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海良

鎖定
顧海良(1951年1月-),漢族,上海人。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經濟學家、教育家。198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1月參加工作。歷任安徽省和縣毛巷學校教師校長中國人民大學馬列所教師、副所長、所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黨委書記,校長。2010年12月任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級)。2011年1月6日教育部黨組任命顧海良同志為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現已不再擔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 [5] 
中文名
顧海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1年1月
畢業院校
安徽大學
中國社科院
中央黨校
職    業
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地
上海
代表作品
《馬克思“不惑之年”的思考》
《鄧小平的經濟思想》
政    黨
中國共產黨
2010任職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級)
2011任職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

顧海良個人簡歷

顧海良學習

顧海良 顧海良
1969年1月至1973年9月在安徽省和縣毛巷公社插隊;1973年9月至1975年9月在安徽省和縣五七大學(中師)學習;
1975月至1978年2月任安徽省和縣毛巷學校教師、校長;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在安徽大學經濟學系本科學習;
1982年2月至1984年12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系學習。

顧海良工作

1975年09月至1978年02月,任安徽省和縣毛巷學校教師、校長;
1984年12月至1996年02月,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列所教師、副所長、所長;
1996年02月至1998年07月,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1998年07月至2002年02月,任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
2001年12月至2002年08月,任武漢大學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工作);
2002年08月至2008年11月,任武漢大學黨委書記(副部長級);
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任武漢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2010年12月,任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級);
2011年1月6日,任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院長 [1] 

顧海良職稱

1991年,晉升為副教授;
1994年,晉升為教授;
1995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

顧海良社會兼職

顧海良人大代表

顧海良 顧海良
2002年4月當選為湖北省第八次黨代會代表,2003年3月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2007年4月當選為湖北省第九次黨代會代表,2007年6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2008年2月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兼任的學術職務主要有: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理論經濟學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説史學會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全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湖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

顧海良其它職位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理論經濟學組成員、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説史學會會長、全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 [2] 

顧海良論文著作

他先後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出版和翻譯著作20多部,主持《西方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理論政策和制度架構變遷及其借鑑》等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擔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項目“‘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首席專家和“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基本觀點研究”課題組主要成員,是多箇中央和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負責人。
主要代表作有:《馬克思“不惑之年”的思考》(1994年獲北京市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中青年優秀科研成果獎)、《鄧小平的經濟思想》(獲第二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世界市場全書》(1996年獲中國圖書獎)、《畫説〈資本論〉》(1996年獲“五個一工程”獎)、《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歷史與現實》(2006年獲第四屆普通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2007年獲第五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一等獎)、《馬克思經濟思想的當代視界》(2006年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2007年獲第一屆“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提名獎)、《20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史》、《從十四大到十六大: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等。

顧海良人物觀點

顧海良 顧海良
十七大召開前夕,顧海良代表主編的《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一書剛出版面世,參加完十七大後,他主持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成果多學科參與研究”課題又將開題。

顧海良實踐視角看“收入分配”

顧海良代表認為,十七大報告中就收入分配有兩個重要的新提法,一是逐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創造條件讓更多羣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前一提法針對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勞動者工資偏低的現象,後一提法又體現了平等保護物權、鼓勵多種要素參與分配的原則。兩個提法互為辯證關係,統一於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中。這兩個提法在本本上是找不到的,不瞭解改革開放實踐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挑戰,很難對收入分配問題作出準確的判斷。

顧海良多學科視角看“又好又快”

十七大報告在論述“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時,第一部分講的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種全新的表述方式創造性地打破了傳統的經濟、科技、文化、社會等學科界限,恰恰是發展思路的大創新。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內容廣泛,包括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公共環境、公共衞生等諸多領域,這些領域是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更是改善民生的技術基礎。沒有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成果的運用,改善民生就是低水平的,就沒有“技術含量”。

顧海良人文視角看“生態文明”

顧海良代表説,關注民生是十七大報告的一條主線,從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到生態建設,報告始終充滿着人文關懷,貫穿着“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理解十七大報告,人文關懷是學者不可或缺的視角。
顧海良 顧海良

顧海良未來十年某些高校或將破產

2010年北京高考報名人數下降了20%,而上海已經連續3年出現報名人數不足的情況。隨着計劃生育政策的推進,我國加快了進入老齡化社會的腳步。數據顯示,未來10年中國18歲~22歲的人口將減少約4000萬人。相應的,生源減少會加劇高校的競爭和淘汰,沒有特色或經營不善的學校會陷入困境。 隨着出生人口基數的下降,特別是隨着18歲到22歲適齡大學生青年數量的減少,某些高校,特別是某些民辦學校和獨立學院離破產可能不遙遠了。
顧海良建議,教育主管部門應高度重視國民教育體系高校的規模數量和結構佈局問題。

顧海良成就榮譽

公開發表論文250餘篇。出版和翻譯著作10多部,其中《畫説〈資本論〉》獲1996年“五個一工程”獎,《世界市場全書》獲1996-1997年度中國圖書獎,《鄧小平的經濟思想》獲普通高校第二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1991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獎;1994年獲寶鋼優秀教師獎;1996年獲國家教委“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社會兼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理論經濟學組成員,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説史學會會長,全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湖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
2021年9月26日,榮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稱號。 [4] 

顧海良先進事蹟

顧海良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一流學術水準,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教材體系建設,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特別是馬工程重點教材建設做出突出貢獻。他擔任中央馬工程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教材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嚴把教材政治關、學術關。他主編 3 種馬工程重點教材、1 種教材配套用書和“四史”大學生讀本《社會主義發展史》;主持重大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課程教材內容體系研究”,積極推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材研究。作為教育部高校思政課教指委主任委員,對高校思政課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提出重要意見和建議,有效發揮了研究、諮詢、評價、指導和服務作用。 [3] 

顧海良官方評價

顧海良 顧海良
顧海良同志是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長期致力於馬克思經濟思想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研究。《與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對話》一書稱其為中國“第四代經濟學人”的傑出代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