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顱骨腫瘤

鎖定
顱骨腫瘤(tumor of skull)是指發生在顱骨部位的佔位性病變的統稱。治療上需要根據腫瘤的類型,選擇相應的治療手段。
中文名
顱骨腫瘤

顱骨腫瘤病因

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明確。

顱骨腫瘤分類

顱骨腫瘤按病變的性質大體可分為三類。
1.良性顱骨腫瘤
包括顱骨骨瘤、顱骨骨化性纖維瘤、顱骨軟骨瘤、顱骨鉅細胞瘤、板障內腦膜瘤、血管瘤等。。
2.惡性顱骨腫瘤
包括顱骨多發性骨髓瘤、顱骨成骨細胞瘤、顱骨網織細胞肉瘤、顱骨纖維肉瘤、顱骨軟骨肉瘤、顱骨轉移瘤等。3.顱骨腫瘤樣病變(類腫瘤)
有嗜伊紅性肉芽腫、黃色瘤、顱骨纖維結構不良症、畸形性骨炎、顱骨硬化症、副鼻竇粘液囊腫、“動脈瘤”樣骨囊腫、軟腦膜囊腫、板障內骨囊腫、嬰兒顱骨皮質肥厚、顱骨內板增厚及石骨症等。

顱骨腫瘤臨牀表現

可見局部顱骨隆起,基底部移動,腫塊壓痛,仰頭或低頭時腫塊縮小或擴大等的變化;腫塊青紫或其周圍靜脈曲張、血供動脈增粗與血管雜音;顱神經損傷或顱內壓增高的症狀。

顱骨腫瘤檢查

1.病史
注意詢問發病時間、部位、年齡,與其他疾病的關係;腫塊的大小、性質、增長速度與外傷病史等。
2.體檢
注意局部顱骨是否隆起,基底部能不能移動,腫塊的大小,軟硬度,有無壓痛,仰頭或低頭時腫塊有無縮小或擴大的變化等;腫塊有無青紫或其周圍有無靜脈曲張、血供動脈增粗與血管雜音,有無顱神經損傷和顱內壓增高症狀出現。
3.影像學檢查
一般X線檢查可見局部骨質增生與外突,亦可有骨質增生與破壞同時存在,有時可見放射狀骨針樣變化,塊影通常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整齊,有時可見不規則外形或蟲蝕樣地圖樣邊緣。若鑑別診斷有困難時,應行DSA、CT、MRI與SPECT等檢查,確定顱內侵入程度。
4.實驗室檢查
注意周圍血象中白細胞總數與分類有無增高,血沉快慢,血鈣、血磷、鹼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糖與膽固醇的增高。必要時行腫塊穿刺活檢。

顱骨腫瘤診斷

根據病史、臨牀表現和檢查診斷,確診依靠病理學檢查。

顱骨腫瘤治療

對於原發腫瘤通常採取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對於繼發腫瘤,通常需要根據原發腫瘤類型,以及全身情況決定治療策略。
1. 顱骨骨瘤
直徑在2cm以上的腫瘤,且伴有相應症狀者;腫瘤向內生長,出現顱內壓迫症狀者,可手術切除。較大的累及顱骨全層的骨瘤,在骨瘤四周正常顱骨上鑽孔,圍繞骨瘤咬除顱骨1周,或用銑刀或用線鋸鋸開,切除骨瘤,並行顱骨成形術。
2. 顱骨海綿狀血管瘤
切除時,術中出血可能較多,應做好輸血準備。腫瘤切除後遺有顱骨缺損,應行一期顱骨成形術。
3. 顱骨纖維結構不良
多數不需手術治療。有腦受壓症狀者;侵入眶骨而致眼球突出並影響視力;顱面部病變有明顯畸形影響外觀,應行手術治療。顱蓋病變,可將突出骨質鑿除修平,恢復局部外形,亦可切除病變顱蓋,再行一期顱骨成形術。眶部病變致眼球突出且影響視力者,一般採用經硬腦膜內外聯合方法,切除或磨除眶頂和蝶骨嵴的病變骨質,並用微型鑽磨除視神經管上壁與兩側壁,解除對眼球和視神經的壓迫。
4. 顱蓋上皮樣囊腫
確診後應予切除。若腫瘤較完整而未破損者,可連同顱骨一併切除,減少術後複發率;若囊壁與硬腦膜粘連緊密,可將粘連處硬腦膜連同腫瘤囊壁一併切除,硬腦膜缺損應予修復,顱骨缺損大者,亦可行顱骨成形術;術前已有感染或竇道形成者,不作修補,待手術切口癒合1年後,再行顱骨成形術。
5. 顱骨鉅細胞瘤
一般多見於顱底,累及蝶骨、巖骨、篩骨,累及顳骨、額骨、枕骨亦可見到。若腫瘤位於顱底中線和中線旁,應採用顯微外科技術,爭取全切;顱蓋部鉅細胞瘤,切除腫瘤後,應作顱骨成形術。術後再輔以放療。
6. 顱骨肉瘤
常向顱內外生長,單發腫瘤一般多主張手術切除,再加以化療與放療。若腫瘤與硬腦膜無粘連,應將腫瘤連同骨膜與骨瓣一併切除;若腫瘤與硬腦膜粘連,應連同粘連之硬腦膜一併切除;若腫瘤已長入腦內,先行侵及的硬腦膜、顱骨、軟組織上的腫瘤切除,殘留腦內之腫瘤再行分塊切除,腫瘤切除範圍應適當擴大,爭取肉眼下的全切。
7. 顱骨嗜酸性細胞肉芽腫
手術切除是治療較大病變的主要方法。若切除不徹底常易復發。對切除徹底患者缺損之顱骨,可行一期顱骨成形術。
8. 黃色瘤
早期行放療可收到較好效果;晚期已有纖維化患者,放療效果不顯著;較大黃色瘤,主張手術切除,術後輔以放療。
9. 顱骨轉移瘤
單發轉移,可手術切除;一般病理明確診斷後,可試用放療或化療,並處理原發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