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蓬

(菊科飛蓬屬植物)

鎖定
飛蓬(Erigeron acris L.)是菊科飛蓬屬植物。莖單生,葉片披針形;頭狀花序多數,常排列成密集的狹圓錐花序,總苞被開展的密長毛,花淡紅紫色或白色,花期7-9月。在中國主要分佈於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省區。蒙古、日本、歐洲、北美洲也有。 [1] 
飛蓬分佈廣泛,是常見的野草,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在中國文學中,飛蓬一詞有“野外飄零、身不由己”的象徵意義,藴含着無奈、哀愁與悲嘆。
中文名
飛蓬
拉丁學名
Erigeron acris L. [8]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7] 
菊目
菊科
飛蓬屬
飛蓬

飛蓬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莖單生,稀數個,高5-60釐米,基部徑1-4毫米,直立,上部或少有下部有分枝,綠色或有時紫色,具明顯的條紋,被較密而開展的硬長毛,雜有疏貼短毛,在頭狀花序下部常被具柄腺毛,或有時近無毛,節間長0.5-2.5釐米。 [2] 
基部葉較密集,在花期常留存,倒披針形,長1.5-10釐米,寬0.3-1.2釐米,頂端鈍或尖,基部漸狹成長柄,全緣或極少具1至數個小尖齒,具不明顯的3脈;中部和上部葉披針形,無柄,長0.5-8釐米,寬0.1-0.8釐米,頂端急尖;最上部和枝上的葉極小,線形,具1脈;全部葉兩面被較密或疏開展的硬長毛。 [2]  [6]  [9] 
植物飛蓬
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端排列成密而窄或少有疏而寬的圓錐花序,或有時頭狀花序較少數,傘房狀排列,長6-10毫米,寬11-21毫米;總苞半球形,總苞片3層,線狀披針形,綠色或稀紫色,頂端尖,背面被密或較密的開展的長硬毛,雜有具柄的腺毛,內層常短於花盤,長5-7毫米,寬0.5-0.8毫米,邊緣膜質,外層幾短於內層的二分之一;雌花外層的舌狀,長5-7毫米,管部長2.5-3.5毫米,舌片淡紅紫色,少有白色,寬約0.25毫米,較內層的細管狀,無色,長3-3.5毫米,花柱與舌片同色,伸出管部1-1.5毫米;中央的兩性花管狀,黃色,長4-5毫米,管部長1.5-2毫米,上部被疏貼微毛,檐部圓柱形,裂片無毛。 [2] 
瘦果長圓披針形,長約1.8毫米,寬0.4毫米,扁壓,被疏貼短毛;冠毛2層,白色,剛毛狀,外層極短,內層長5-6毫米。 [2] 
飛蓬的種子 飛蓬的種子

飛蓬近種區別

飛蓬體態及毛茸多變異,常與其鄰種長莖飛蓬 E. elongatus Ledeb.,堪察加飛蓬 E. kamtschaticus DC. 雜交,但它的頭狀花序較小而多數,常排列成密集的狹圓錐花序;總苞被開展的密長毛,基部葉全緣,與後兩種不難區別。 [2] 

飛蓬生長環境

飛蓬常生於山坡草地,牧場及林緣,海拔1400-3500米。 [2]  性喜陽,耐寒(-5°C以上),對環境選擇不嚴,以土壤疏鬆、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為佳。

飛蓬分佈範圍

飛蓬分佈很廣,主要分佈於中國西南、東北(新疆、內蒙古、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雲南、四川和西藏)等省區。 [3]  蘇聯高加索、中亞、西伯利亞地區以及蒙古、日本、北美洲也有分佈。 [2] 

飛蓬物種價值

飛蓬觀賞價值

飛蓬容易栽培,生命力強,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在園林中可佈置於花境、花壇或叢植籬旁、山石前,也可作切花;宜做海濱花園的材料。

飛蓬藥用價值

飛蓬與收載於1977年版《中國藥典》且在臨牀上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藥保護品種燈盞細辛為同屬同亞組植物。據《長白山植物藥志》記載,其根、莖和葉均含鞣質,葉和花中含揮發油;其花和花序可治療發熱性疾病,,種子治療血性腹瀉, 煎劑治胃炎腹瀉皮疹疥瘡等。 國內外對飛蓬的研究報道極少,僅有關於其化學成分的報道。現代研究表明飛蓬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是黃酮,而其中含量較多的是燈盞乙素(又名野黃芩苷)。 [3] 
飛蓬在蒙藥中也有應用,《蒙植藥志》記載飛蓬全草主治外感發熱泄瀉,胃炎,皮疹,疥瘡。

飛蓬古詩引用

飛蓬是古詩文中常見的意象,它在古詩文中有兩個意義。
其一,形容人的頭髮很亂。如《衞風·伯兮》中“自伯之東,首如飛蓬”,成語“蓬頭垢面”裏的“”也是這個意思。《伯兮》中的“飛蓬”是“蓬”的一種,遇風之後易被吹散。這首詩是寫一位妻子對遠方行役的丈夫深切的呼喚。“女為悦己者容”,而“悦己者”在遠方不得見,便沒了興致梳妝打扮,頭髮像蓬草一樣雜亂。“飛蓬”在此也有了漂泊不定、無根隨風飄動的內涵。 [4] 
其二,形容人的漂泊無定。較早地創造這一意象的是曹植。 如他在《雜詩·二》中就曾寫道:“轉蓬離本根,飄飄隨長安”,用“蓬”來比擬自己,“轉蓬飄飄不定,‘流轉無恆’,遠離本根和同伴,孤寂無依。這並非其本心的意願,而是惡劣的外在原因播弄的結果。”以表達自己遷徙不定的痛苦。蓬的這種飄無定所的特徵與詩人曹植的生活境遇及內心活動產生了共鳴。自曹植之後,“轉蓬” 意象就被後世的詩人所使用並逐漸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含義:漂泊不定。 [5]  例如潘岳《西征賦》:“陋吾人之拘攣,飄萍浮而蓬轉。”王維《使至塞上》:“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王績《登壠坂二首》:“轉蓬無定去,驚葉但知飛。”
參考資料
  • 1.    劉琬暉. 飛蓬的化學成分研究[D].長春中醫藥大學,2007.
  • 2.    飛蓬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3.    邵帥,嚴銘銘,王海靜,劉琬暉,趙大慶.飛蓬提取工藝的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時珍國醫國藥雜誌社,2008:2774-2776
  • 4.    蔡萌萌. 《詩經》“惡草”考[D].山西大學,2015.
  • 5.    馬鳳霞.唐代西北邊塞詩植物意象研究——以白草、飛蓬為例[J].文學界(理論版):湖南省作家協會,2012:147-148
  • 6.    趙柄柱,張重嶺,李旻輝主編. 內蒙古大興安嶺中藥資源圖志 第2冊[M]. 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7.12.第683頁.
  • 7.    飛蓬 Erigeron acris|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4]
  • 8.    Erigeron acris L.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 Kew Science[引用日期2023-03-25]
  • 9.    飛蓬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