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來峯石刻

鎖定
中國五代至元代時期的佛教石刻造像。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靈隱寺前的飛來峯上,現有造像380餘身。其中五代造像數量少,形制小,尚保留晚唐遺風,多於青林洞內外,最早的造像為後周廣順元年(951)滕紹宗所造的彌陀三尊像。
中文名
飛來峯石刻
行政區類別
浙江省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杭州市靈隱寺前的飛來峯上
著名景點
飛來峯龍泓洞
修建時間
公元951

飛來峯石刻簡介

飛來峯石刻
飛來峯石刻(3張)
飛來峯一名靈鷲峯,在靈隱寺前,海拔168米,古木參天,岩石突兀,如矯龍、奔象、伏虎、驚猿,墮者將傾,翹者欲飛。峯下有龍泓、
飛來峯景色 飛來峯景色
玉乳、射旭等天然巖洞,迴旋幽深。峯前有靈隱澗,平時澗水清澈鑑人,但一到梅雨季節,卻水勢洶湧,聲如隱隱雷鳴。清代汪適蓀有《遊飛來峯》詩:“峯峯形勢極玲瓏,靈根秀削摩蒼穹;一峯已盡一峯起,奇峯面面無雷同。我來絕頂徘徊久,天風颯颯吹襟袖;恍疑羽化欲登仙,此峯自合名靈鷲。”看來這位汪公是道教弟子,假如他是一名佛家弟子,他肯定不會爬到絕頂上去尋找羽化登仙的感覺,而會下得峯來,
飛來峯石刻
飛來峯石刻(3張)
到青林、玉乳、龍泓、射旭、呼猿諸洞去尋訪洞中的菩薩。
飛來峯在地質構造上屬石灰岩,與周圍羣山迥異。無石不奇,無樹不古,無洞不幽。怪石嵯峨,古樹繁茂,且洞壑遍佈,傳説有72洞,大多已經湮沒。
現有的龍泓洞,洞中端坐一尊觀世音造像。洞的左面是射旭洞,透過巖頂的石縫能看到一線天光,這就是著名的一線天。在藏六洞可聞淙淙不絕的水聲。西側山上還有呼猿洞,相傳是僧人慧理呼喚黑白二猿處。冷泉猿嘯曾是錢塘十景之一。
飛來峯西麓有冷泉掩映在綠蔭深處,泉水晶瑩如玉,在表澈明淨的池面上,有一股碗口大的地下泉水噴薄而出,無論溪水漲落,它都噴湧不息,飛珠濺玉,如奏天籟。明代畫家沈石田詩云:“湖上風光説靈隱,風光獨在冷泉間。”冷泉池畔建有冷泉亭。
飛來峯龍泓洞口有理公塔,一名靈鷲塔,是杭州現存唯一的明塔,用石塊砌成,六面六層,殊為罕見。全塔由下至上逐級收分,結構樸實無華,別具一格。
位於靈隱飛來峯半山腰的翠微亭小巧玲瓏,亭旁山徑旋繞,掩映在蒼松古木之中,樸素而端莊。此亭是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為悼念岳飛而建的。亭上有楹聯雲:“路轉峯迴藏古蹟,亭空人往仰前賢。”今日的翠微亭是1924年時在原有亭址上重新修築的。
飛來峯石刻
飛來峯石刻(3張)
在飛來峯諸洞穴及沿溪間的峭壁上,雕刻着從五代至宋、元時期的石刻造像470多尊(其中保存完整和比較完整的有335尊)。年代最早的青林洞入口靠右的岩石上的彌陀、觀音、大勢至等三尊佛像,為公元951年所造。這些精美摩崖石刻造像藝術的珍貴歷史遺產。
宋代造像有200多尊,以上型居多。盧舍那佛會浮雕造像是宋人造像中最精緻的作品。南宋大肚彌勒像是飛來峯造像中最大的一尊,也是我國現有最早的大肚彌勒。那坦胸露肚、笑口常開、“容天下一切難容之事;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的形像,使遊客競相攝影留念。
飛來峯喇嘛教造像,現存元代漢、藏式造像約100多尊,雕刻精細,容相清秀,體態窈窕,且保存較為完整。青林洞口外壁上的毗盧遮那和文殊、普賢造像,是杭州西湖最早的一龕元代石刻造像。呼猿洞口左側有一塊宋代高浮雕造像。
1993年,飛來峯景區又開闢了一處名為中華石窟藝術集萃園景點。集萃園借飛來峯山林之勢,依石刻造像之利,因勢賦形地塑造了四川大足石刻、樂山大佛、安嶽卧佛、甘肅麥積山石窟、山西雲崗石窟、河南龍門石窟等石窟造像。集萃園全長250米,塑造了代表不同地方、各個年代的佛像近萬尊。飛來峯的元代造像尤其珍貴,彌補了我國五代至元代的石窟藝術的空缺。1982年,國務院公佈飛來峯造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飛來峯石刻石刻描述

其中五代造像數量少,形制小,尚保留晚唐遺風,多於青林洞內外,最早的造像為後周廣順元年(951)滕紹宗所造的彌陀三尊像。宋代造像最多,現存232身,主要分佈於青林、玉乳兩洞。題材多為羅漢、祖師像,規模大小不一,製作稍嫌粗拙,形象刻板。較精美者是青林洞外北宋乾興元年(1022)胡承德所造浮雕盧舍那佛會,具有明顯的宋代造像風格。元代造像最為精美,共有67龕,大小116身,羅列在青林、玉乳、龍泓、射旭、呼猿諸洞內外及沿溪崖壁間。最大者高3米以上,小者亦有1.5米左右,造像題記始自至元十九年(1282)、止於二十九年,均為元代江南釋教總統楊璉真伽為首的僧侶與世俗官吏所造。其風格分漢、梵兩式。漢式70身(有8身摻雜梵式),為寬衣博袖的漢地傳統造型,雍容莊重,題材為佛、菩薩和羅漢。

飛來峯石刻突出作品

十八羅漢羣像 十八羅漢羣像
其中突出的作品是臨溪巖壁間的彌勒與十八羅漢羣像。彌勒高2米,作布袋和尚形,袒腹踞坐,笑容可掬,富於感染力,其雕刻水平為歷代布袋和尚造像之冠。梵式造像46身,為元代□嘛教造像代表性作品,有佛、菩薩、佛母及護法等像,均具濃厚的藏族及外來藝術特色。其中以壑雷亭對面崖壁上造於至元二十四年的尊勝佛母像最為典型。佛母三面八臂,面相圓滿,表情安詳,寬肩細腰,裝身具別緻,八臂動作自然協調,頗有節奏感,雕鐫精工,無煩膩之弊。元代佛教造像遺品甚少,飛來峯卻集中和保留了眾多的元代造像,在中國古代雕塑史上佔重要的地位。

飛來峯石刻藝術價值

飛來峯石刻 實拍
飛來峯石刻 實拍(21張)
飛來峯不僅風景美,而且是我國南方古代古窟藝術重要地區之一。在青林洞、玉乳洞、龍泓洞、射陽洞以及沿溪澗的懸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間的石刻造像330餘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喜笑顏開、袒腹露胸的彌勒佛。這是飛來峯石窟中最大的造像,為宋代造像藝術的代表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飛來峯石刻傳説

飛來峯 飛來峯
傳説四川峨眉山上,從前有一座會飛的小山峯。它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飛西;飛到哪裏,就在那裏壓坍許多房子,壓死很多人。那時,西湖靈隱寺裏有一個和尚,因為他整天瘋瘋癲癲的,不守佛門的清規,所以人們都叫他瘋和尚。有一天,瘋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飛山將飛落到靈隱寺前的村莊上來。他擔心山落下來會壓死很多人,就五更爬起身,奔進村莊,挨家挨户地告訴説:“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飛到這村莊上來了,大家趕快搬場呀,遲了就來不及啦!”
老頭兒聽了直搖頭:“瘋和尚,你又來尋開心了,山是頂重的東西,誰見過會飛的山呀!”
當家人聽了嘆口氣:“我們窮佃户往哪裏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來,壓死也只好怨命啦!”
小夥子聽了哼鼻子:“別編謊話嚇人啦!山壓下來就拿肩膀頂着,我們不怕!”
小伢兒們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後面,指手畫腳看熱鬧。
瘋和尚這家進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關照過了。他説得嘴唇破、唾沫幹,卻沒有人信他的話,更沒有一家人準備搬場的。
太陽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瘋和尚急得團團轉。這時,他忽地聽到“的的打,的的打”吹嗩吶的聲音,趕緊順着聲音奔過去。一看,好呀,原來有一家結婚,人進人出,熱鬧極了。瘋和尚搔搔頭皮想一想,就推開眾人,鑽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搶出大門往村外飛跑。
新娘子頭上的紅披巾還沒有揭掉,忽然糊里糊塗地叫人揹着飛跑,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只嚇得哇哇叫。瘋和尚搶新娘子,這還了得!人們抓門閂的抓門閂,掄扁擔的掄扁擔,揮鋤頭的揮鋤頭,舉釘耙的舉釘耙,沒命地追趕上來。一面追,一面喊:
“抓住瘋和尚!”
“前面快快攔住呀,別放他跑了!”
這一下,把全要都鬨動了。也不管是親戚不是親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來。只有村東一家財主沒有動,倒反站在門前看熱鬧,講風涼話:
飛來峯景點 飛來峯景點
“出家人搶新媳婦,真是件新鮮事,嘻嘻!”瘋和尚揹着新娘子,一個勁住前奔。他跑得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幾里路,還未追上他。等到太陽當頭,瘋和尚站住腳,不跑啦。他從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座,搖着扇了扇風涼。人們趕到他跟前,剛要揪住打他,卻不料一霎時天昏地暗,伸手不見五指,大風颳得呼呼地響。突然“轟隆”一聲,人們都被震得跌一跤,大家爬起來一看,已經風停雲散,太陽剛照在頭頂上了,卻見一座山峯剛剛落在他們的村莊上。人們這才明白過來:瘋和尚搶新娘子,是為了救大家的性命。
村莊被壓在山底下,大家都無家可歸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頓腳,哇哇大哭起來。瘋和尚説:“哭什麼!你們不知道,村裏的財主已被壓死在山下了,今後你們各人種自己的田,還怕蓋不起房子!”
登飛來峯 登飛來峯
人們被説得高興起來,歡歡喜喜地正想散去,瘋和尚又講話了:“別走別走,大夥聽我説,這座山峯既然能從別處飛來,也就會從這兒飛走;飛到別的地方,以會害死許多人命脈。我們在山上鑿它五百尊石羅漢,就能把山鎮住,不讓它再飛往別處害人,你們看好不好?”大家聽了,一齊説好,馬上就動起手來,錘的錘,鑿的鑿,“丁丁當當”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羅漢就鑿全了,山上山下佈滿石龕佛像。只鑿了羅漢的身軀,卻來不及鑿出眉毛眼睛。瘋和尚説:“我有辦法,讓我來!”他不用錘了用鑿,只用他長長的手指甲到石羅漢臉上去劃。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羅漢統統都安上了眉眼。
從此,這座小山峯就再也不能飛到別處去,永遠留在靈隱寺前面啦!因為它是從別處飛來的,所以就叫做“飛來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