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風從虎,雲從龍

鎖定
原文:「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這話出於《易經乾卦》中,解説「九五爻」爻辭的〈文言傳〉裏。
全文:「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中文名
風從虎,雲從龍
拼    音
fēng cóng hǔ,yún cóng lóng
出    處
《周易·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
解    釋
比喻事物之間的相互感應 [1] 
示    例
其餘揭竿而呼,爭先刺秦者如林如藪,於時亂浩浩,兵憧憧,~,三靈昏而四海空。 ★唐·李觀《項籍碑銘》

風從虎,雲從龍主要釋意

字譯—— 九五爻説: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説,同類聲音頻率相互感應,同類氣息相互求合,如水流往低濕處所,火接近乾燥東西,如龍吟祥雲出,虎嘯穀風生,有德行的聖人一出現,天下都看到了,依存天氣陽性的便上升,依存地氣陰柔性質的便下降,都是各自相隨於同類的。所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龍為水物,云為水汽,故龍吟雲出;虎吼威猛,蕩谷飄風,故虎嘯風生。這是在比喻有相同特質的東西會彼此吸引,相互感通,有美好內在或人格的人只要一站出來,萬物便能清明地見到,有如在天翱翔的飛龍。「作」就是「起」之意。「覩」即為「見」之意。
喻為籤文:的確可以説是上上籤。放入兩性之間求解,當然也是偏向美好的預測。求籤之人與其所求對象,自然是「雲龍風虎」,相應相求。只是,求籤之人是否有心讓自己成為擁有美好內在之人,當是關鍵所在。之所以聖人出而能萬物覩,是因為聖人能明白人民的疾苦,因此才能感通天下。有德之人,位之有德。
正反兩面的思考,才是面對籤文喻示的謹慎態度。世間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風從虎,雲從龍相關詩詞

宋·王安石
伊呂兩衰翁。歷遍窮通。一為釣叟一耕傭。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興王只在談笑中。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
注:“湯武偶相逢。風虎雲龍。”湯、武這樣的明君得與伊尹呂尚這樣的賢才相遇,在興邦立國的大業中如同雲生龍,風隨虎一般。

風從虎,雲從龍相關典故

雲從龍 人名生卒年不詳 號維山 宋末進士,堪稱同朝父子登科,為元朝徵南大將軍,其父雲海,南宋進士,曾任陝西路總管。其母苟氏被朝廷贈封為正一品太夫人,葬於今海口西秀鎮祥堂村附近。雲從龍於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授懷遠將軍、瓊州安撫史,入瓊撫黎。雲海及妻苟氏隨子一起渡瓊,落居文昌縣,雲海墓葬文昌文城鎮紫貝嶺南(六十年代被毀)。苟氏墓葬海口市長流豐盈(今榮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