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源地

鎖定
熱帶低壓發展成為颱風的地區。大多數颱風形成的源地在北緯5度至30度之間,台灣省和菲律賓以東,東經160度以西的廣闊洋麪上。其平均緯度隨副熱帶高壓的位置變化而變。5月以前,絕大多數颱風形成源地在北緯15度以南羅以後逐漸向北移,8月達到最北,多數位於北緯15度至25度之間多9月以後逐漸向南移,11-12月台風形成的源地很少超過北緯18度。
中文名
颱風源地
外文名
typhoonformationarea
別    名
颱風形成源地
釋    義
熱帶低壓發展成為颱風的地區
源地1
台灣省和菲律賓以東
源地2
南海中部和北部

颱風源地簡介

熱帶低壓發展成為颱風的地區。 [1] 

颱風源地源地描述

大多數颱風形成的源地在北緯5度至30度之間,台灣省和菲律賓以東,東經160度以西的廣闊洋麪上。其平均緯度隨副熱帶高壓的位置變化而變。5月以前,絕大多數颱風形成源地在北緯15度以南羅以後逐漸向北移,8月達到最北,多數位於北緯15度至25度之間多9月以後逐漸向南移,11-12月台風形成的源地很少超過北緯18度。另外,在南海中部和北部以及東經160度以東的太平洋上,每年也都有一定數量的颱風形成。 [1] 

颱風源地分佈地區

颱風源地,指經常發生颱風的海區,全球枱風主要發生於8個海區。其中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東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灣阿拉伯海5個海區,而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西部和東部3個海區。從每年台風發生數及其佔全球枱風總數的百分率的區域分佈圖中可以看到,全球每年平均可發生62個颱風,大洋西部發生的颱風比大洋東部發生的颱風多得多。其中以西北太平洋海區為最多(佔36%以上),而南大西洋和東南太平洋至今尚未發現有颱風生成。西北太平洋颱風的源地又分三個相對集中區:菲律賓以東的洋麪、關島附近洋麪和南海中部。在南海形成的颱風,對我國華南一帶影響重大。 [1] 

颱風源地分佈比例

颱風大多數發生在南、北緯度的5°~20°,尤其是在10°~20°佔到了總數的65%。而在20°以外的較高緯度發生的颱風只佔13%,發生在5°以內赤道附近的颱風極少,但偶爾還是有的,如福建省氣象台就發現1970~1971這兩年中,西北太平洋共有3個颱風發生在5°N以南區域。據近十多年來衞星資料的分析,發展成颱風的擾動雲團,在幾天前即可發現,所以實際上擾動的初始位置比以前發現的位置偏東。如北大西洋上,以前認為發展成颱風的初始擾動大多數產生在大洋的中部,而有人根據雲圖分析,認為每年有三分之二台風的擾動起源於非洲大陸。這些擾動一般表現為倒V形或旋渦狀雲型,它們沿東風氣流向西移動,到達北大西洋中部和加勒比海時,便發展成颱風。北太平洋西部和南海台風的初始擾動位置,也要比以前發現的位置偏東。 [1] 
參考資料
  • 1.    大氣科學辭典編委會.大氣科學辭典:氣象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