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風馬

(漢語詞語)

鎖定
風馬,讀音為fēng mǎ,漢語詞語,意思是指風,亦指疾馳如風的馬等。
中文名
風馬
拼    音
fēng mǎ
注    音
ㄈㄥ ㄇㄚˇ
詞    性
名詞、動詞

風馬詞語釋義

1、指疾馳如風的馬。
2、指風。
3、掛在檐間的鐵馬,風吹相擊發聲。
4、猶言風馬牛不相及,比喻毫不相干的事物。
5、風馬旗。藏傳佛教藝術,又稱為嘛呢旗、祈禱幡等,或音譯為隆達、龍達,是指在藏傳佛教地區的祈禱石或寺院頂上、敖包頂上經常豎立著以各色布條寫上六字真言等經咒,捆紮成串,用木棍豎立起來的旗子。
6、《火影忍者》中的一個小家族,出場人:阿蘭,山椒魚等。
7、風馬:起源於一種原始的祭祀文化,是由對動物魂靈的崇拜而來。最初風馬是指直接將羊毛系掛於樹枝草叢之上,如今在大大小小的藏族瑪尼堆上仍可看到牛羊頭顱等物,這些就是風馬的表現形式。
8、風馬,藏族人求祈時在山巔或埡口高處拋撒,一種印有神靈騎馬的方形多種色彩小紙片。轔轔翻滾的風馬如果能夠飄搖直上天空,那就表示有最殊勝的好運來臨。

風馬運用示例

唐 杜甫 《朝享太廟賦》:“園陵動色,躍在藻之泉魚;弓劍皆鳴,汗鑄金之風馬。”
漢書·禮樂志》:“靈之下,若風馬,左倉龍,右白虎。”
宋 薛季先 《吳江放船至楓橋灣》詩:“風馬座中生,天幕波中出。”
明 湯顯祖 《牡丹亭·鬧殤》:“甚飛絲繾的陽神動,弄悠揚風馬叮咚。”
明 王錂 《春蕪記·候約》:“重檐風馬催愁起,影徹孤幃思轉迷。”
清 惜秋旅生 《維新夢·寫本》:“看一派冰蟾瀉冷,聽幾番風馬敲涼。”
唐 劉知幾 《史通·斷限》:“其於 曹氏 也,非唯理異犬牙,固亦事同風馬。”參見“ 風馬牛不相及 ”。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