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風蝕窪地

鎖定
由鬆散物質組成的地面,經風吹,形成了寬廣而輪廓不大明顯的、成羣分佈的窪地,叫做風蝕窪地。其外形多呈橢圓形,成行分佈,並沿主要風向伸展。窪地的深度不超過10米,長度在1—2公里之間。背風坡一側的坡度較陡,迎風坡一側較緩。風蝕窪地在我國柴達木盆地西北部廣泛發育。
中文名
風蝕窪地
外文名
Wind erosion
平面形狀
圓形或馬蹄形
學    科
自然地理學
所屬類別
風蝕地貌

目錄

風蝕窪地簡介

風蝕窪地 風蝕窪地
風吹蝕地面鬆散物質後形成的直徑10~100m,深1米,平面呈圓形或馬蹄形的窪地,稱為風蝕窪地。窪地達一定深度後,或遇堅硬岩層,或近地下水位,都不利於繼續加深,故風蝕窪地通常很淺。 [1] 

風蝕窪地相關地貌

風蝕盆地的規模比風蝕窪地大的多。南非風蝕盆地面積達300km2,深7~10m。埃及西部、利比亞和我國準噶爾盆地也有100km2以上的風蝕盆地。風蝕窪地與盆地深度低於地下水位時,地下水可流出地面聚積成湖,稱為風蝕湖,如我國呼倫貝爾沙地中的烏蘭湖,渾善達克沙地中的查干諾爾,毛烏素沙地的納林淖爾等。 [1] 
參考資料
  • 1.    伍光和,王乃昂,胡雙熙,田連恕,張建明.自然地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