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彩雲

(2009年第14號超強颱風)

鎖定
超強颱風彩雲(英語:Super Typhoon Choi-Wan,‎國際編號:09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4W)為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彩雲”一名由中國香港提供,意為色彩繽紛的雲層,命名自位於九龍公共屋邨彩雲邨。本次為“彩雲”一名第二次使用。
“彩雲”於2009年9月13日凌晨在西北太平洋遠洋深處獲得命名,隨後逐漸向西北方向移動並一路增強,於9月15日晚發展為超強颱風級,並於次日達到巔峯,隨後逐漸減弱並轉向東北方向移動,最終於9月20日在日本東部洋麪上變性為温帶氣旋,併入盛行西風帶
“彩雲”是典型的生成於遠洋地區的秋季超強颱風。由於“彩雲”全程在遠洋活動,因此並未對周邊國家造成直接影響,僅對日本南部的硫磺島、小笠原羣島等島嶼造成一些影響。它是2009年全球首個被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價為五級超級颱風的熱帶氣旋,也是香港天文台推行台風三級制以來首個被定為“超強颱風”進入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監測範圍的熱帶氣旋。
中文名
超強颱風彩雲
外文名
Super Typhoon Choi-Wan
‎國際編號
0914 [1] 
起編日期
2009年9月12日(CMA最佳路徑) [1] 
停編日期
2009年9月20日 [1] 
CMA數據
超強颱風(17級以上,65m/s,910hPa) [1] 

颱風彩雲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彩雲”一名由中國香港提供,在台風命名錶中排第88位,意為色彩繽紛的雲層,命名自位於九龍公共屋邨彩雲邨。本次為“彩雲”一名第二次使用。

颱風彩雲發展過程

9月12日上午,因塞班島以東約420公里處的熱帶擾動93W螺旋形良好,聯合颱風警報中心把其升格為熱帶低壓15W,並預料它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動,朝向北马里亞納羣島一帶。
9月13日凌晨,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0914,並將其命名為彩雲。當日,彩雲在移至關島一帶後開始一直停留不動,加上當時受南海北部的一道熱帶低壓影響,產生了藤原效應,使彩雲結構收縮,同時影響了它向穩定向西移動的速度,甚至中途轉向北移動,並預計彩雲會移向日本硫磺島一帶。9月15日被提升為二級颱風,同日提升至四級颱風。
9月16日,強度被提升至140海里/小時,即五級颱風,成為該年全球第一個五級熱帶氣旋。
9月16日,颱風彩雲進入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監測範圍,並將其升格為超強颱風。
超強颱風“彩雲”路徑圖(JTWC)製作 超強颱風“彩雲”路徑圖(JTWC)製作
9月18日,香港天文台將彩雲降格為強颱風,其後逐漸減弱。彩雲最後於9月20日於日本東部海域轉化為温帶氣旋,並於9月21日下午消散。

颱風彩雲颱風特點

“彩雲”是典型的生成於遠洋地區的秋颱風,具有強度強、生成地離陸地遠、前期雙颱風效應明顯的特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