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热带风暴帕卡(英语:Severe Tropical Storm Pakhar,国际编号:1201)为2012年太平洋台风季第1个获得国际命名的风暴。“帕卡”一名来源于老挝,意为生长在湄公河下游的一种淡水鱼,用以更替于2005年在中国华东造成严重灾害而被除名的台风“麦莎”,本次为“帕卡”一名首次使用 [7-8]。
- 中文名
- 强热带风暴帕卡
- 外文名
- Severe Tropical Storm Pakhar
- 国际编号
- 1201
- 编号时间
- 2012年03月29日08时
- 停编时间
- 2012年04月02日08时
- 巅峰强度
- 28m/s,985hPa
- 前任名称
- 麦莎 [8]
命名由来
播报编辑
为避免台风名称的混乱,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关国家和地区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糠旬试会第30次会议上决定规范台风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赠堡邀定一个命名表,然后按照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该命几重晚符名表共140个名字,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 [9]虹墓狱旬放捉纹。
2005年8月炒宙挨,台风“麦莎”袭击中国华东地区,造成重大经济与人员损失 [7],因此“麦莎”一名在事后遭到永久除名,并由原名称提供国老挝提供新名称“帕卡”以取代之。“帕卡”一名来源于老挝,意为生长在湄公河下游的一种淡水鱼,在台风命名表中排在第132位,本次为“帕卡”一名首次使用 [8]键影欢。
发展过程
播报编辑
第1号台风“帕卡”(热带风暴级,英语:Pakhar,名字来源:老挝,名字意义:生长在湄公河下游的一种淡水鱼)于2012年3月29日上午在南海南部海面上生成。29日08时台风中心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南偏东方大约103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9.4度、东经112.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004百帕。 [1]
第1号台风“帕卡”于30日上午在南海南部海面上由热带风暴级加强为强热带风暴级,30日08时其中心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南偏东方大约97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9.7度、东经111.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0级(2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85百帕。 [2]
第1号台风“帕卡”于4月1日凌晨由强热带风暴级减弱为热带风暴级,1日08时台风中心位于越南巴地头顿省头顿市东偏南方大约170公里(即越南胡志明市东偏南方大约240公里)的南海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9.8度、东经108.6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2百帕。 [3]
第1号台风“帕卡”的中心已于4月1日16时前后以热带风暴级别在越南巴地头顿省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23米/秒,热带风暴级),中心最低气压为995百帕。17时台风中心位于越南巴地头顿省南部地区(即越南胡志明市东南方大约70公里),就是北纬10.5度、东经107.2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2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1000百帕。 [4]
第1号台风“帕卡”于4月2日早晨在柬埔寨东部由热带风暴级减弱为热带低压,其强度将继续减弱,因此中央气象台于2日08时对其停止编号。 [5]
灾害影响
播报编辑
受第1号台风“帕卡”(热带风暴级)影响,海南发布台风海上黄色预警。
受第1号台风“帕卡”(强热带风暴级)外围环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海南省03月31白天到1日夜间,北部湾海面、本岛西部海面风力6级,阵风8级;琼州海峡、本岛东部和南部海面风力5~6级,阵风7级;西沙、中沙群岛附近海面风力6~7级,阵风8级;南沙群岛附近海面风力7~8级,阵风10级;其中台风中心经过的附近海面旋转风10级,阵风11~12级。 [6]
受台风“帕卡”影响,菲律宾当地有2人死亡,另外有2人失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