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風火流星

鎖定
風火流星,流傳於山西省太原市的傳統雜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晉陽風火流星俗稱“火流星”,是一門融民間雜技與中華武術為一體的民間社火表演藝術。主要在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一帶流傳。其表演一般在晚上進行,由單人或多人做“背花”、“饅頭花”等動作,使繩子兩端的鐵籠在空中由慢到快旋轉起來,籠中火花四濺,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形成各種各樣的圖案。風火流星表演中演員可做出行、站、坐、卧、翻滾等多種動作,人在火中,火隨人轉。其表演套路與武術套路大致相似,有雙龍開道、火龍纏身、悟空舞棍、火龍十八滾等樣式。表演時用小鑼鼓配樂,在不同的鼓樂聲中變換動作,扣人心絃。 [1] 
2008年6月7日,風火流星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Ⅵ-52。 [2] 
中文名
風火流星
申報地區
山西省太原市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遺產編號
Ⅵ-52
遺產級別
國家級
遺產類別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風火流星歷史淵源

“風火流星”較早興起於明末清初,但當時的表演還沒有加入武術套路,動作簡單單調。民間傳説“風火流星”源於民間雜技的“水流星”,也有説是由武術中的“流星錘”演變而來。當下有據可查的“風火流星”的創始人是韓榮華,韓榮華師承山西車派形意拳大師車毅齋高徒李發春,韓榮華在祁縣經商期間,又學習於戴氏形意拳師父賀大光先生,從祁縣回到太原縣(即今晉源鎮)後,韓榮華刻苦練功,通過自己自身感悟,把傳統武術的某些手法結合民間雜技技巧創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風火流星”,並創造和改編了一系列新的動作手法。“風火流星”有較強的觀賞性,在廟會和節慶表演中讓人眼前一亮,迅速在晉源一帶流行,成為民間社火活動中必備的表演項目。此後韓榮華開始收徒弟,將自己所創造的“風火流星”傳授給他人,一時間在晉源古太原縣一帶已經先後湧現出聶富喜、聶連富、聶鴻義、韓玉貴、聶鴻壽、牛三寶等一批優秀表演藝人。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晉源一帶曾湧現出一批精於此技的年輕人,太原市南北郊的廠礦、農村、部隊留下了他們表演的足跡,在廟會和逢年過節的集會表演中也成為了必備節目。隨後“風火流星”不斷創新升級,表演器材鐵絲網兜也做得精緻,表演也有單人雙人和羣體表演,手上動作也有饅頭花,背花等多種形式,表演的套路也借鑑武術套路和街頭雜耍,有火龍十八滾,悟空舞棍、火龍纏身、雙龍開道等。再後來為了達到視覺聽覺的雙重享受,又加之鑼鼓,配合鑼鼓的低沉高昂節奏,表演者動作時而緩慢如打太極,時而急促如猛虎下山,靜若處子,動若脱兔,“風火流星“在表演者行、站、坐、卧、翻滾中來去自如。 [3] 
風火流星

風火流星雜技特色

風火流星的表演工具較為簡單。起初,一根1米多長的繩子,兩端繫上大約20裏米的自治鐵絲編織鏈,然後一端掛上一個手工編織的鐵絲網兜,網兜裏面裝着木炭,表演者將木炭點燃就可開始表演。風火流星的表演工具根據表演者的身高長短不一,一般長度與表演者的身高差不多,在製造工具的過程中,網兜的編織不僅需要足夠的手勁而且還需要拿捏好網兜的大小,兩頭的網兜大小要較為相近,這樣表演的時候才能更好地把握一招一式。 [4] 
隨着老藝人們年齡的增長,編織網兜就顯得比較困難,後來就用過濾網代替了手工編織,不僅節省了人力而且大大縮短了製作時間。相比表演時候的工具,平時練習或學習風火流星的工具就顯得安全較多,只需一根繩子一邊綁着一個沙包就可以。 [4] 

風火流星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風火流星要求演員有武術功底,所以表演比一般的雜技更具觀賞性。發掘、搶救、保護火流星,可以促進地區民間社火文化的發展。 [1] 
傳承狀況
風火流星作為一種娛樂工具。既驚險又刺激,場面氣勢恢宏,當時人們通過火流星即娛樂的身心又鍛鍊了身體。那些技藝高超的人會去地主、富人家裏表演獲取收入,但絕大部分人只是為了娛樂和鍛鍊身體。通常的大型表演一般是在正月十五,公社組織的“辦熱鬧”,火流星主要是為表演團隊打頭陣,開路的。而且那時候公社會給表演者記公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其當時的發展。隨着現代城市化進程,人們思想的轉變,科技的發展,娛樂的方式方法變得五花八門,風火流星不在為年輕人看重,火流星的危險性使其發展受到了制約,幾平到了人亡藝絕的境地。當下老藝人們大都是為一些公司單位的慶祝活動表演。 [4] 
由於風火流星本身具有危險性大、習練難度高等侷限性,這一神奇的雜技藝術正面臨難以維繫的尷尬境地,急需搶救、保護。 [1] 
傳承人物
賈天倉,男,漢族,山西省太原市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為風火流星,申報地區為山西省太原市。 [5]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太原市晉源區風火流星藝術研究會獲得“風火流星”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6]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太原市晉源區風火流星藝術研究會獲得“風火流星”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1] 

風火流星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08年6月16日,在山西大學音樂廳,太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上表演了風火流星。 [7] 
2012年2月3日,賈天倉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上表演了風火流星。 [8] 
2019年2月17日,在陽曲縣青龍古鎮上表演了風火流星。 [9] 
衍生作品
2020年10月26,太原市晉源區的“風火流星”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賈天倉及其團隊,參加了央視國際頻道《非常傳奇》第三季節目錄制,這是繼《2019我要上春晚》之後該團隊再次亮相央視舞台。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