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風馬牛不相及

鎖定
風馬牛不相及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
該成語的原意是説馬、牛奔馳,逃逸也不會跑到對方的境內,形容地域廣大距離遙遠,也比喻事物之間毫不相干;在句子中一般作賓語、定語、補語。 [1-2] 
中文名
風馬牛不相及
近義詞
驢唇不對馬嘴
反義詞
唇齒相依息息相關
成語拼音
fēng mǎ niú bù xiāng jí
成語出處
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
語    法
作賓語、定語、補語

風馬牛不相及成語出處

《左傳·僖公四年》:“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2]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風馬牛不相及”。 [2] 

風馬牛不相及成語故事

西周時期,周昭王志大才疏,晚年時不理朝政,揮霍無度。為了征服長江中下游地區不服從周王室的蠻夷部族,他曾兩次南征伐楚,每次都渡過了漢水。第一次南征沒有遇到風險。第二次渡漢水時,當地百姓為周昭王造了一艘大船,人民痛恨昏庸無道的昭王,結果這船是用膠粘成的,當船行至江中時,膠遇水分解,大船也散架了,周昭王及大臣、官兵都紛紛落水而死。 [3] 
到了春秋時期,諸侯國之一的齊國,國君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國力強盛,成為中原霸主。齊國對南方的楚國極為不滿,於是以當年昭王南征未歸為藉口,會盟北方七國準備聯合攻楚。楚成王知道了消息,覺得齊國是毫無道理的侵略,一邊集合大軍準備迎戰,一邊派屈完去前線質問齊桓公。 [3] 
屈完見到齊桓公後,責問道:“您居住在遙遠的北方,我們楚國在南方,相距很遠,即使是像牛馬那樣放逸奔跑,互相追逐,也跑不到對方的境內去。您為何不遠千里前來侵犯我們的國家呢?” [3] 
齊相管仲回答説:“從前召康公命令我們的先祖説,無論是誰,無論他有多高的職位,如果他有罪,我們就有權去討伐他,以此來輔佐周朝。召康公還賜給我們先祖征討的範圍:東到海邊,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你們楚國常年不向周王納貢,以致周王室的祭祀用品都供應不上,今天,我們特來替周王室向你們收取貢品。另外,周昭王在漢水落水溺死,也是你們所為。你們犯下這滔天大罪,各諸侯國都非常氣憤,特來向你們質問此事。”接着他又歷數了楚國多條“罪狀”,向屈完大逞威風。 [3] 
屈完聽後,慢慢起身答道:“若真的像管相説的那樣,我們楚國沒有按時納貢,這可能是楚王公事繁忙,一時失察所致,以後我們保證按時交齊便是。共同輔佐周王是我們的責任,楚國豈敢不納貢品?至於周昭王漢水溺死一事,你們向我們質問,倒不如去問漢水。”管仲一時為之語塞,接着威脅説:“你看,我們各路諸侯聯軍這麼強大,你們楚國是根本沒有辦法抵擋的。”不料屈完不卑不亢地答道:“您這樣説也未免太小看我們楚國了,要是憑武力的話,我們楚國以方城(楚長城)作城牆,用漢水作濠溝,你們就是再來更多的軍隊,也未必打得過來。”屈完一席話,把素以善辯著稱的管仲也駁得無話可説。齊桓公看楚國軍隊如此強大,準備充足,便不敢輕舉妄動,權衡利弊之後只好撤兵回國了。 [3] 

風馬牛不相及典故寓意

齊國與楚國相隔千里。但齊國尋找藉口,聯合盟國,準備討伐楚國,是別有用心的。當人們要採取行動的時候,總會去找一些藉口,發動戰爭更需要藉口。而在藉口背後所隱藏的真正動機,通常也是和利益有關的。 [3] 

風馬牛不相及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複句式;作賓語、定語、補語;形容事情彼此毫不相干。 [1] 
運用示例
作家郭沫若百花齊放·杜鵑花》:“咱們彼此其實沒有絲毫關聯,望帝和杜鵑也風馬牛不相及。” [1] 
明·瞿佑《剪燈新話·卷四·龍堂靈堂錄》:“龍王處於水府,賤子游於塵世,風馬牛三不相及也。雖有嚴命,何以能至?” [1] 
參考資料
  • 1.    風馬牛不相及  .漢典[引用日期2021-08-21]
  • 2.    王彤偉著.傳統文化經典讀本 成語.四川: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1:第59頁
  • 3.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01: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