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毓琇全集

鎖定
《顧毓琇全集(16冊)》主要內容:我的父親 ;行雲流水 ;芝蘭與茉莉;海濱集;樵歌集;荊軻;項羽;唐宋歌譜二十五調;長春集;蕉舍吟草;蓮歌集;一樵自訂年譜;齊眉集;太湖集等。
中文名
顧毓琇全集
作    者
顧毓琇
出版社
遼寧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0年12月1日
頁    數
509 頁
開    本
32 開
ISBN
7538259783

顧毓琇全集內容簡介

《顧毓琇全集(16冊)》編輯推薦:享譽中西的學術泰斗顧毓繡先生在科技、文學、音樂、佛學等各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這套《顧毓琇全集(16冊)》的出版集結了先生畢生的智慧和心血,洋洋四百多萬字,可謂字字珠璣,一出版就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曾獲得第五屆國家圖書獎。

顧毓琇全集作者簡介

顧毓琇:(1902.12-1999.9)出生於江蘇無錫的崑山世家,在美國獲理工學士、電機碩士和科學博士三個學位。先後擔任浙江大學電機系主任、清華大學電機系主任、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中央大學工學院院長、中央大學校長、政治大學校長、教育部政務次長,國立音樂學院院長、上海市教育局局長等職。兼好文藝、戲劇、音樂。

顧毓琇全集作品目錄

第一卷 [散文]
我的父親 [散文]
行雲流水 [小説]
芝蘭與茉莉[小説]
傑作[小説]
第二卷
荊軻[戲劇]
項羽[戲劇]
蘇武[戲劇]
岳飛[戲劇]
西施[戲劇]
白娘娘[戲劇]
古城烽火[戲劇]
孤鴻[戲劇]
國手[戲劇]
國蕩[戲劇]
第三卷
蕉舍吟草[詩詞]
海濱集[譯詞]
海外集[詩詞]
樵歌集[詩詞]
松風集[詩詞]
蓮歌集[詩詞]
第四卷
岡陵集[詩詞]
梁溪集[詩詞]
惠泉集[詩詞]
錫山集[詩詞]
太湖集[詩詞]
唐宋詩詞歌普二十五調[漢譯英]
第五卷
和清真詞及其他[詩詞]
潮音集[詩詞]
長春集[詩詞]
和淮海詞及其他[詩詞]
第六卷
和淵明詩及其他[詩詞]
和夢窗詞及其他[詩詞]
齊眉集[詩詞]
蕉舍詩詞[詩詞]
第七卷
明樂普譜五十調[音樂]
樵歌[音樂]
唐宋歌譜二十五調[音樂]
宋詞歌譜四十五調[音樂]
第八卷
中國經濟的改造[論著]
中國的文藝復興[論著]
一樵文存[論著]
第九卷
禪宗師承記[佛學]
日本禪師承記[論著]
第十卷
禪史(英文)[論著]
第十一卷
百齡自述[自述]
一個家庭 兩個世界[自述]
一樵自訂年譜[自述]
第十二卷
顧毓琇科學論文集(一)[科學論文]
第十三卷
顧毓琇科學論文集(二)[科學論文]
第十四卷
顧毓 琇科學論文集(三)[科學論文]
第十五卷
顧毓琇科學論文集(四)[科學論文]
第十六卷
電工原理[譯著]
存目

顧毓琇全集作品評價

前言
過去的二十世紀,乃是中國人民一首悲壯的史詩。從世紀初列強給中國製造的災難性國恥,到世紀後期中國經濟持續二十年的高速發展,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這個東方民族經歷了傳奇性的命運。百年之間,中國人民及其知識分子以鐵肩擔道義,在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文藝諸多領域創造了足以彪炳史冊的業績,顯示了中華民族千古不滅的偉大生命力。知識分子中的傑出人物承傳古代士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 不朽”的生命意志,為中國科學、民主、改革、開放的現代化進程發揮了先驅作用。這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史上永志難忘道、學、政,向來被看作傳統中國“士”所追求的目標。孔子的學生曾子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荀子曾把“儒者”的政治和社會功能具體化為“在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這個傳統,到了現代,雖然具體的內容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其基本的精神卻沒有改變,只是“問道”變成了探求真理,而“治學”則不徒為了修養心性、博取功名,更為了尋求強國富民之道,建設民主的政治制度,振興民族和國家。在這一點上,傳統的“士”與現代的知識分子之間,在精神上是有着繼承和發展的關係的。
顧毓繡(顧一樵)先生正是承繼了中國古代的“士”的傳統,又因為廣泛吸納了現代科學和人文精神而發揚光大了這一傳統的典型的知識分子。在為一九八一年出版的《長春集》自序中,先生自稱“《潮音集》由儒入釋, 《長春集》復歸於儒”。可見,沉潛中國學術而自強不息、積極入世是先生的主要精神。儒者所追求的“大道”正是世紀老人仍念茲在茲的“天下為
公”。這也是先生一生始終不渝地追求、併為之奮鬥不息的理想。
道既立,乃為之學。先生之學,可謂中西兼顧、文理皆精,是中國近代以來惟一能夠左手嫺熟於人文,右手精通於數理的曠世通才。先生十三歲即考入清華,很快成為清華文學社的發
起人之一,未及弱冠, 已在《小説月報》發表小説和譯作,後來加入影響深遠的“文學研究會”, 與鄭振鐸、許地山、冰心、聞一多等人一起,親身參與了五四新文化運動。他的小説《芝蘭與茉莉》(一九二三年商務印書館初版)以其感情的真摯、含蓄、纏綿,抒寫了新一代中國人的覺醒和困惑,令人蕩氣迴腸。先生是中國現代戲劇的先驅者之一,十九歲開始翻譯契訶夫等人的戲劇作品,二十歲自己編劇,編寫劇本如《荊軻》、 《岳飛》、《古城烽火》、《項羽》、 《蘇武》等,匯入了抗日救國的浪潮。先生還是一位以詩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詩人, 中年以後開始創作的詩詞歌賦,結為三十四集,幾近八千首。先生詩風追求“重、大、美”,融會各家所長,推陳出新, 自成體系。一九七六年六月,獲得國際桂冠詩人榮譽。作為一個具有深厚文藝修養的學人,先生還具有非凡的音樂天賦。他解開了中國古樂譜的諸多謎團,並曾將姜白石的自度曲翻譯成五線譜,在國際上公演。他是第一個翻譯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的中國人,也是首任國立音樂學院的院長。一九四一年四月三日,原教育部音樂委員會通過他的建議, 以三四八頻率作為黃鐘標準音。
先生作為現代“儒者”的現實關懷和人文理想,除了融化於文學藝術創作的天賦中,還見諸於具體的社會、政治、教育實踐和學術研究。早年,先生便深受父親的影響,對算學、格致之學等實學情有獨鍾。進入清華之後,先生積極參加五四學生愛國運動,並多次南下,到廣東、安徽等災區參加賑災活動,從這些社會實踐當中真切地瞭解了中國的國情。二十世紀三十
年代,他曾多次南下四川、廣西等地作科學考察。四十年代抗戰期間,他參與研製防毒面具,支援前線抗日?同時,他也深入觀察和了解中國社會的經濟狀況,並就中國的經濟問題寫過不少文章。一九四一年一月,在拜方當時的湖北省主度時,他預見土地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戰後,先生在《中國經濟的改造》(一九四八年五月初版)中提出了具體的土地改革的方案,雖因當時國家困境而無法實行,但其後在台灣地區得到實施,是戰後台灣實現社會轉型的主要原因之一。先生在戰後還十分重要視文化的建設,寫於一九四七年的《中國的文藝復興》正是在戰後“復員”聲中討論中華民族復興問題的比較系統、全面的論著。書中明確提出,“中國的文藝復興,是目前迫切需要的一個運動”。先生認為,民族復興運動包括三大要素:政治革命、社會改造文藝復興,這三個運動缺一不可。文章通過比較歐洲和印度的民族復興運動的同異,分析了中國民族復興運動的特點和歷史任務。“縱”的方面,他從天文、水利、音樂.度量衡等諸方面論證中華民族祖先的創造的活力,表現了他所擁有的豐富的中國科學史、藝術史的知識,是很好的有關“現代性”之“多元”化的早期的論述;從橫的方面,他論述“文化交流”對於更新中華民族文化的貢獻,也體現了充分的開放胸襟。其治國平天下之責任感溢幹言表:“中國不復興,世界決不得和平。中國復興了,世界也許可以和平。中國的責任太大了!要改造世界,必須有全世界的宗教改革。要挽救人類,必須有全人類的文藝復興。救中國便是救世界,救中國必須有中國的文藝復興:” (一九四六年孔子聖誕時在紐約參加中美協進會主持的慶祝會上的講話)先生晚年研究禪宗,撰有《禪宗師承記》 (一九七六)、《日本禪僧師承記》(一九七七)以及英文著作《禪史》(一九七九),應是他提出的“請教全世界從古到今的哲學家和宗教家、科學家和教育家,做我們的老師,來創造世界的和平和幸福”的具體實踐之一。

顧毓琇全集作品影響

該書獲得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