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葆裕

鎖定
顧葆裕(1906—1959),字長風,號介侯,希侯,江蘇松江人,約1905年生。畢業於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四期、陸軍大學特別班。曾參加北伐戰爭。歷任排、連、營長,第八十七師團附、參謀、營長等職。1932年任第八十七師中校參謀及參謀主任。1936年任第三十六師上校團長。後任副旅長、旅長等職。1939年後任第八十八師、第五十三師少將副師長,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七分校第十六期學生總隊總隊長。1942年任預備第二師副師長。1945年任預備第二師師長、新疆警備總司令部副軍長。1948年9月22日任少將。1949年任第一二四軍中將軍長。後去台灣。1952年任“陸軍總司令部”傘兵總隊中將總隊長。 [1] 
出生地
江蘇松江 [2] 
出生日期
1906年
逝世日期
1959年
本    名
顧葆裕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性    別

顧葆裕人物生平

顧葆裕一心投軍為報國

在松江歷史上,顧陸朱張被譽為四大家族,松江顧氏,歷來被稱為桑梓望族、耕讀世家。據丁芝萍所撰之《長風將軍》一書中記載,顧葆裕1907年2月28日生(據《中國國民黨全書》載:顧葆裕生於1906年),其祖父顧勖仁是松江名望甚高的耆宿,其父顧伯賢更是學貫中西,曾主管蘇州、宜興郵政多年,其母仲氏夫人也是慈祥秀慧、持家有方。仲氏夫人共育有子女九人,而顧葆裕上有三兄五姐。 由於顧葆裕的叔父顧省身膝下無子,因此顧葆裕被過繼給叔父,由嬸母張夫人撫育,愛若己出。
顧省身曾任浙江富陽郵政主管,家庭比較富裕。顧葆裕在在胞兄顧葆康創辦並親自執教的家塾讀書,而後就學於松江中學。松江中學畢業以後,就來到上海奇異燈泡廠當學徒。在燈泡廠當學徒期間,深受孫中山等革命思想的影響,開始篤信三民主義,並立志效忠革命大業。顧葆裕在報紙上見到黃埔軍校招生簡章之後即留書生母與嗣母,直奔廣東投考軍校。
顧葆裕本想報考黃埔軍校第三期,無奈他當時不足歲,不滿足入學條件,沒有被錄取,便在黃埔軍校擔任文書繕寫工作,第二年終於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步兵科。
1926年秋,顧葆裕從黃埔軍校畢業,被分派到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師六十五團任見習官和排長,隨北伐軍北上討伐北洋軍閥。
1928年,顧葆裕被選派赴蘇俄學習飛行,與王叔銘、陳嘉尚兩位將軍有同學之誼,學成回國後出任中國首屆航空隊飛行官,擔任小隊長等職。然而由於顧葆裕的身材高大,而當時中國的飛機又比較小,操作起來很不方便,所以顧葆裕又被派回陸軍,分派到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任連長。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顧葆裕參與討馮戰役。戰事結束後,被調入國民政府警衞軍任少校參謀。
1931年,國民政府警衞軍改為第五軍,警衞軍第一師、第二師改番號為八十七師、八十八師,駐防於京滬、滬杭兩條鐵路線上,顧葆裕升任該軍八十七師中校參謀,該師師長即為後來的中華民國一級上將顧祝同。

顧葆裕淞滬會戰建奇功

1932年1月28日,日軍侵犯上海吳淞地區,欲迫使國民政府承認偽滿洲國,並劃河北為日本特區,但遭到駐守閘北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奮勇抵抗。為支援第十九路軍的戰鬥,蔣介石關照何應欽任命張治中為第五軍軍長兼八十七師師長,參加上海保衞戰。 顧葆裕所在的八十七師當時駐防南京小營、馬標一帶,該部主動請纓,開往上海,在廟行一帶阻擊日軍,展開了殊死激戰。鏖戰一月,日軍未能得逞,後經國際聯盟干預而休戰。我國東北三省問題,由國際聯盟調查裁處。但日本艦隊仍停泊於華東外海,不時進入長江巡弋。因顧葆裕在該役中貢獻頗多,甚得張治中等長官賞識。 日軍因不滿國聯對東三省的裁處,退出國聯後加緊了侵華步伐,中國處於生死存亡的邊緣。國內抗戰的呼聲高漲,最終爆發了逼蔣抗日的西安事變。
1936年8月,顧葆裕調至三十六師任二一一團團長。西安事變結束後,他隨三十六師接防西安守備,並執行安撫工作。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三十六師奉命連夜坐快車從西安東上,經兩天兩夜趕至上海。部隊在每一站都受到老百姓的熱烈迎送,顧葆裕及三十六師將士大受鼓舞。8月16日趕到上海,17日即投入戰鬥。 三十六師所打的第一仗,就是進攻八十七師與八十八師之間的天寶路一帶的敵人陣地,時任三十六師師長的宋希濂親自率部為前驅,向駐守該處的日軍猛烈進攻,逐街逐屋地爭奪。由於日軍的防守掩體多半是精鋼水泥加上沙包建成,而三十六師又缺乏有效的攻堅武器,因此傷亡頗大。其中,三十六師進攻匯山碼頭之役,被譽為淞滬會戰最激烈、傷敵最多的戰鬥之一,與姚子青營長死守寶山,謝晉元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羅卓英的十八軍往返爭奪羅店等戰役,一同彪炳史冊。
據史料記載,當日匯山碼頭一戰,國民革命軍三十六師傷亡570人,日軍死傷400餘人。張治中在記錄當日戰況時這樣寫道:“這天雖然一度攻入匯山碼頭,仍是站不住腳。”“命中雖多,因無燒夷彈,終不能毀壞。”“由於火力不足,我軍激戰終日,終未得手。”後來日軍增援部隊陸續到達,三十六師開始進入防守階段。

顧葆裕敵後遊擊擾日軍

淞滬會戰後,顧葆裕又參加了南京保衞戰、武漢保衞戰等重大戰役,1941年5月,顧葆裕出任國民革命軍八十八師師長。
1941年11月,顧葆裕的老領導宋希濂充任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兼任昆明防守司令,指揮七十一軍、六十六軍以及獨立預備第二師。
1942年3月,顧葆裕調任獨立預備第二師師長,該師由四川敍永徒步行至雲南安寧集結,擔任集團軍的總預備隊。
1942年5月5日,顧葆裕率領預二師到達保山,見到炸死軍民屍體尚未掩埋,又聞附近村落霍亂流行,居民死亡很多。顧葆裕便令預二師官兵,主動清理現場,掩埋屍體,實施消毒。在附近幾個村莊,進行環境大掃除和隔離工作,併為居民及軍人注射防疫針。5月7日,顧葆裕奉令率預二師,於惠仁橋強渡怒江,進攻騰衝橄欖寨。及至江邊,發現橋樑已被破壞,附近亦無渡船,顧葆裕乃率兵士砍竹結筏漕渡。 5月28日,八十八師二六四團,在中緬邊境龍松公路上,擊斃日軍大隊長一名,繳獲日軍五十六師團的作戰計劃一份及地圖一張,得知日軍五十六師團全都在騰衝一帶,分為騰北、騰衝、龍陵、臘猛、芒市、新濃六個守備區,其師團部及直屬部隊住在芒市,判斷其兵力約為1.5萬至2萬人左右,並且日軍大本營將要集中三個師團的兵力強渡怒江,以達到從西南方向進攻重慶的戰略目的。 蔣介石得知這一重要情報後,立即下令停止攻擊,將主力部隊撤回,由進攻轉為固守怒江。並命令預二師師長顧葆裕,進出騰衝周邊地區,擔任戰略性游擊戰以牽制日軍。顧葆裕總結敵後遊擊工作要訣:需要先不擾民,然後才能親民保民而用民,否則必定失敗。
由於顧葆裕的正確指揮,預二師在滇緬邊境進行遊擊戰的一年半中,軍民合作無間,對日軍五十六師團的行蹤瞭如指掌,對日軍第二師團、第十八師團的掃蕩行動,也都巧妙地化解。 顧葆裕將師部設在騰北界頭,又與位於騰南的芒東遙相呼應,建立起騰南與騰北兩大遊擊根據地。在日軍出入頻繁的騰西北、騰西南、龍川江下游一帶開展活動,配合民兵襲擊日軍,每一次都戰果頗豐。有時,趁日軍下鄉掃蕩之機,深入到玉璧、洞山、綺羅乃至飛鳳山、來鳳山一帶偷襲,使得日軍首尾難顧。預二師在騰衝敵後遊擊的一年間,多次破壞敵人交通,渡劫敵人輜重,反掃蕩兩次,殲敵1000餘名。連日軍也不得不承認:“顧葆裕帶領的預二師是一支能吃苦、能戰鬥,對皇軍威脅很大的部隊。” 除此之外,顧葆裕的預二師還收容中國遠征軍高吉人及黃翔兩部,約6000人返國,兩部在緬甸與日軍接連攻殺傷亡慘重。
1943年秋,顧葆裕及預二師被調至永平、大理一帶,接受新式武器及新兵,被編入第六軍,軍長黃傑對顧葆裕及預二師十分重視。
1944年初,預二師裝配完畢,又改隸五十四軍,執行江防任務。

顧葆裕將軍浴血克騰衝

1944年,得到了大批美械裝備的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取得了重大勝利,使得國民革命軍具備了在滇西反攻日軍的條件。蔣介石命令各攻擊部隊限於5月10日前完成攻擊準備。顧葆裕和預二師所在的五十四軍,被劃入第二十集團軍序列。國民革命軍軍委會命令渡過怒江的各部隊,在5月底前完成準備,開始攻擊騰衝地區。 6月初,顧葆裕帶領預二師,接替一九八師在橋頭、馬面關的防務。6月9日,日軍以炮兵掩護主力反撲,預二師立足未穩,陣地被日軍突破。二十集團軍乃令三十六師一部監視瓦甸,主力先協助一九八師於6月14日攻克北齋公房隘路,然後於16日合三師主力,重新收復橋頭馬面關據點。殘敵向西逃竄,顧葆裕帶領預二師追擊至明光、固東街,將殘敵全部殲滅,然後進展騰衝城西北飛鳳山地區,待命攻城。 騰衝古城始建於明正統年間,城牆四面而圍。牆高約8米,厚約6米,下以巨石為礎,上為磚砌。城上有城垛,外有城壕。日軍自佔領騰衝城後,即在原堅固城池的基礎上,加構了堅固而嚴密的堡壘羣,形成了縱橫交錯的防禦工事。城南外圍之來鳳山,猶如整個城池的一道巨大屏障,也是整個騰衝城的制高點。佔據來鳳山,即可以瞰制整個騰衝城。
二十集團軍投入五個師,攻擊騰衝城不下,調整兵力部署,令顧葆裕率預二師作為主力攻打來鳳山。來鳳山工事尤為堅固,實以來風寺為主,由五個地堡羣連環構成。日軍陣地內塹壕縱橫相連,暗堡成羣,山腰部還有遂道直通騰衝城內。其工事構築之堅固複雜和火力配置的強大程度僅次於怒江惠通橋西岸的松山,預二師面臨一場血戰。 預2師受命後,在猛烈炮火的配合下,顧葆裕率領全師猛攻敵陣。但因敵工事異常堅固,炮火轟擊效果不大。日軍仍然以密集的火力將我攻擊部隊死死地壓制在陣地前沿,並利用縱橫相連的塹壕,不時進行短促突擊,使預二師遭受重大傷亡。加之連連數日大雨滂沱,預二師行動受阻,攻擊被迫停止。 7月26日,連綿大雨後的騰衝終於放晴。顧葆裕帶領預二師全面進攻後,與戰士們深入敵工事內,與日軍展開白刃廝殺,每一個地堡,每一條塹壕地與日軍進行反覆爭奪。因此,整個攻擊就是一場肉搏戰,敵我雙方士兵相抱而死者,隨處可見。整個來鳳山山頭一片火海,其慘烈之狀,難以細述。戰至7月28日,國民革命軍殲敵600餘人,完全佔領來鳳山。 佔領來鳳山意義重大,不久騰衝城即被收復。後來,顧葆裕又帶領預二師,攻克龍陵、收復畹町,最終與中國駐印軍會師芒友。在騰衝地區的兩年間,預二師付出了陣亡將士3400多名(據《黃埔師生與抗日戰爭》載,預二師戰死2000多人)的代價。 [3] 

顧葆裕人物評價

美國總統羅斯福授予顧葆裕將軍勳章之銘文(譯文):“中國陸軍少將,中國遠征軍師長顧葆裕,於一九四四年五月至九月間完成重要之任務,建立殊勳,顧將軍率領所部,越過高黎貢山脈某一峻險難攀之地點,以切斷敵人之交通。其後以勇敢之行動,攻克一俯瞰騰衝城之重要山頭(譯者注:來鳳山),並城內展開戰鬥,以迄最後勝利。該師之所以成功,得力於顧將軍之英斷與精明領導者為多,每當情勢緊張之際,顧將軍奮不顧身,留處於便於指揮之地方。顧將軍之親臨前線,常予其官兵以無上之鼓舞與信心焉”。 [2] 

顧葆裕人物作品

《國殤墓園》大殿上寫着將軍給戰友的輓聯:“為民族、爭生存,戰死沙場、君無遺恨;痛國家、憂多難,追思袍澤、我有餘哀。” [2] 
參考資料
  • 1.    餘克禮,朱顯龍 主編.中國國民黨全書·下.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第1129頁.
  • 2.    黃埔軍校同學會主編. 黃埔師生與抗日戰爭 上[M]. 北京:華文出版社, 2017.09. 第470-473頁.
  • 3.    《松江籍抗日名將顧葆裕》,松江報社、區史志辦合辦:《松江報》,2015-08-07,08版:茸城舊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