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顱神經損害

鎖定
顱神經損害(cranial nerve injury )引起其他周圍神經疾病的各種病因,均可引起顱神經損害。不少顱神經病繼發於腫瘤、腦膜炎等,有時為全身性疾病局部的或早期表現,應注意鑑別。
中醫病名
顱神經損害
外文名
cranial nerve injury

顱神經損害病因

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經損害
顱神經損害 顱神經損害
glossopharyngeal vagus parasympathetic and hypoglossus nerve injury
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經均起自延髓,離延髓後的行徑又密切相鄰,全稱為後組顱神經,常常同時受累。其中舌咽和迷走神經有共同起始核和密切的周圍徑路,故臨牀上尤多合併損害,產生延髓麻痹。但原發性舌咽神經痛為單獨受累。引起舌咽、迷走、舌下與副神經損害的病因甚多,常見的有顱底凹陷症、環枕融合畸形、橋小腦角腫瘤、多發性神經炎、顱神經炎、腦膜炎、外傷等。由於其病因不同發病機理亦不同,如炎症浸潤、脱髓鞘改變等。

顱神經損害臨牀表現

⒈舌咽、迷走神經癱瘓:可引起延髓麻痹,表現為構音障礙和吞嚥困難。構音障礙可為聲音嘶啞,出現鼻音、言語不清,甚至完全失音。吞嚥困難可為吞嚥障礙,時有嗆咳,重者完全不能吞嚥。檢查可發現一側或雙側軟齶不能上提,一側者可見懸雍垂向健側移動。咽部感覺和咽反射遲鈍或喪失等。
⒉副神經癱瘓:因胸鎖乳突肌癱瘓,肌張力低、肌萎縮,轉頭困難。一側副神經癱瘓表現為頭不能轉向健側,斜方肌癱瘓,肌張力低,肌萎縮,並不能聳肩。
⒊舌下神經癱瘓:伸舌向患側歪側,舌肌萎縮,舌肌纖維震顫等。
⒋舌咽神經痛。

顱神經損害鑑別診斷

(一)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acute inflammu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aropathy)首發症狀,常為四肢對稱性無力伴感覺呈手套襪套樣障礙。可有多根顱神經同時受損,也可以單一顱神經受損為主。常受累的有舌咽、迷走、副及面神經等,表現為頭後仰、聲音嘶啞、嗆咳、面癱。腦脊液呈蛋白質—細胞分離現象。
顱神經損害治療設備 顱神經損害治療設備
(二)寰枕部畸形(congenital anomalies of atlanto- occpital region)多有短頸或斜頸,後髮際低,面部不對稱等。起病緩慢,神經系統檢查症狀主要為後組顱神經、小腦、上頸部脊髓及頸神經受壓症狀。最常見為頭痛、頭暈、枕頸部痛,常由於頭部活動或體力勞動引起,共濟失調、行走不穩、眼球震顫相對多見,個別病例有構音不清、聲音嘶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憋氣、舌肌萎縮,胸鎖乳突肌無力,面神經麻痹、耳聾等。顱骨平片進行顱底壓跡測量可呈異常改變。
(三)小腦橋腦角腫瘤(cerebellopontine angle tumours) 患者起病緩慢,表現橋小腦角綜合徵與顱內壓增高的臨牀症狀,當腫瘤向下發展,壓迫第Ⅸ、Ⅹ、Ⅺ顱神經、可引起吞嚥困難、進食嗆咳、聲音嘶啞、同側咽反射減退或消失、軟齶麻痹、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乏力。舌下神經受累者少見。頭顱CT、MRI可發現腫瘤生長部位。
(四)顱內轉移瘤(intracranial metastatic tumors) 來自顱底的鼻咽癌或肉瘤可侵犯後組顱神經而致癱瘓。病程短,可有血性鼻分泌物,頸淋巴結多有轉移。耳鼻喉科檢查及活檢可獲得證實。
(五)蛛網膜粘連(arachnoid membrane adhesim) 病前多有發熱史,亦可有腦膜炎的慢性病史,病程長,可出現顱神經麻痹症狀,如吞嚥困難、聲音嘶啞、構音不清、面神經麻痹等,腦脊液檢查白細胞計數增多。
(六)中樞性(假性)延髓麻痹(central bulbar paralysis) 又稱上運動神經元性或核性延髓麻痹,系雙側皮質延髓束受損引起。可見於腦動脈硬化,多發性腦梗塞,腦炎等。臨牀表現主要為講話言語不清,吞嚥困難較輕,是由於舌不能把食物運至咽部引起。咽反射仍存在,下頜反射、掌頦反射等腦幹反射可亢進;可伴有錐體束徵及強哭、強笑。
(七)脊髓空洞症:病變累及延髓稱延髓空洞症,疑核受侵表現同側軟齶和聲帶麻痹,飲水嗆咳,吞嚥困難和構音障礙。三叉神經脊束核受累,出現同側買你不核性痛温覺缺失。舌下神經癱瘓:伸舌向患側歪側,舌肌萎縮,舌肌纖維震顫等。行MRI檢查可在矢狀面和橫斷面上清楚顯示空洞的位置和大小。

顱神經損害顱神經損害

cranial nerve injury
顱神經損害 顱神經損害
引起其他周圍神經疾病的各種病因,均可引起顱神經損害。顱神經的損害可以是單一的,稱單顱神經病,但由於顱神經的分佈較集中,尤其在某些共同通道,故局部因素常可損害相鄰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顱神經,屬多數性單神經病,但其病因可與單神經病相似,損害的部位可在顱內或顱外,顱內者可在腦內(束性)或腦外。Ⅲ~Ⅶ對顱神經核在腦幹,故腦幹內損害時可有顱神經症狀,其特點是交叉性癱瘓,不少顱神經病繼發於腫瘤、腦膜炎、血管性疾病、脱髓鞘疾病、脊髓空洞症等,有時為全身性疾病局部的或早期表現,應注意鑑別。

顱神經損害定位診斷

(一)視神經損害的定位:
視神經通路自視網膜、經視神經、視交叉、視束、外側膝狀體、視放射至枕葉視覺皮質,徑路很長,易於受損,但由於行走各部的解剖結構及生理功能的不同,損害後的視野改變也各異,故由此可判斷視路損害的部位。
⒈視神經損害:
病側眼視力減退或全盲(圖2),伴直接光反應消失,但間接光反應存在,眼底可見視乳頭萎縮。多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視神經炎,脱髓鞘性病變以及外傷、腫瘤壓迫等。
⒉視交叉損害:
視交叉中央損害時,視神經雙鼻側纖維受損,產生雙顳側偏盲(圖2),多見於鞍區腫瘤,特別是垂體瘤。如病變擴及視交叉外側累及病側的顳側纖維時,則患側眼全盲,對側眼顳側偏盲。見於鞍區腫瘤、視交叉蛛網膜炎等。
⒊視束損害:
病灶同側視神經顳側纖維和對側視神經鼻側纖維受損,產生病側眼鼻側偏盲,對側眼顳側偏盲,即對側同向偏盲(圖2),伴有“偏盲性瞳孔強直”(光束自偏盲側照射瞳孔,不出現瞳孔對光反射,自另側照射時則有對光反射)。多見於鞍區腫瘤。
⒋視放射病變:
也出現對側同向偏盲,但因瞳孔光反射的傳入纖維已進入丘腦外側膝狀,故無偏盲性瞳孔強直(圖2)。此外,視放射向後其上方和下方纖維逐漸分開,故可出現同向上象限性盲(下方纖維受損)或同向下象限性盲(上方纖維受損)。多見於內囊血管性病變和顳頂葉腫瘤。
⒌視覺皮質損害:
一側病變時視野改變同視放射病變,出現對側同向偏盲或上下象限性盲,但恆有黃斑迴避。雙側視皮質損害時,視力喪失,但對光及調視反射存在,稱皮質盲;刺激病變時,可出現光幻視或形象紀視。多見於枕葉的腦血管病、腫瘤及變性病變。
(二)眼動障礙的定位診斷:
眼球運動由動眼、滑車及外展神經完成,眼動障礙可由上述神經單個或同時損害引起。臨牀以動眼神經麻痹和外展神經麻痹多見。
⒈動眼神經損害:
⑴核性損害:
動眼神經核羣為一細長的細胞團塊,位於中腦的上丘水平大腦導水管周圍,雙側自上而下的排列為提上瞼肌核、上直肌核、內直肌核、下斜肌核和下直肌核,各核兩側相距甚近,而前後距相對較遠。因此,中腦病變時,多表現為雙側的某些眼肌單個麻痹,而前端的Edinger-wesphal核常不累及,故瞳孔多正常。見於腦幹腦炎、腦幹腫瘤及脱髓鞘病變。
⑵核下性損害:
表現為眼瞼下垂,眼球外下斜位、向上、向下、向內運動受限,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
因走行各段鄰近結構不同的表現也不同:
①中腦病變:為髓內段動眼神經纖維受損,常累及同側尚未交叉的錐體束,故出現病灶側動眼神經麻痹,伴對側中樞性面、舌癱及肢體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Weber綜合徵)。見於中腦梗塞,腫瘤及腦幹腦炎等。
②顱底病變:僅有一側動眼神經麻痹,多見於大腦後動脈瘤,小腦幕切跡疝等。
③海綿竇病變:早期可僅有動眼神經麻痹,但此處病變常累及滑車神經和外展神經,故多為全眼麻痹。此外,因同側三叉神經Ⅰ、Ⅱ支也受損害,而有顏面該兩支神經範圍內感覺減退或三叉神經痛發作,角膜反射減弱或消失,如眼球靜脈迴流受阻,尚有眼球突出、結合膜充血、水腫等。見於海綿竇血栓形成、海綿竇動靜脈瘻等。
④眶上裂病變:同海綿竇病變,但無眼球靜脈迴流受阻症狀,並因動眼神經入眶上裂進分為上、下兩支,故有時僅表現為部分眼肌麻痹。見於該處腫瘤、外傷等。
⑤眶內病變:同眶上裂病變外,因同時累及視神經,而出現視力減退,視乳頭水腫。見於眶內腫瘤、炎症等。
⑶核上性損害:
表現為雙眼協同運動障礙,如雙眼側視麻痹或同向偏斜,或雙眼上視或(和)下視不能(可伴瞳孔對光反應或(和)調視反射消失),系腦幹或皮質眼球協同運動中樞受損引起,詳見神經系統檢查一節。多見於腦幹腫瘤、炎症、脱髓鞘病變以及大腦半球血管病變、腫瘤等。

顱神經損害病例

患者,男58歲,工人。亞急性起病,20天來視物模糊,視物成雙,下樓梯也有虛影,雙眼視力無明顯下降,無發熱及頭痛,既往健康、查體:一般內科檢查未見異常。神經系統檢查:雙眼底正常,雙眼上瞼下垂,右側明顯,雙眼球位置居中,雙眼外展不過中線,上視、下視均不過中線,內收充分,雙眼各方向注視均有複視,未見眼震,雙瞳孔等大,約3mm,圓,對光反應略遲鈍。右面部痛、觸覺減低,右側直接角膜反射遲鈍,間接角膜反射靈敏,左側直接角膜反射靈敏,間接角膜反射遲鈍,張口下頜無偏斜,咬肌、顳肌對稱有力。左鼻唇溝淺,示齒口角右偏,雙耳Rinne`stest(+),Weber`stest居中,轉頭聳肩對稱有力,咽反射正常,雙軟齶對稱,懸雍垂居中。軟齶上抬有力,伸舌偏左,未見舌肌萎縮及舌肌纖顫。周身淺、深感覺對稱正常,步態正常,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未見肌萎縮及束顫,共濟運動正常。雙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對稱引出,四肢腱反射活躍,雙Rossolimo`ssing(+),雙足蹠反射中性。頸無抵抗,雙Kernig`ssign(-)。實驗室檢查尿便常規及生化全項正常,ESR12mm/h腰穿腦脊液壓力不高,常規生化正常,頭MRI未見異常信號,ECG在正常範圍,腦幹誘發電位未見異常。以維生素B族改善神經功能,改善腦循環及腦代謝藥物治療1個月無效。住院期間觀察病人比較欣快,失眠、怕熱、常心悸,食慾佳,考慮是否有甲亢可能,查T34.8ng/ml,T4210ng/ml,明顯高於正常,給予抗甲狀腺藥物硫氧嘧啶及安定,心得安治療2周,症狀消失。討論:甲亢合併肌肉病變以慢性甲狀腺毒性肌病,週期性麻痹,重症肌無力等多見,伴多顱神經損害及共濟失調者罕見。此例患者以雙第Ⅲ、Ⅳ右Ⅴ,左Ⅶ、Ⅸ顱神經損害起病,按多顱神經炎治療1個月無效。觀察病人同時欣快,怕熱,多汗,常感心悸,後查T3、T4值明顯高於正常,給硫氧嘧啶,安定、心得安治療症狀漸好轉,2周後視物模糊視物成雙消失,怕熱失眠心悸亦緩解。甲亢伴多顱神經損害的診斷成立,其發生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