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風向

(風吹來的方向)

鎖定
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一般在測定時有不同的方法。主要分海洋、大陸、高空進行確定。利用風向可以在人們的生活、生產、建廠、農業、交通、軍事等各種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中文名
風向
外文名
wind direction
拼    音
fēng xiàng
測量單位
方位
注    音
ㄈㄥ ㄒㄧㄤˋ

風向詞意解析

1.[wind direction]∶風吹來的方向,尤指與航向有關的。
2.[trend]∶比喻時勢變化的趨向。
奇怪的是有些作家喜歡伸起頭辨風向。 [1] 
引證解釋
1.風的來向。如:今天風向偏北。
2.喻事態發展的動向。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一:“梅佐賢 看風向不對,馬上轉舵:‘不過現在美國的紡織業發展得也不錯。’”鄭位三《紅色的黃安》:“趁此機會,我們決定派人去武漢看看風向。”
3.猶風尚。
秦觀《任臣上》:“故能立功於當年,垂名於後世,千載之下想見其風向。” [1] 

風向基本概念

圖1 風向圖示 圖1 風向圖示
氣象上把風吹來的方向確定為風的方向。因此,風來自北方叫做北風,風來自南方叫做南風。風向常以八個或十六個方位來表示。我國一般採用八個方位來預報風向的,如在方位337.5°——22.5°間吹來的風叫做北風,22.5°——67.5°間吹來的風叫東北風等等。作大範圍的天氣預報時,有時也可以聽到偏北風、偏西風等名稱的,此時是以四個方位來表示風向的,此時315°——45°間吹來的風表示偏北風;45°——135°間吹來的風叫做偏東風;135°——225°間吹來的風叫做偏南風,225°——315°間吹來的風叫做偏西風。 [5] 
氣象台站預報風時,當風向在某個方位左右擺動不能肯定時,則加以“偏”字,如偏北風。當風力很小時,則採用“風向不定”來説明。
受儀器啓動風速的限制,通常將風速小於2m/s的風記為無風,即缺記風向。 [2] 
風向的測量單位,我們用方位來表示。如陸地上,一般用16個方位表示,海上多用36個方位表示;在高空則用角度表示。用角度表示風向,是把圓周分成360度,北風(N)是0度(即360度),東風(E)是90度,南風(S)是180度,西風(W)是270度,其餘的風向都可以由此計算出來。如圖1所示。
為了表示某個方向的風出現的頻率,通常用風向頻率這個量,它是指一年(月)內某方向風出現的次數和各方向風出現的總次數的百分比,即:
風向變化=某風向出現次數/風向的總觀測次數×100%
由計算出來的風向頻率,可以知道某一地區哪種風向比較多,哪種風向最少。根據觀測發現,我國華北、長江流域、華南及沿海地區的冬季多刮偏北風(北風、東北風、西北風),夏季多刮偏南風(南風、東南風、西南風)。 [3] 

風向風向測量

測定風向的儀器之一為風向標,它一般離地面10-12米高,如果附近有障礙物,其安置高度至少要高出障礙物6米以上,並且指北的短棒要正對北方。風向箭頭指在哪個方向,就表示當時刮什麼方向的風。測風器上還有一塊長方形的風壓板(重型的重800克,輕型的重200克),風壓板旁邊裝一個弧形框子,框上有長短齒。風壓板揚起所過長短齒的數目,表示風力大小。
風向標是一種應用最廣泛的風向測量裝置,它有單翼型、雙翼型和流線型等。風向標一般是由尾翼、指向杆、平衡器及旋轉主軸4部分組成的首尾不對稱的平衡裝置。其重心在支撐軸的軸心上,整個風向標可以繞垂直軸自由擺動。風向標和氣流方向有一定的夾角時,氣流對風向標尾翼產生一個壓力F。其大小正比於風標幾何形狀在氣流方向垂直面上的投影,風標頭部迎風面積小,尾翼迎風面積大,由這個壓力差在垂直風標方向上的分力f產生風壓力矩使風標繞垂直軸旋轉,直到風標與氣流平行。從風向標與固定主方位指示杆之間的相對位置就可以很容易觀測出風向。
風標通過垂直軸、角度傳感器將風向信號傳遞出去,傳送和指示風向標所在方位的方法很多,有電觸點盤、環形電位、自整角機和光電碼盤4種類型,其中最常用的是光電碼盤。
風向杆的安裝方位指向正南。風速儀(風速和風向)一般安裝在離地10m的高度上。 [4] 

風向表示方法

風向表示方法

dd—風向用矢杆表示。從站圈向外矢杆所指的方向為風的來向即風向。

風向表示法

風向是指風的來向。風向的測量單位,用方位來表示。
在中央氣象台的預報中,大屏幕上有符號表示:像個F的樣子,其中“符尾”(向下的豎)表示風向;“符幹”(右邊的橫)表示風力的大小,符乾和風力是成正比的。

風向判斷法

圖2 風向 圖2 風向
1.利用海平面等壓線分佈圖判斷。例如在北半球海平面等壓線分佈圖圖2中甲地為高壓中心、乙地為低壓中心,根據風向定義,那麼①地盛行西北風,②地盛行西南風。
2.利用氣旋和反氣旋圖判斷。例如:
例如在右面的北半球氣旋示意圖中,在判斷風向時,要注意在氣旋的什麼方位。一般在氣旋南方則刮偏西風,在北方刮偏東風;在氣旋西側刮偏北風,在氣旋東側刮偏南風。
3.利用沸點與氣壓的關係來判斷。
例如,圖3中H、K、M、N為南半球中緯度海平面上的點,在H、K、M、N點精確測定的沸點,H、K兩點為99.95℃,M、N兩點為99.8℃,在忽略海平面摩擦力情況下,O處的風向是(B) A.北風B.南風 C.東風D.西風
圖3 風向 圖3 風向
4.利用季風氣候的特徵來判斷。
中國的冬季,主要刮偏北風;夏季,主要刮偏南風。南亞地區的冬季,刮東北風;夏季,刮西南風。
5.利用温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來判斷。
根據氣候的特點,温帶海洋性氣候常年刮西風,北半球刮西南風,南半球刮西北風。地中海氣候冬季刮西風。
6.高空中的風平行於等壓線

風向相關應用

對於風向的運用,自古以來,人們在生產生活等各種領域有意無意地在運用其威力,也有不習其規律的受損的例子。

風向風與交通

在飛機起飛或降落時最好選擇逆風的方向,所以飛機的跑道應該與風的方向一致。航海應順風航行,這樣既可以提高航速,也節省燃料。逆風與之相反。

風向風與能源

在風力較大的內陸和沿海,可以建立風力發電廠,比如,在中國西北內陸和東部沿海。

風向風與農業

如中國冬季風、乾熱風、颱風,印度的西南季風等,它們對農業都會造成影響。

風向風與城市規劃

在城市規劃中,應該把工業放在盛行風的下風向處,把居民區放在上風處;如果是季風區應該把工業區放在垂直風向的郊外。高級住宅區的選擇應佈局在上風向或最小風頻處。例如,在中國東南沿海佈局工業,為了避免大氣污染,考慮到中國東南沿海多季風氣候,所以應該把工業佈局在垂直風向的郊外,那麼應選擇A是比較明智的做法。這樣,工業對居民區的影響是最小的。

風向風與野外考察

圖4 風向 圖4 風向
在野外考察時,可以根據樹冠形狀來判斷方向。在沙漠中觀察流動沙丘的移動方向。如圖4所示。
在自然界中,風能幫助判知方向。如木製的柱架,其迎風面顏色深黑容易腐壞,而懸崖及石頭迎風面較為光滑。但必須熟悉當地的盛行風向,這在沙漠地區尤為重要。風是塑造沙漠地表面形態的重要因素,在單風向地區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及沙丘鏈為主。沙丘和沙壟的迎風面,坡度較緩;背風面,坡度較陡。我國西北地區,由於盛行西北風,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東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質較硬,東南面坡度大,沙質鬆軟。在西北風的作用下,沙漠地區的植物,如酥油草、紅柳、梭梭柴、駱駝刺等向東南方向傾斜。蒙古包的門通常也朝向背風的東南方向。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許多小雪壟、沙壟,其頭部大尾部小,頭部所指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風向還因地區和季節的不同而異。因此根據風向特徵判定方向,平時應參閲兵要地誌,瞭解當地四季盛行風向,以便得出正確的判斷。還須注意,在具有多種風向而風力又大致相似的地區,則會出現金字塔形沙丘,在此地區判定方向較為複雜,應參考日月和星辰綜合判別。 [3] 

風向風與軍事

圖5 風向 圖5 風向
孫子兵法·火攻篇》中寫道:“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風止。”《孫臏兵法·地葆》一篇論述:“八風將來,必勿忘也。”看來,掌握風的變化規律,是贏得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藉助風力,使火勢與風向相輔相成,從而使曹操的連環戰船在大風大火中化為灰燼。歷史上不識風情,受風之害的,也不乏其例。元世祖忽必烈,由於沒有掌握日本海的季風特點就冒然發兵,第一次侵日,900艘戰船被風襲沉了200艘,倖存者慌亂逃回;第二次侵日,4400艘戰船全部被颱風襲沉,14萬大軍僅有3人得以生還。如圖5所示。
近現代戰爭史上用風助戰的例子更多。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利用較穩定的西北風對法軍施放毒氣,毒氣在風的作用下能擴散25公里,使法軍損失很大。4天后,德軍又照舊施放毒氣,由於風向突變,反而使德軍自己大受毒氣殺傷之苦。1955年1月,盤踞在浙東大陳島港內的蔣介石海軍艦隊,對中國解放軍構成較大威脅,中國解放軍早就想將其殲滅。但蔣軍清晨出港,天黑返回,航空兵很難抓住它。1月8日晚上,北方冷空氣南下,沿海有7~8級偏北大風,10日天晴,風仍很大,蔣軍10餘艘艦艇不能出港。解放軍航空兵抓住這一良好戰機,迎風出動轟炸機等76架,轟炸大陳島港,炸沉“中權號”坦克登陸艦1艘,炸傷各類艦艇5艘,重創蔣軍艦隊。
圖6 風向 圖6 風向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現代戰場上,風向、風力等因素與作戰行動的關係則更為密切。飛機不明風向就難以展翅,艦艇不知風情就難以巡航,炮兵不精確測風就難以打準,就是“風雨無阻”的步兵,不辨風勢也難以順利完成任務,如:部隊移動,順風增速逆風減速;戰場觀察,順風視野遠,逆風眼界窄;戰場掩護,不精確計算,盲目射擊和施放煙幕就難奏效;各種槍彈和炮彈在運行中也要受到風的影響。風對原子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的使用效果影響更大,當風向與核爆炸衝擊波傳播方向一致時,動壓增加,破壞力加大,而風速越大,破壞力也越大,反之破壞力就小。可以預見,在未來戰爭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情況,將會經常遇到。指揮員要想取得作戰勝利,就要借風利,避風害,準確掌握作戰地區的風向、風力以及各種季節、時間的來風規律,並由此設計出破敵方案。 [3]  如圖6所示。
參考資料
  • 1.    資料  .漢典[引用日期2014-09-17]
  • 2.    夏登文,康健主編.海洋能開發利用詞典:海洋出版社,2014.06:第119頁
  • 3.    王貴水編著.你一定要懂的地理知識: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02:第148頁
  • 4.    宋海輝,吳光軍編著.風力發電技術與工程: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4.07:第28頁
  • 5.    天氣預報用語解釋  .中國氣象局[引用日期2022-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