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曲雜言

鎖定
《顧曲雜言》是明代沈德符創作的戲曲論著。
《顧曲雜言》系後人從當《萬曆野獲編》中摘錄有關論曲部分而成,凡二十三則,各有子目,其內容主要是對南北曲作家作品、歌舞、小曲、樂器以及小説等的論述和考證,其中對南北曲作家作品的評述最富理論色彩。
作品名稱
顧曲雜言
作    者
沈德符
創作年代
明代
作品出處
萬曆野獲編
類    別
戲曲論著

顧曲雜言書籍簡介

《顧曲雜言》是戲曲理論與史料著作。作者沈德符,字虎臣,又字景伯、景倩。浙江秀水人。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北京鄉試舉人。本書是後人從作者的史料筆記《萬曆野獲編》中摘取與戲曲有關的條目,輯錄而成。內容包括南北曲一些作家作品的評價,以及音樂、舞蹈、小説等方面的論述與考證。
顧曲雜言 顧曲雜言
《顧曲雜言》評論戲曲作品以元曲為絕調,以“本色當行”為準繩。如評《五倫全備》“填詞尤非當行”,“評《太和記》“出既曼衍,詞復冗長……雖似出博洽之手,然非當行本色”,認為梁伯龍、張伯起輩“縱有才情,俱非本色”。
在《填詞名手》一章,詳細評論了明代的戲曲創作,認為《誠齋樂府》“猶有金元風範”,而對《玉合記》等文辭家作品頗多譏刺,其評《玉合》:“賓白俱用駢語,短訂太繁,其曲半使故事及成語,正如設色骷髏,粉捏化生,欲博人寵愛,難矣。”對於湯顯祖,沈德符既肯定其“才情自足不朽”,而對其“不諸曲譜,用韻多任意處”的作法提出了批評。
《顧曲雜言》中有關考證的文字也較有價值,其中於音樂的考據更具特色,如對明代工尺譜由來的考證,對鼓板、吹打俗樂的考源,對樂器“火不思”其名之來歷等,都為戲鹼音樂史提供了資料和線索。 [1] 

顧曲雜言版本

今有《學海類編》本,《讀曲叢刊》本,《曲苑》本和《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本等。 [1] 

顧曲雜言作者簡介

沈德符(1578年—1642年),字景倩,又字虎臣。浙江嘉興人。萬曆舉人。精音律,熟諳掌故,所撰《萬曆野獲編》多記明代萬曆以前朝章典故、士人故實及里巷軼聞,還保存了一些有關小説戲曲的史料,另有《清權堂集》傳世。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