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行技術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飛行技術(Aviation Technology)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交通運輸類專業,基本修業年限為四年,授予工學學位。
飛行技術專業主要就是培養飛行員掌握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飛行性能與操縱控制原理以及現代運輸飛機構造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學會識別和運用航線圖,接受運輸機通信和空中領航的訓練。該專業主要培養能在民用航空公司從事民航航線飛行駕駛,並且符合國際民航航線運輸機駕駛員執照標準和營運管理的高級飛行技術人才 [4] 
該專業對體檢要求很高,體檢標準可以參照《民用航空招收飛行學生體檢鑑定規範》《軍隊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等文件 [2-3] 
中文名
飛行技術
外文名
Aviation Technology
專業類別
交通運輸類
學科門類
工學
專業層次
本科
授予學位
工學學士
專業代碼
081805K
修學年限
4年

飛行技術發展歷程

1914年3月10至11日,南苑航校飛行教官駕駛飛機從北京飛到保定,這是中國最早的一次長途飛行。
1925年,從法國留學回來的飛行家陳國樑得到愛國華僑的支持,選定廈門禾山五通地方為校址,於1928年10月成立廈門民用航空學校,招收華僑子弟訓練飛行。
1935年10月,上海航空協會創辦中國飛行社,招收學生,訓練飛行 [6] 
1986年,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及畢業生使用方向介紹》中,設置飛行專業 [8] 
1993年,教委高等教育司編寫出版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簡介》中,設置飛機駕駛專業(專業代碼081706) [9] 
1998年7月6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1998年頒佈)》,原飛機駕駛專業(專業代碼081706)更名為飛行技術(專業代碼081204) [5] 
2012年9月14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飛行技術專業編號更改為081805K [7] 

飛行技術培養目標

飛行技術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工程技術、文化素養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較好地掌握飛行技術領域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富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實踐能力,具備國際化視野,能夠在飛行技術領域從事規劃設計、技術開發與運用、運行管理、運營組織和經營管理等工作,以及在教育、科研等部門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素質專門人才。
各高校應根據上述培養目標和各自的定位、辦學條件、區域人才市場需求,結合各自相關專業基礎和學科特色,在對區域和飛行技術行業特點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確定辦學定位,以適應飛行技術行業發展對多樣化人才培養需要為目標,細化人才培養目標的內涵,準確定位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目標。
各高校還應根據科技及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需要,定期對飛行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與培養目標的吻合度進行評估,建立適時調整專業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機制 [1] 

飛行技術培養規格

  • 學制、學位與總學時
基本學制為4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飛行技術專業總學分一般要求為140-180學分,其中實踐性教學學分一般不低於總學分的25%。各高校可根據具體辦學情況做適當調整。
  • 思想政治和德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統一要求執行。
  • 業務知識與能力方面
1、系統掌握飛行技術系統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2、熟練掌握飛行技術工程實驗及運行管理的基本技能。
3、瞭解飛行技術的發展歷史、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認識飛行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4、掌握本專業所需的數學、力學、經濟學、管理學、系統科學等基礎知識;瞭解安全、信息、能源、環境等相關領域的基本知識。
5、初步掌握飛行技術工程某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初步具備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該領域相關問題的能力。
6、具有高度的協調配合團隊精神和可持續發展理念。
7、具有良好的書面和口語表達能力。
8、具有基本的資料蒐集和文獻檢索能力。
9、具有終身學習的理念和能力。
10、具有一定的本專業外文書籍、外文文獻資料的閲讀與翻譯能力。能撰寫專業論文的外文摘要。能使用外語進行一般性交流。
各高校還應根據自身的定位和細化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學科專業特點、行業和區域特色以及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在上述業務要求的基礎上,強化或者增加某些方面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形成人才培養特色。
  • 體育方面
按照教育部統一要求執行。各高校可結合行業特色需要,在體育技能上強化或者增加某些特殊方面的能力要求 [1] 

飛行技術課程體系

飛行技術總體框架

飛行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按照通識類、學科基礎類、專業類三類設置。人文社會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至少佔總學分的15%,數學和自然科學類課程至少佔總學分的15%,數學和自然科學類課程外的學科基礎類、專業類課程至少佔總學分的40%。課程的具體名稱、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及相應的學時、學分等教學安排,由各高校自主確定,同時可設置體現學校、地域或者行業特色的相關選修課程。
實踐類課程在總學分中所佔的比例應不低於25%,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學生開展創新項目、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所獲成果可折算為實踐課程學分。
應構建飛行技術專業演示性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等多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其中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學時應不低於總實驗學時的40%。
除完成實驗教學基本內容外,可建設特色實驗項目,以滿足特色人才培養的需要。
飛行技術專業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完整的實習(實訓)、創新訓練體系,確定相關內容和要求,多途徑、多形式完成相關教學內容。載運工具運用和交通設備應用類專業應適當提高實習(實訓)的學時比例,並加強工程訓練的教學,以提高學生適應未來工作的能力。
飛行技術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一般安排在第四學年,原則上為1個學期。
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適當擴大公共基礎課程與專業選修課程的比例,選修課程佔總課程比例一般不低於15%。各高校可依據課程設置的實際情況設定。
在培養計劃執行期內,針對飛行技術系統的發展變化,可對課程進行適當調整,但應保證課程體系的相對穩定。建議每4年修訂一次培養計劃,每年課程更新率不應超過總課程數量的10% [1] 

飛行技術理論課程

  • 通識類知識
除國家規定的教學內容外,人文社會科學、外語、計算機與信息技術、體育、藝術等內容由各高校根據辦學定位與人才培養目標確定。
  • 學科基礎知識
公共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數學、力學、經濟學、管理學、系統科學以及飛行技術專業教育所需要的基礎知識。教學內容應滿足教育部相關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工科類本科專業的基本要求,各高校可根據自身的人才培養定位調整提高相關教學要求。
專業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工程製圖、土木測量、機械基礎、傳熱學基礎、工程材料、電工電子、計算機應用技術、信息及自動化控制、通信導航、運籌優化、技術經濟分析等知識領域。
  • 專業知識
飛行技術專業的課程須覆蓋相應的核心知識領域,並培養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飛行技術系統實踐中的能力。
飛行技術專業核心知識領域主要包括船舶動力裝置及系統、船舶輔助設備、輪機測試與維修技術、船舶管理體系及防污染技術、船舶電子與電氣技術、輪機監測與自動控制、輪機英語等。
各高校可結合自身辦學特色設置一定數量的專業補充課程,傳授國際化和前沿性的學科知識。同時根據學科、行業、地域特色及學生就業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強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建議多采用工程實踐案例教學,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緊密聯繫工程實際,構建更加合理和多樣化的知識結構,形成各高校自身的專業特色和優勢。
  • 核心課程
飛行技術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示例
工程力學(72)、工程流體力學(36)、飛行技術材料(36)、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54)、船舶柴油機(90)、船舶鋪機(90)、輪機自動化基礎(36)、輪機自動化(54).船舶動力裝置技術管理(72)、船舶電氣設備及系統(90)、輪機維護與修理(54)、船舶防污染技術(36)、輪機英語(54) [1] 

飛行技術實踐教學

  •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主要包括專業類實驗、實習、設計等,根據專業需要可進行必要的專業實訓。
  • 實驗
包括學科門類基礎實驗、專業基礎實驗、專業實驗三個層次及課程實驗、綜合實驗兩個方面。實驗主要類型包括演示性、綜合性、設計性。應提高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所佔的比例。
要求具備完整的實驗大綱、指導書、任務書,學生按規範書寫實驗報告。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設置相對獨立的實驗課程體系。
  • 實習
包括專業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實習。
(1)認識實習:目的是建立飛行技術系統的整體概念,瞭解飛行技術系統的構成要素、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各部門生產特點和運行特點。重點了解某一種或兒種運輸方式的設施設備、組織結構、工作流程、管理規範、運營管理內容以及施工、運輸現場技術發展趨勢等。
(2)生產實習:深人飛行技術企業、規劃設計諮詢單位、技術裝備製造企業、施工建設企業等進行,目的是使學生直接參與到生產實踐過程中,得到應用基礎理論和方法開展規劃、設計、施工、生產、維修和運營管理等能力的鍛鍊。
(3)畢業設計(論文)實習:結合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和內容要求,瞭解飛行技術領域的實際問題,收集資料、準備數據和開展畢業設計(論文)內容的研究等。
各實習環節要求具備完整的實習大綱、實習任務書,學生按規範填寫實習日誌和實習報告。為保證實習環節的順利進行,應建立相對穩定的校內外實習基地,密切產學研合作。
  • 設計
包括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畢業設計(論文)環節應與實踐環節相結合。
(1)課程設計:針對課程目標,結合課程知識點,開展綜合性設計,以加深對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課程設計應密切結合實踐,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要求具備完整的設計指導書、任務書,學生按規範完成設計內容,並具有規範化的評分標準。
(2)畢業設計(論文):題目和內容應有明確的工程應用背景,堅持一人一題,工作量和難度適中,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使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解決工程實踐問題的能力獲得顯著提升。指導教師應引導學生完成選題、調研、查閲資料、需求分析、制訂計劃以及研究、設計、撰寫等環節,使學生得到全面、系統的專業能力訓練。指導的學生數量應適當,並保證達到規定的指導次數和指導時間。要求具備完整的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書、任務書和開題報告,學生按規範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內容,按程序進行畢業設計(論文)答辯,並具有標準化的評分標準。
  • 實訓
需要有實訓的專業,相關高等學校必須建有滿足教學需要、相對穩定、具有相關行業資質的校內外實訓基地。實訓內容和時間應依據行業標準設定,並注重理論密切結合實踐,全面、系統地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職業素質和團隊合作能力。指導教師的資質必須符合相關行業要求,指導實訓的學生人數應適當。要求具備完整的實訓大綱、實訓記錄和各階段考核標準,同時制定切實有效的實訓質量監控方案。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教學和科研資源參加科學研究活動,支持學生參加相關專業的學科競賽活動,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1] 

飛行技術教學條件

飛行技術教師隊伍

  • 師資隊伍數量和結構要求
各高校飛行技術專業應當建立一支規模適當、結構合理、相對穩定、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以滿足專業教學需要。
新開辦飛行技術專業至少應有10名專任教師,在30名學生的基礎上,每增加10名學生,須增加1名專任教師。
教師隊伍中應有學術造詣較高的學科或者專業帶頭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比例應不低於60%,35歲以下專任教師必須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並通過崗前培訓;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比例應不低於30%。35歲以下實驗技術人員應具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學歷。
實驗教學中每位教師指導學生數不得超過15人。每位教師指導畢業設計(論文)的學生人數原則上不超過8人。
有企業或行業專家作為兼職教師。
  • 教師背景和水平要求
從事本專業教學工作的教師,其本科和研究生學歷中,應至少有1個為飛行技術專業,或有過不少於1年的專業培訓。對有相關要求的專業,教師應取得行業崗位資質證書或培訓證書,且其專業背景要與專業的教學研究方向相適應。專任教師必須具有高等學校教師從業資格(高等學校教師資格證書)。
從事專業課教學(含實踐教學)工作的主講教師,應每3年有3個月以上的工程實踐(包括現場實習或指導現場實習、參與飛行技術工程項目開發、在飛行技術企業工作等)經歷;一般應有一定數量的有企業工作經歷的人員從事專業教學;從事本專業教學工作的主講教師應有明確的科研方向和參加科研活動的經歷。
  • 教師發展環境
各高校應建立基層教學組織,健全教學研討、老教師傳幫帶、教學難點重點研討等機制。
實施教師上崗資格制度、青年教師助教制度、青年教師任課試講制度;制訂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建立青年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和全體教師專業水平持續提高機制,使青年教師能夠儘快掌握教學技能,傳承本學校優良教學傳統。
應加強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培訓,提高專任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 [1] 

飛行技術設備資源

  • 基本辦學條件
飛行技術專業的基本辦學條件參照教育部相關規定執行。
  • 教學實驗室
基礎課程實驗室的生均面積、生均教學設備經費至少應滿足教育部相關規定的基本要求。專業實驗室應能滿足本專業類培養計劃實踐教學體系所列要求。每種實驗設備既要有足夠的台套數,又要有較高的利用率。
實驗室應建立設備使用檔案、設備與實驗的標準操作規程。有專人負責保管,定期進行檢查、清潔、保養、測試和校正,確保儀器設備的性能穩定可靠。有存放實驗設備、耗材的設施,有收集和處置實驗廢棄物的設施。
實驗室應具備支持研究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課外開放時間,條件允許下應設立實驗室基金。
  • 實踐基地
必須有滿足教學需要、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應根據學科專業特色和學生的就業去向,與飛行技術行業科研院所、企業加強合作,建立有特色的實踐基地,滿足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實踐基地應制定實踐管理制度並依據制度對學生進行管理。實踐管理制度應包括教師選派、教學安排、質量評價等內容。實踐單位應指定專門負責人並提供必要的實踐、生活條件保障。
實踐實習要有具體的實習大綱和實習指導書,有明確的實習內容,實習結束後學生應提交實習報告,據此給予實習考核成績。
  • 基本信息資源
通過手冊或者網站等形式,提供本專業的培養方案,各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要求、考核要求,畢業審核要求等基本教學信息。
  • 教材及參考書
專業基礎課程中2/3以上的課程應採用正式出版的教材,其餘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如無正式出版教材,應提供符合教學大綱的課程講義。教材優先選用國家級或行業規劃教材。
  • 圖書信息資源
圖書館與相關資料室中應提供必要的飛行技術及相關學科的圖書資料、刊物,刊物應包括飛行技術領域核心期刊,有一定數量的外文圖書與期刊。
提供主要的數字化專業文獻資源、數據庫和檢索這些信息資源的工具,並提供使用指導。
建設必要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課程網站,提供一定數量的網絡教學資源 [1] 

飛行技術教學經費

教學經費應能滿足該專業教學、建設和發展的需要。
已建專業每年正常的教學經費應包含師資隊伍建設經費、實驗室維護更新經費、專業實踐教學經費、圖書資料經費、實習基地建設經費等。
新建專業應保證一定數額的不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在內的專業開辦經費,特別是應有實驗室建設經費。
每年學費收人中應有足夠的比例用於專業的教學支出、教學設備儀器購買、教學設備儀器維護以及圖書資料購買等 [1] 

飛行技術質量保障

  • 整體要求
各專業應在學校和學院相關規章制度、質量監控體制機制建設的基礎上,結合各自特點,建立教學質量監控和學生髮展跟蹤機制。
具有國際公約和國內法規要求的專業質暈管理體系,應取得相應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 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要求
有保障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機制;有教學各環節的質量標準和教學要求;有專業基本狀態數據監測評估體系,便於開展專業評估和專業認證;有專業學情調查和分析評價機制,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和綜合發展進行有效測評;有以學生評估為主體的評教制度;有學習困難學生幫扶機制;有畢業生、用人單位、校外專家參與的研討和修訂專業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培養方案的機制,使專業培養定位和規格不斷適應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 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要求
建立有畢業校友和用人單位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與方法進行徵求意見及建議的機制、制度,通過對畢業生知識、索質和能力的調查與評價,不斷改善人才培養質量。
跟蹤反饋分析內容:畢業生在就業單位工作狀況等表現以及就業狀況分析;畢業生對在校期間專業課程設置、教師教學和就業工作的評價分析;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思想素質、專業技能的評價分析。
跟蹤反饋調查形式:採取召開畢業生座談會、由畢業生本人填寫調查表、走訪用人單位、網絡調查和電話調查等多種形式。
  • 專業的持續改進機制要求
定期舉行學生評教和專家評教活動,及時瞭解和處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定期開展專業評估,及時解決專業發展和建設過程中的問題;吸納行業、企業專家參與專業教學指導工作,形成定期修訂完善培養方案的有效機制 [1] 

飛行技術培養模式

  • 校企合作的“2+2”培養模式
隨着教學改革的實施,校企合作成為重要的教學內容,航空航天飛行技術專業課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嚴格接照國家教育部和民航總局的教育要求來進行,這時教育的基礎,與此同時,教師要充分結合中國教育院校的基本特色,與不同的航空企業建立起人才合作培養形式,針對當前的教育發展來充分了解專業飛行技術人才的教育重點。很多飛行專業的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的過程中,會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針對當前的飛行員培養要求,來進行培養方向的確立,航空公司要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實訓的機構,開展實踐教學,想要實現學生應用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提升,需要保證學生能夠對教學的開展有一個準確的認識,主動進行操作能力的培養。當前我國的專業性學科教學人才的培養都向着專業化邁進,實踐教學的開展也變得越來越重要,校企合作辦學要將實踐性的優勢變現出來,可以讓學生的在接收兩年理論知識教育的基礎上開展實踐教學,結合當前的社會需求,與合作企業創建實踐加理論的“2+2”校企合作辦學培養模式,主要的教育流程是2年的基礎知識教育+2年的專業實踐課程,在教學實踐中獲取教學執照,進行就業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 [10] 
  • “準軍事化”管理模式
所謂的準軍事化管理,主要是在學生的管理過程中採用半封閉式的管理模式,飛行技術人員在今後的工作過程中需要承擔着重要的工作職責,並且其儀容儀表也會影響到國家的素質建設層面,因此,教學的開展過程中,需要通過這種教學考試來幫助學生養成優秀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建立優秀的人格。同時實際教學的開展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小組競賽的形式來讓學生之間建立合作、交流和競爭意識,教學的實施主要包括:集體早操、集體用餐等,學校要明確規定學生在上課期間要穿着制服,引用部隊的列隊出勤形式等等。教師還要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制定扣分制,以積分來對學生的整體表現進行點評,讓飛行技術專業的學生能夠聽從命令,在工作的過程中服從機組人員的指揮,這正是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飛行技術人才隊伍 [10] 
  • 空軍飛行學員“四年一貫制”培養模式
飛行學員在空軍航空大學和飛行學院培養4年,主要進行本科基礎教育和教練機飛行訓練。期間除享受軍校學員的待遇外,還享受飛行津貼、空勤伙食、特種裝具等待遇。達到培訓要求的,獲得大學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定為副連職軍官,授予空軍中尉軍銜。如因身體或技術原因不適合繼續學習飛行的,轉入其它軍隊院校學習航空管制、航空兵參謀等地面本科專業,總學制4年 [12] 
  • 空軍飛行學員“3+1”軍地聯合模式
飛行學員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3年,在空軍航空大學學習1年。①選拔程序。根據教育部、公安部、軍委政治工作部下達的聯合培養計劃,空軍從招收的理科類高中生飛行學員中遴選確定預選對象,組織到空軍航空大學進行軍政訓練和體驗飛行,綜合擇優錄取高考成績優異、體驗飛行合格的學員,於9月上旬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培養。②相關待遇。聯合培養飛行學員註冊空軍航空大學和地方高校“雙學籍”,學歷本科。在地方高校學習期間,享受軍隊院校飛行學員相關待遇。畢業考核合格的,頒發空軍航空大學和地方高校同時具印的大學本科畢業證書,並按規定分別授予相應學士學位 [13] 
  • 海軍飛行學員"3+2"組訓模式
海軍飛行學員實行5年全日制教育培養,即前3年在山東省煙台市海軍航空大學完成大學本科基本課程、航空專業基礎和軍政基礎等教育訓練,第4、第5年在遼寧省葫蘆島市海軍航空大學完成航空理論和飛行駕駛(初教機、高教機)訓練 [18] 
  • 海軍飛行學員“雙學籍”模式
海軍飛行學員在海軍航空大學接受全日制本科學歷教育,入校3個月考察期滿後取得學籍和軍籍,前3年主要進行本科基礎教育(“雙學籍”飛行學員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培養),第4至5學年進行初、高教練機飛行訓練。本科學業期滿合格,按規定晉升為副連職軍官,授予中尉軍銜,繼續完成高教機訓練取得任職培訓合格證書的,職務等級可按規定提前晉升為正連職。期間,因身體或技術等原因不適合繼續飛行的,轉入其他本科專業學習 [19] 

飛行技術發展前景

飛行技術人才需求

中國國內機長的工資已經達到了國際中上水平,由於各航空公司的機長依然緊缺,這些年來為了避免機長流失,即使其他員工的工資不漲,機長的工資也會漲。而與中國國外航空公司的飛行員相比,中國的飛行員從副駕駛晉升為機長門檻較為低 [20] 

飛行技術考研方向

飛行技術的本科畢業生可報考法律(非法學)、交通運輸、工程安全、工程材料與化工等方向的研究生專業 [21] 

飛行技術就業方向

民航飛行學員畢業後,將被分配到航空公司所屬的各分公司當客機駕駛員。在正式執機前,還要參加數月的模擬訓練,全部考試合格後,就可以成為一名副駕駛員。飛行員待遇根據其級別和所飛機型不同會有所差別,總體上薪水豐厚,副駕駛月薪超過2萬元,如果成為正駕駛,或者飛國際航班,收入會成倍增長。 副駕駛分為第二副駕駛、副駕駛和第一副駕駛。根據飛行經歷及技術考核逐步晉升。副駕駛飛行經歷時間及飛行技術達到標準,通過相應考核、面試後可聘任為機長。機長經過相應程序選拔和訓練,可聘任為飛行教員。另外,還有一些飛行人員進入公司飛行技術管理和企業管理崗位 [14] 

飛行技術開設院校

地區
開設院校
北京
北京大學(聯合培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培養)
清華大學(聯合培養)
/
天津
/
遼寧
/
吉林
空軍航空大學
/
黑龍江
/
江蘇
/
山東
/
四川
/
河南
上海
/
雲南
/
江西
陝西
/
山東
/
廣東
/
山西
/
(資料來源:陽光高考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招飛局;摘錄時間:2022年5月7日 [11]  [15-17]  [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