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奪瀘定橋

(劉國樞創作的油畫)

鎖定
《飛奪瀘定橋》是劉國樞於1959年創作的油畫,現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1-2] 
該畫作描繪了連長廖大珠帶領21名勇士奪取瀘定橋的英雄壯舉。作品主色調採用了蒼黃和黑褐。河水湍急,羣山陡峭,天空昏沉,畫面蒼茫大氣、莊嚴肅穆。畫家用筆用色奔放,河面、橋樑、兩岸構成一個具有高度審美的幾何圖形,傳遞出一種穩固的力量。橋上,勇士們或匍匐射擊、或揚手擲彈,岸邊硝煙瀰漫,足見火力兇猛、戰鬥激烈,作品展現出一種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 [4] 
中文名
飛奪瀘定橋
作    者
劉國樞
規    格
橫180釐米,縱133釐米
創作時間
1959年
畫作類型
油畫
現收藏地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飛奪瀘定橋畫作內容

該畫作表現了長征途中一場異常艱險的戰鬥,河水湍急,羣山陡峭,天空昏沉。鐵索橋置於畫面的上半部分,鐵索橋下是湍急的河水,連接的是陡峭的兩岸。橋上英勇向前的勇士,他們一手緊拉鐵索、一手揮槍射擊。 [4]  [7] 
飛奪瀘定橋 飛奪瀘定橋

飛奪瀘定橋創作背景

飛奪瀘定橋歷史背景

主詞條: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9日,在短短一晝夜內奔襲240多里的紅軍成功擊潰守橋部隊,奪取了大渡河上唯一的橋樑——瀘定橋,史稱飛奪瀘定橋。飛奪瀘定橋是長征中的一場重要勝利,對於紅軍順利通過大渡河,擺脱國民黨軍隊圍堵意義重大。
瀘定橋的得失對於紅軍至關重要。1935年5月,中央紅軍主力抵達大渡河西岸,準備渡過大渡河以擺脱國民黨軍隊的追擊。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是崇山峻嶺,地勢極為複雜。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就曾受困於此,在大渡河沿岸全軍覆沒。雖然紅軍擊敗了國民黨部隊控制了大渡河上的渡口安順場,但是,安順場附近水深浪急,再加上渡河船隻數量不足,紅軍大部隊難以過河。與此同時,蔣介石調集二十萬軍隊,試圖利用天險將紅軍主力圍殲於大渡河以南、金沙江以北的地區。危急時刻,迅速搶佔溝通大渡河兩岸的瀘定橋成為紅軍的唯一選擇。
面對嚴峻形勢和艱鉅的任務,紅軍指戰員們決心迎難而上,奪取瀘定橋。5月27日,擔負起奪取瀘定橋任務的先頭部隊紅二師四團從安順場出發,向瀘定橋前進。紅軍冒着風雨走在崎嶇的山路上,第一天即行進了80餘里。28日清晨,軍委發來急電,命令紅四團在29日奪下瀘定橋。面對如此艱鉅的任務,戰士們沒有絲毫遲疑,立刻開始急行軍。與此同時,對岸的川軍也在增援瀘定橋。於是,紅軍點起火把,假裝川軍部隊,與對岸軍隊隔河並行。川軍停下宿營休息後,紅軍就扔掉火把,繼續奔襲前進。5月29日晨6時,紅四團順利到達瀘定橋,擊潰了橋西側守軍並佔領陣地,成功創造了一晝夜奔襲240裏的奇蹟。在休整之後,紅軍打響了飛奪瀘定橋戰鬥。突擊隊沿着鐵索向對岸衝鋒。其他部隊跟在突擊隊後面,抱着木板一邊鋪橋一邊前進。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下,許多戰士墜入了河中,但其他戰士依然奮勇向前。在紅軍即將抵達橋頭時,敵人又燃起了大火。一時間,橋頭濃煙滾滾,鐵索也被燒得滾燙。突擊隊戰士高喊着口號穿過熊熊燃燒的大火,與敵人展開肉搏戰。隨後,紅軍主力趕到,經過激戰成功殲滅守軍,順利地控制了瀘定橋。 [10] 

飛奪瀘定橋創作過程

1956年,劉國樞前往廣州、武漢、北京進行較為系統的蘇派繪畫學習,例如臨摹武漢“蘇聯經濟文化成就大型展”的展出作品,接觸到了蘇聯畫家梅爾尼柯夫和馬克西莫夫的講學,並於這一階段完成了該畫作等典型的主題性創作。劉國樞專程到成都軍區拜訪,並得到軍區司令員賀炳炎的指教。1959年初,在動筆創作前,劉國樞踏上了去大渡河採風的路,翻越二郎山到四川瀘定縣進行考察,在當地真切體會歷史的氣息,尋找創作靈感,並積累了大量素材。為了更好地呈現勇士們的英姿,一百多米的懸索橋,他走了不下200次。而為了畫面中英雄展示的面部創作,他也畫了不少小稿,反覆琢磨、調整、嘗試了不同的動態,經過半年多的創作,劉國樞終於完成了該畫作,最終形態各異又神勇無比的戰士們的英姿在畫面中呈現出來。 [7]  [9]  [11] 

飛奪瀘定橋藝術鑑賞

主題
局部圖冊
局部圖冊(4張)
作者為了展現地勢的險惡,將鐵索橋置於畫面的上半部分,採用仰視的角度,來反映搶佔橋頭的紅軍勇士的神采,同時突出河水的湍急以及兩岸的陡峭。作者在處理環境和戰爭氣氛上下了很大的工夫,用筆用色概略奔放,渾濁的河水突出了“急”字,陡峭的山體突出了“險”字,火焰硝煙突出了“難”字。橫穿畫面的鐵索橋簡明突出,橋上英勇向前的勇士奪人眼目,他們一手緊拉鐵索,一手揮槍射擊的英姿,雖然體量上並不大,但卻形成了衝鋒的陣勢,有一股力掃千鈞的力量感。 [3] 

飛奪瀘定橋作品影響

衍生作品
“飛奪瀘定橋”郵票 “飛奪瀘定橋”郵票
2006年10月22日,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和弘揚長征精神,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週年》紀念郵票,全套四枚,小型張一枚,分別是“送別”“遵義會議”“飛奪瀘定橋”“過草地”郵票,其中“飛奪瀘定橋”郵票圖案採用的即是該畫作。 [1] 
入選教材
《飛奪瀘定橋》曾作為中國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語文》中課文《飛奪瀘定橋》的插圖。 [7]  [9] 

飛奪瀘定橋重要展覽

2010年3月16日—5月10日,《飛奪瀘定橋》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和河南博物院主辦的“紅色記憶——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館藏油畫經典作品展”中被展出。 [5] 
2011年3月12日—3月25日,《飛奪瀘定橋》在三峽博物館舉辦的“劉國樞油畫作品回顧展”中被展出。 [6]  [11] 
2021年10月19日—11月19日,《飛奪瀘定橋》在重慶美術館自主策劃組織的“烽火傳薪 藝立百年——武昌藝專六人美術作品與文獻展”中被展出。 [12] 

飛奪瀘定橋作者簡介

劉國樞(1919年10月—2023年12月13日 [13]  ),重慶人,中國第二代油畫家。1938-1945年就讀於武昌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油畫家唐一禾。1948年任西南美專西畫科主任,1950年曆任四川美術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繪畫系副主任,兼任重慶美專副校長。1987年退休。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四川分會常務理事。代表作有《飛奪瀘定橋》《春江水暖》《乞婦》《盲婆》《流浪漢》《送飯》《解僱》《縣委書記》等。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