的毒藥。所謂風口,一定是無數先烈倒下之後鋪墊出來的,一定是先驅者們用自己的旗幟召喚來的,也一定是經過前仆後繼的艱難歲月才能夠造就的。秉持“風口論”,只會讓企業害怕探索、迴避創新,一心想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他人的付出基礎之上,踩着他人的屍體收穫自己的業績。有人總結諾基亞數次轉型並演變為全球手機一哥的成功歷程,認為是追尋風口最傑出的代表。然而在諾基亞委身微軟、進而賤賣富士康的戲劇性轉變之後,它似乎也在一夜之間成為了風口論最大的反面教材。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