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眾

(東晉大臣)

鎖定
顧眾(274年—346年),字長始。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東晉名臣,東吳偏將軍顧悌之孫、西晉安東軍司顧榮的族弟。
顧眾出身江南豪族,歷官參軍、從事郎中、義興太守、封鄱陽縣伯,拜丹楊尹,累遷尚書僕射蘇峻之亂時,他領導東方義軍抵抗蘇峻叛軍的進攻。
永和二年(346年),顧眾去世,年七十三。獲贈光祿大夫諡號“靖”。
概述內圖片來源 [1] 
本    名
顧眾
長始
所處時代
晉朝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
出生日期
274年
逝世日期
346年
主要成就
參與平定蘇峻之亂
籍    貫
吳郡吳縣
官    職
侍中、尚書
封    爵
東鄉侯→鄱陽縣伯
追    贈
光祿大夫
諡    號

顧眾人物生平

顧眾早年經歷

顧眾出身江南豪族,他的父親顧秘,官至交州刺史。顧眾被過繼給伯父,伯父早逝,他侍奉伯母以孝聞名。光祿大夫朱誕器重他。州府召他為主簿,舉為秀才,又任命為餘杭、秣陵縣令,他一概不就職。琅邪王司馬睿任鎮東將軍時,召顧眾為參軍 [2] 
永嘉五年(311年),顧眾參與協助討平不受司馬睿命令的江州刺史華軼,獲封東鄉侯。司馬睿擔任丞相後,顧眾遷任丞相掾。 [3] 
顧秘去世後,交州人擁立顧眾之兄顧壽為新任刺史。然而不久帳下督梁碩就起兵殺死顧壽,專掌交州。顧眾當時正往交州奔喪,但因杜弢之亂,整整用了六年才回到建康。經過吳興郡時,當地故友可憐他長年流離於戰禍,便給了他二百萬錢,但顧眾不接受。 [4] 

顧眾王敦之亂

太興元年(318年),司馬睿正式即位為帝,顧眾任駙馬都尉、奉朝請,轉任尚書郎 [5] 
大將軍王敦請顧眾任大將軍從事中郎一職,又上表補任他為南康郡太守。適逢詔令授顧眾為鄱陽太守,加廣武將軍。他直奔鄱陽就職,不去拜訪王敦,王敦頗感不滿。及至王敦叛亂,命令顧眾出兵接應,顧眾遲疑徘徊不前。王敦大怒,以行軍失期召回顧眾,並加以責問指斥,聲色十分嚴厲,顧眾面不改色,王敦怒容漸消。其時王敦怒斥宣城內史陸喈,顧眾又為陸喈辨白。王敦的長史陸玩在座,深為顧眾的危險處境擔憂,出來對顧眾説:“足下真所謂剛亦不吐,柔亦不茹啊,即使是古人仲山甫也未必有如此的膽識!”王敦起兵獲勝,打算以顧眾為吳興內史。顧眾堅決辭謝,舉薦吏部郎桓彝,桓彝也禮讓顧眾,結果二人都未接受此職。 [6] 
太寧元年(323年),王敦再度舉兵進攻建康,意圖篡位,停駐姑孰時,又以顧眾為從事中郎。次年,王敦之亂被平定,顧眾任太子中庶子。後遷義興太守,加揚威將軍 [7] 

顧眾蘇峻之亂

咸和三年(328年),歷陽內史蘇峻率叛軍攻陷建康,顧眾返回吳郡,暗中準備起義兵。當時內史庾冰因蘇峻的軍事壓力而逃奔會稽,蘇峻調了蔡謨接任內史,而張悊則在當地為蘇峻招集士兵。顧眾派人招攬張悊,及後派郎中徐機告訴蔡謨他以準備好起義兵,並招攬了張悊。當時會稽內史王舒舉兵討伐蘇峻,蔡謨就響應王舒,授顧眾為揚威將軍、本國督護。在顧眾的號召下,吳地士人紛紛響應義軍。 [8] 
當時蘇峻見東方義軍起兵,就派了管商、張健和弘徽領兵抵禦。顧眾率眾在高莋大敗弘徽,獲取其物資,後就命堂弟顧颺屯兵無錫;而因蔡謨讓位的庾冰重返吳郡,鎮御亭;顧眾則守海虞,阻截蘇峻軍。但張健等人卻進攻無鍚,顧颺大敗,庾冰亦失守禦亭,吳郡郡城被張健所掠。顧眾雖領兵進攻,但只能擊敗敵軍的別軍。因着此敗,王舒改以顧眾督護吳及晉陵軍,屯兵章埭。當時,虞潭領兵屯駐烏苞,不敢前進,管商則領兵舉顧眾及虞潭軍作戰,二人戰敗,顧眾退守錢唐,後改守紫闢。 [9] 
其時叛軍正強盛,義軍敗退,數縣被掠,眾人都勸顧眾渡過浙江。顧眾説:“不可如此。現在固守紫壁,可以保全錢唐以南五縣。如果放棄紫壁去別處,便成為失去依靠的寄居軍隊,控制無所,這不是長久之計。”臨平人範明也對顧眾説:“此地險要,可以控制敵寇,不可放棄。”於是顧眾以範明為參軍,範明率宗黨五百人加入義軍,全部義軍共四千人,又進討張健。張健退至曲阿,留錢弘為吳城令。義軍駐紮路丘,與錢弘交戰,斬其首級。顧眾進駐吳城,派督護朱祈等九支義軍,與蘭陵太守李閎同守肻亭。張健派馬流、陶陽等率兵前往攻打肻亭。李閎與朱祈等率義軍迎戰,大敗叛兵,斬首二千餘級。 [10] 

顧眾南土宿望

咸和四年(329年),蘇峻之亂被平定。朝廷論功封賞時,顧眾認為蔡謨傳檄興兵討賊,理應居首功;蔡謨則認為顧眾首倡義舉,並非自己之力。二人都上表朝廷,互相推讓,成為一時美談。此後,朝廷封顧眾為鄱陽縣伯,授職平南軍司,顧眾不就。又拜為丹楊尹、本國大中正,入朝任侍中,轉為尚書。 [11] 
鹹康末年(342年),顧眾遷為領軍將軍、揚州大中正,顧眾堅辭不就。後因母喪離職守孝。 [12] 
建元二年(344年),晉康帝駕崩,晉穆帝繼位,並由中書令何充輔政。何充任命顧眾為領軍將軍,顧眾在為母服喪後上任,緩解了何充與武陵王司馬晞不和的矛盾,又力圖阻止何充因崇信佛教而虛耗過多金錢。而何充因為顧眾是揚州地望,對他很是優待。 [13] 

顧眾年老去世

顧眾不久就以年老為由請求退休,但不被允許。後調任尚書僕射。永和二年(346年),顧眾去世,享年七十三歲。朝廷追贈光祿大夫諡號“靖”。 [14] 

顧眾人物評價

房玄齡:①思行、彪之厲風規於多僻之日,虞潭、顧眾徇貞心於危蹙之辰。 [15]  ②顧實南金,虞惟東箭。 [15] 

顧眾家庭成員

父親:顧秘,曾任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幹。
兄長:顧壽。
長子:顧昌,曾任建康縣令。
三子:顧會,曾任中軍諮議參軍,被時人稱為美士。 [16] 

顧眾史書記載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 [15] 
參考資料
  • 1.    像取自清光緒修《江蘇毘陵顧氏宗譜》。
  • 2.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顧眾,字長始,吳郡吳人,驃騎將軍榮之族弟也。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幹。眾出後伯父,早終,事伯母以孝聞。光祿朱誕器之。州闢主簿,舉秀才,除餘杭、秣陵令,並不行。元帝為鎮東將軍。命為參軍。
  • 3.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以討華軼功,封東鄉侯,闢丞相掾。
  • 4.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秘卒,州人立眾兄壽為刺史,為州人所害,眾往交州迎喪,值杜弢之亂,崎嶇六年乃還。秘曾蒞吳興,吳興義故以眾經離寇難,共遺錢二百萬,一無所受。
  • 5.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及帝踐阼,徵拜駙馬都尉、奉朝請,轉尚書郎。
  • 6.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大將軍王敦請為從事中郎,上補南康太守。會詔除鄱陽太守,加廣武將軍。眾徑之鄱陽,不過敦,敦甚怪焉。及敦構逆,令眾出軍,眾遲迴不發。敦大怒,以軍期召眾還,詰之,聲色甚厲。眾不為動容,敦意漸釋。時敦又怒宣城內史陸喈,眾又辨明之。敦長史陸玩在坐,代眾危懼,出謂眾曰:“卿真所謂剛亦不吐,柔亦不茹,雖仲山甫何以加之!”敦事捷,欲以眾為吳興內史。眾固辭,舉吏部郎桓彝,彝亦讓眾,事並不行。
  • 7.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敦鎮姑孰,復以眾為從事中郎。敦平,除太子中庶子,為義興太守,加揚威將軍。
  • 8.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蘇峻反,王師敗績,眾還吳,潛圖義舉。時吳國內史庾冰奔於會稽,峻以蔡謨代之。前陵江將軍張悊為峻收兵於吳,眾遣人喻悊,悊從之。眾乃遣郎中徐機告謨曰:“眾已潛閤家兵,待時而奮,又與張悊剋期效節。”謨乃檄眾為本國督護,揚威將軍仍舊,眾從弟護軍將軍颺為威遠將軍、前鋒督護。吳中人士同時響應。
  • 9.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峻遣將弘徽領甲卒五百,鼓行而前。眾與颺、悊要擊徽,戰於高莋,大破之,收其軍實。謨以冰當還任,故便去郡。眾遣颺率諸軍屯無錫。冰至,鎮御亭,恐賊從海虞道入,眾自往備之。而賊率張健、馬流攻無錫,颺等大敗,庚冰亦失守,健等遂據吳城。眾自海虞由婁縣東倉與賊別率交戰,破之,義軍又集進屯烏苞。會稽內史王舒、吳興內史虞潭並檄眾為五郡大督護,統諸義軍討健。潭遣將姚休為眾前鋒,與賊戰沒。眾還守紫壁。
  • 10.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時賊黨方鋭,義軍沮退,人鹹勸眾過浙江。眾曰:“不然。今保固紫壁,可得全錢唐以南五縣。若越他境,便為寓軍,控引無所,非長計也。”臨平人範明亦謂眾曰:“此地險要,可以制寇,不可委也。”眾乃版明為參軍。明率宗黨五百人,合諸軍,凡四千人,復進討健。健退於曲阿,留錢弘為吳令。軍次路丘,即斬弘首。眾進住吳城,遣督護朱祈等九軍,與蘭陵太守李閎共守庱亭。健遣馬流、陶陽等往攻之。閎與祈等逆擊,大破之,斬首二千餘級。
  • 11.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峻平,論功,眾以承檄備義,推功於謨,謨以眾唱謀,非己之力,俱表相讓,論者美之。封鄱陽縣伯,除平南軍司,不就。更拜丹陽尹、本國大中正,入為侍中,轉尚書。
  • 12.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鹹康末,遷領軍將軍、揚州大中正,固讓不拜。以母憂去職。
  • 13.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穆帝即位,何充執政,復徵眾為領軍,不起。服闕,乃就。是時充與武陵王不平,眾會通其間,遂得和釋。充崇信佛教,眾議其糜費,每以為言。嘗與充同載,經佛寺,充要眾入門。眾不下車。充以眾州里宿望,每優遇之。
  • 14.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以年老,上疏乞骸骨,詔書不許。遷尚書僕射。永和二年卒,時年七十三。追贈特進、光祿大夫,諡曰靖。
  • 15.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4]
  • 16.    《晉書·卷七十六·列傳第四十六》:長子昌嗣,為建康令。第三子會,中軍諮議參軍。時稱美士。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