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顧全武

鎖定
顧全武(866年-930年),諢稱顧和尚,越州餘姚(今浙江餘姚)人,唐末五代時期吳越國軍事將領。 [44] 
顧全武少年曾為和尚,以卒伍起家,積功不斷升遷,一直效力於割據兩浙的錢氏政權,武肅王錢鏐建立吳越國後,任命顧全武為裨將,常侍左右,後授武勇都兵馬使,南征北伐,屢立戰功,為兩浙第一名將。乾寧三年(896年),錢鏐的頂頭上司董昌在越州稱帝,屯兵石侯。錢鏐奉詔討賊,命顧全武督師,同年五月,圍越州,董去帝號,複稱節度使。旋揮師破越州,俘殺董昌,以功加檢校太保、明州刺史。次年,率師從海路破董昌餘部於嘉禾(今嘉興)城外,繼取蘇州、無錫諸郡縣,官至指揮使。後顧全武屢次率兵與楊行密建立的吳國作戰,除敗於淮南名將李神福一次外,基本無敗績。 [44] 
長興元年(930年),顧全武病逝,終年六十五歲。 [1] 
全    名
顧全武
別    名
顧和尚
所處時代
唐末五代
民族族羣
漢人
出生地
越州餘姚
出生日期
866年
逝世日期
930年
主要成就
討平董昌,收復蘇州,聯姻淮南
所屬政權
吳越國
官    職
明州刺史、武勇都指揮使等

顧全武人物生平

顧全武早年經歷

顧全武年輕時曾出家為僧,但博通外學(佛教指佛經以外的典籍),且為人機警,頗有才略,很得錢鏐的賞識。 [3] 
光啓三年(887年),錢鏐成為杭州刺史。顧全武被召入軍中,擔任裨將(一作親校),軍中皆稱其為顧和尚。 [2]  當時,錢鏐以顧全武及杜稜阮結等為將校,以沈崧羅隱等為賓客,由根據地杭州對外擴張,數年間逐漸佔據浙西數州之地,最終於景福二年(893年)被朝廷拜為鎮海軍節度使 [33]  而顧全武也因屢立戰功,累升至武勇都知兵馬使(一作指揮使)。 [4] 

顧全武討滅董昌

主詞條:大越羅平國乾甯越州之戰(第二次杭越之戰
乾寧二年(895年),威勝軍節度使董昌在越州(治今浙江紹興)稱帝,建立大越羅平國。錢鏐遂出兵討伐董昌。董昌遣軍戍守香嚴、石侯等地,並向淮南節度使楊行密求救。顧全武率部進攻石侯,陣斬守將崔温、李蕙。 [5]  當時,楊行密命部將台濛攻打錢鏐治下的蘇州,以牽制杭州軍,同時命宣州田頵、潤州安仁義攻打杭州各鎮戍。 [6]  董昌亦遣軍配合淮南軍,圍攻蘇州屬縣嘉興(治今浙江嘉興西南)。 [7] 
顧全武討平董昌之戰經過圖 顧全武討平董昌之戰經過圖
安仁義兵出湖州,打算渡過錢塘江支援董昌。 [8]  當時,顧全武已率部北上援救嘉興,連破烏墩、光福二寨,聞訊連忙回師,屯兵西陵(在今浙江蕭山西北)。 [9]  安仁義因此未敢渡江。 [10]  不久,顧全武自西陵出擊,收降董昌部將徐珣、李元賓等,直趨石城(在今浙江紹興東北)。他與守將湯臼戰於城東,打得湯臼“僅以身免”,乘勝奪取石城。石城距越州僅有三十里,但董昌畏於顧全武兵鋒,竟然不敢出兵救援。 [11] 
顧全武隨後又繞過越州,轉攻餘姚,打得餘姚守將袁邠“堅壁自守”。董昌忙命部將徐宣率軍援救餘姚,結果在半路便被顧全武以伏兵擊潰,連徐宣都被生擒。袁邠只得獻城投降。顧全武乘勝直抵越州城下。董昌親自登五雲門督戰,但幾次出兵反攻,均被顧全武擊退,只得退入城中,嬰城固守。錢鏐以顧全武為諸軍都虞侯、東面都知兵馬使,讓他負責越州戰事,主攻五雲門。 [12] 
但顧全武尚未攻取越州,淮南軍便已搶先攻陷了蘇州。錢鏐忙命顧全武回師,讓他到西陵抵禦淮南軍。顧全武認為“賊之根本,繫於越州”,堅持先取越州再回軍收復蘇州,得到了錢鏐的首肯。 [13]  他加緊攻城,最終攻陷越州,將董昌俘送杭州。 [14]  董昌在途中被殺(一作自殺)。 [15]  時為乾寧三年(896年)五月。 [16]  錢鏐由此兼併了浙東,不久便被朝廷授為鎮海軍、鎮東軍(即威勝軍)兩鎮節度使,成為兩浙一帶最大的割據勢力。 [17]  顧全武也因討滅董昌之功,加授檢校太保、明州刺史。 [18] 

顧全武收復蘇州

乾寧四年(897年),錢鏐開始着手準備收復蘇州。當時,嘉興已被淮南軍圍困一年有餘,尚未陷落。錢鏐便讓顧全武率軍由海路北上,援救嘉興。顧全武倍道兼行,不到十日便進至嘉興城下 [19]  。他與守軍內外夾攻,連破淮南軍十八座營寨,擒獲魏約、張宣等將領,解除嘉興之圍。 [20]  田頵正屯兵驛亭埭,忙率部撤回淮南境內,結果被顧全武乘勝追擊,折損千餘人。 [21] 
顧全武隨後又連取松江無錫常熟華亭等縣,進圍蘇州。淮南方面以台濛守蘇州,又遣周本率軍馳援。 [22]  台濛堅守至乾寧五年(898年)九月,因“城中及援兵食皆盡”,最終還是放棄蘇州。周本亦率援軍撤走。顧全武得以收復蘇州,並出兵追擊,在望亭大敗周本。他乘勝攻打崑山,引水灌城,迫降守將秦裴 [23]  後來,顧全武又討平衢州刺史陳岌,奪取衢州。 [24] 

顧全武身陷淮南

天覆元年(901年)八月,楊行密聽信錢鏐“為盜所殺”的流言,命大將李神福率軍攻打杭州。顧全武在臨安郊外排下八座營寨,與淮南軍相對峙,直到當年十月始終相持不下。李神福假意連夜撤軍,命老弱殘兵先行,自率主力殿後,暗中卻命呂師造率精兵在青山(在今浙江臨安東)設伏。顧全武果然引兵追擊,結果遭到李神福、呂師造的前後夾擊,兵敗被俘。 [25] 
李神福乘勝直攻臨安(原為杭州屬縣,因是錢鏐故鄉,升置為衣錦軍),但因臨安城池堅固,最終還是撤軍退走。 [26]  顧全武被一同帶回淮南,但僅僅過了幾個月,便在次年(902年)四月被楊行密送回杭州 [31]  ,以換回此前在崑山被俘的秦裴。 [27] 

顧全武助平叛亂

顧全武返回杭州後不久,錢鏐獲封越王,並出巡衣錦軍。武勇都左右指揮使徐綰、許再思趁機起兵叛亂,攻打杭州內城。錢鏐潛入杭州,指揮諸將守城,又命顧全武到越州備變,以防叛軍佔據越州。 [28]  顧全武卻認為叛軍會向吳國(即淮南)求援,建議錢鏐與楊行密聯姻。錢鏐遂讓兒子錢傳璙隨顧全武前往廣陵(淮南鎮治所,在今江蘇揚州)作質子,並向楊行密求婚。 [29] 
徐綰攻破不了杭州,果然向吳國求援,請駐守宣州的田頵出兵助戰。田頵此時已有脱離楊行密自立之意 [30]  ,於是親自領兵入浙,與徐綰等部叛軍一同圍攻杭州。而此時,顧全武帶着錢傳璙,歷經波折終於抵達廣陵 [32]  ,向楊行密轉達了錢鏐留質、求婚的意思,並稱:“田頵若得杭州,必成為大王(楊行密時封吳王)的心腹之患。”楊行密遂將女兒嫁給錢傳璙為妻,並強令田頵回師。田頵只得帶着徐綰等人撤回了宣州。武勇都之亂終得平定,時為天覆二年十二月(903年1月)。 [34] 

顧全武晚年及病逝

天祐元年(904年),顧全武與錢傳璙夫婦一同返回杭州。是年,錢鏐被改封為吳王。 [35] 
天祐二年(905年),錢鏐因所屬睦州刺史陳詢叛投吳國,遣軍圍攻睦州(治今浙江建德)。吳將陶雅率部援救睦州。顧全武時任指揮使,與錢鎰、王球一同抵禦吳軍,結果被陶雅擊敗。 [36-37]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後梁建立。錢鏐被封為吳越王,正式建立吳越國,後又進封吳越國王
後唐長興元年(930年),顧全武病逝,終年六十五歲。 [1] 

顧全武主要影響

顧全武自加入錢鏐麾下,隨錢鏐南征北戰,為其出謀劃策,為兩浙割據政權的發展乃至吳越國政權的建立立下了功勳:
  • 乾寧二年(895年),顧全武在討伐董昌的戰役中南北兩線作戰,先是在南打董昌,斬石侯守將崔温、李蕙,繼而又北上抵禦淮南援軍,破其烏墩、光福二寨,隨後又回師南下,連破石城、餘姚等城,將董昌困於越州城內,最終攻破越州,俘殺董昌,使得錢鏐成為兩浙最大的割據勢力。 [5]  [9]  [11]  [12]  [14] 
  • 乾寧四年(897年),顧全武又北上收復嘉興,並在湖州境內大敗淮南名將田頵,隨後連取松江、無錫、常熟、華亭,圍困蘇州。在近一年的圍攻蘇州的戰役中,數次大敗淮南名將周本,最終迫使名將台濛放棄蘇州。後又收復崑山,迫降名將秦裴。 [20]  [21]  [22]  [23] 
  • 乾寧五年(898年),顧全武討平陳岌,奪取衢州,將衢州納入錢鏐的勢力範圍之內。 [24] 
  • 天覆二年(902年),顧全武在武勇都之亂中,料定叛軍必向淮南求援,力主以聯姻的方式換取淮南撤軍。他又親自帶着錢傳璙前往廣陵,遊説楊行密,使得楊行密召回了田頵統帥的宣州軍,協助錢鏐最終平定了武勇都之亂。 [29]  [33] 

顧全武歷史評價

路振:全武寬裕有謀略,善撫士卒,喜怒未嘗形色。每大敵在前,鼙鼓動地,分佈行陣,頤指口授,怡怡如也。 [38] 
胡三省:顧全武甚識而度,所以能佐錢鏐保據一方。 [39] 
吳任臣:① 是役也(即越州之戰),先登陷陣、設伏捕虜,圍城降敵,全武之功為多。② 武肅以驍雄之子,崛起草間,羣策羣力,一時景附。若全武、及者,洵能擇其主已。 [40] 
陳鱣:全武驍勇多智,稜(杜稜)果決善謀,及(成及)有守有為,君福(鮑君福)如虎如羆,圭(曹圭)能發能收,彥(高彥)允文允武,瑰智(屠瑰智)死忠死勇,公約(吳公約)克儉克勤,俊(許俊)、光業(皮光業)全名全節,嗚呼盛哉。 [45] 

顧全武軼事典故

顧全武長者

顧全武在攻打蘇州屬縣崑山時,曾遣使勸降守將秦裴,收到秦裴送回的一個匣子。他以為秦裴允降,便召集諸將,當眾打開匣子,裏面卻只有一卷經書。顧全武早年做過和尚,對此非常忌諱,不禁惱羞成怒:“秦裴難道不怕死嗎?竟敢如此羞辱於我。” [41]  後來,崑山城壞糧盡,秦裴力竭而降。顧全武卻力勸錢鏐,請他寬宥秦裴。時人都稱讚顧全武為長者。 [42] 

顧全武宅泣

顧全武在越州建有一座宅邸,但因建成之日“樑棟户牗皆出水”,至死也沒有住進去過。時人謂之“宅泣”。 [43] 

顧全武史料索引

《九國志·卷五》 [38]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吳越八》 [40] 

顧全武影視形象

寇佔文飾演的顧全武 寇佔文飾演的顧全武
2006年電視劇《吳越錢王》,由寇佔文飾演顧全武。
參考資料
  • 1.    《九國志》卷5《顧全武傳》:長興初,以疾卒,年六十五。
  • 2.    《九國志》卷5《顧全武傳》:及入都建國,因闢令從戎,以為裨將,軍中號曰顧和尚。
  • 3.    《九國志》卷5《顧全武傳》:少時常為僧,博通外學,機警有才略。鏐每延接與語,甚器之。
  • 4.    《九國志》卷5《顧全武傳》:討賊有功,累遷武勇都知兵馬使。
  • 5.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二年春二月,威勝軍節度使董昌反。……昌遂自稱皇帝,國號大越羅平,改元順天。……六月,王起師討董昌。……八月,董昌復拒我師,求援於淮南弘農王楊行密。……冬十月,昌遣禆將陳鬱、鍾福屯香嚴寺,又遣李蕙、崔温屯於石候。王命武勇都指揮使顧全武、馬步軍都知兵馬使王球率兵往逐之,遂戮蕙、温等。
  • 6.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五下》:昌乃求援於淮南楊行密,行密遣將台濛圍蘇州,安仁義、田頵攻杭州,以救昌。
  • 7.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董昌作亂,昌將徐淑會淮南將魏約共圍嘉興。
  • 8.    《十國春秋·卷一》:乾寧三年春正月辛未,安仁義至湖州,欲渡江以援董昌。
  • 9.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全武將兵往救,破烏墩、光福二寨,有功,還守西陵,以遏淮南安仁義之師。
  • 10.    《十國春秋·卷一》:時顧全武等守西陵,御我師,仁義不克渡。
  • 11.    《九國志·卷五》:三年,昌將徐珣、李元賓據肅清四封九卿之地,全武自西陵擊破之,珣、元賓皆乞降,盡總其眾。昌又遣裨將湯臼守石城、袁邠守餘姚。全武自西陵趨石城,與臼遇大戰石城東,斬首千餘級,臼僅以身免。去會稽三十里,不敢出援。
  • 12.    《九國志·卷五》:復攻餘姚,袁邠堅壁自守。昌遣將徐宣率兵援邠,全武潛師斷其要衝,俟軍半過,橫出擊之,殺二百餘人,擒徐宣。翌日,袁邠以城降。全武進軍圍會稽,昌閲戰五雲門,懸玉帛以誘我師。全武率勵諸將,井力擊之,昌懼,退入城中。遷全武諸軍都虞侯、東面都知兵馬使,遂攻五雲門。
  • 13.    《九國志·卷五》:全武曰:“賊之根本,繫於越州,豈以失一姑蘇,而遂緩大眾耶?當先拔越州,後復茂苑,未為晚也。”鏐從之。
  • 14.    《新唐書·卷二百二十五下》:會台濛取蘇州,鏐召全武還,……全武攻益急。昌從子真得士心,昌信讒殺之,眾始不用命。又減戰糧欲犒外軍,下愈怨,反攻昌,昌保子城。鏐將駱團入見,紿言:“奉詔迎公居臨安。”昌信之,全武執昌還。
  • 15.    《新唐書·董昌傳》、《舊唐書·昭宗本紀》、《十國春秋·吳越武肅王世家》、《十國春秋·顧全武傳》及《資治通鑑》、《吳越備史》均稱董昌被錢鏐(或顧全武)斬殺。而《新五代史·吳越世家》則稱董昌在押赴杭州途中,趁人不備投西小江自殺。
  • 16.    《新唐書·卷十》:乾寧三年五月乙未,董昌伏誅。
  • 17.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鏐率浙西將士破越州,擒昌以獻,朝廷嘉其功,賜鏐鐵券,又除宰臣王溥為威勝軍節度。而兩浙士庶拜章,請以鏐兼杭、越二鎮,朝廷不能制,因而授之,改威勝軍為鎮東,鏐乃兼鎮海、鎮東兩藩節制。
  • 18.    《九國志·卷五》:俄而越州陷,執董昌以歸,奏加全武檢校太保、明州刺史。
  • 19.    《十國春秋·卷一》:乾寧四年夏四月夏四月辛亥,兩浙將顧全武等將兵三千自海道救嘉興,己未,至城下,我兵大敗。
  • 20.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乾寧四年夏四月,命顧全武與王弟鎮武勝軍,都指揮使沈夏、陳璋、高遇、許再思等率兵自海道以救嘉興。時諸將皆欲緩進,惟全武請倍道兼行,王從之。一日,師次嘉興,嘉興圍逼已久,遽見我旗號,皆大悦。是日,遂內外夾擊,擒賊李宗禮、偏將顧金等二十餘人,乘勝大破賊寨十有八所,又擒賊將魏約、張宣、楊燔、閻建等士卒三千餘人,嘉興平。
  • 21.    《十國春秋·卷一》:時田頵屯驛亭埭,兩浙兵乘勝逐之。甲戌,田頵自湖州奔還宣州,兩浙兵追之,頵眾大敗,死者千餘人。
  • 22.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乾寧四年秋七月庚寅,命顧全武率師復甦州。乙未,拔松江。戊戌,拔無錫。辛丑,拔常熟、華亭。冬十月,淮南以台濛守蘇州。乾寧五年三月,淮南將周本救蘇州。
  • 23.    《十國春秋·卷一》:乾寧五年九月,顧全武攻蘇州,城中及援兵食皆盡,刺史台濛及李德誠等棄城走,援兵亦遁,全武遂陷蘇州,追周本於望亭,我師敗績。獨秦裴堅守崑山不下,全武檄裴令降,裴不聽。全武復益兵攻城,引水灌之,城壞,食盡,裴率羸兵以降。
  • 24.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光化元年,衢州刺史陳岌叛,瓌智又同全武等討平之。
  • 25.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天覆元年,有傳武肅王為盜所殺,吳王遣李神福帥師取杭州。全武列八寨以待,而神福與全武相持久,縱杭俘使出入卧內,陽謂諸將曰:“杭兵尚強,我師且當夜還。”杭俘走告全武,全武不意其詐也。薄暮,神福故令羸兵先行,而使都將呂師造伏兵於青山下,神福親殿其後。全武素輕神福,引兵追之,伏發,為神福所擒。
  • 26.    《十國春秋·卷一》:神福進攻臨安,兩浙將秦昶率眾三千降於我。十二月,李神福知彭城王鏐不死,臨安城猝不可拔,即欲歸,……神福多設虛寨為疑兵,浙人以為我兵大至,遂請和,神福受其犒賂而歸。
  • 27.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會明年吳以秦裴故,遣全武來易,全武由是得歸國。
  • 28.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天覆二年五月望日,唐封王為越王,秋七月,王親巡衣錦城治溝洫。八月丙戌,武勇右都指揮使徐綰謀為不利,……武勇左都指揮使許再思以兵迎綰同叛,將及內城。王次龍泉,聞變,疾驅至城北。……逾城而入,人莫有知者。……隨命都監使吳璋、三城都指揮使馬綽守北門,內城都指揮使王榮、武安都指揮使杜建徽守南門,又命指揮使顧全武率兵衞屯東府。
  • 29.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初,徐綰叛,王使全武備東府,全武曰:“東府不足慮,可慮者淮南耳。綰急,必召淮兵至,患不細矣。楊公大丈夫,今以難告,必閔我。”王以為然。全武曰:“獨行,事必不濟,擇諸公子可與俱行者。”王曰:“吾常欲以傳璙昏楊女。”乃使隨全武如廣陵。
  • 30.    《十國春秋·卷十三》:田頵已平馮弘鐸,至揚州謝太祖,左右求貲不已,獄吏亦有請,頵怒曰:“吏覬吾入獄邪!”又求池、歙為巡屬,不許。頵始怨,將還,指府門曰:“吾不復入此!”
  • 31.    《十國春秋》卷77《吳越武肅王世家》:天覆二年夏四月,淮人以顧全武、方密歸我,王亦以秦裴報之。
  • 32.    《十國春秋·卷八十三》:乃遣傳璙微服為全武僕詣廣陵,比及望亭,有逆旅媪輒識之;至潤州,團練使安仁義亦知其非常,將以其下十人相易,全武賂閽者宵遁,乃得脱。
  • 33.    《新五代史》卷67《吳越世家》:鏐乃以杜稜、阮結、顧全武等為將校,沈崧、皮光業、林鼎、羅隱為賓客。景福二年,拜鏐鎮海軍節度使、潤州刺史。
  • 34.    《十國春秋》卷1《吳太祖世家》:天覆二年九月,兩浙叛將徐綰等乞師於宣州,田頵引兵赴之。是月,顧全武同越王子傳璙來求婚,且曰:“使田頵得志,必為王患。王如召軍歸,錢王請以子傳璙為質。”王許之,即以女妻傳璙。十一月,田頵急攻杭州,仍具舟將自西陵渡江;越王鏐遣其將盛造、朱鬱拒破之。十二月,王召頵還宣州。庚辰,頵徵犒軍錢於兩浙,且求質子,遂與徐綰等引兵歸。
  • 35.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天覆四年三月,王子傳璙與其婦楊氏並顧全武至自淮南。夏四月,唐帝至洛陽,大赦,改元天祐。……遣給事中鄭祁、刑部員外郎楊承休進封王為吳王。
  • 36.    《十國春秋·卷一》:兩浙兵圍陳詢於睦州,王遣西南招討使陶雅帥兵救之。兩浙將錢鎰、顧全武、王球來御我師,為雅所敗,虜鎰、球以歸。
  • 37.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陳詢叛睦州,淮南遣陶雅助兵,全武時為指揮使,復與王球共御雅,失利。
  • 38.    [宋]路振撰,連人點校.九國志:齊魯書社,2000:54
  • 39.    資治通鑑音注:唐紀七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0-01-30]
  • 40.    [清]吳任臣撰,徐敏霞、周瑩點校.十國春秋:中華書局,1983:1227
  • 41.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當圍崑山日,全武檄秦裴降,裴封函納款。全武大喜,亟召諸將發函,則佛經一卷。全武大慚,曰:“裴不憂死,乃戲我乎!”由是攻蓋急,引水灌城,而城遂破。
  • 42.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陷崑山,降其將秦裴。武肅王命設千人饌為餉,裴出羸兵不滿百人,王怒曰:“軍弱如此,何敢久拒。”對曰:“裴義不負楊公,今力屈而降,非心降也。”全武力勸王宥之,時人頗稱其長厚。
  • 43.    《十國春秋·卷八十四》:全武建宅越地,畢工之際,樑棟户牗皆出水,竟不得入居而死,時人謂之宅泣。
  • 44.    顧全武  .餘姚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6-25]
  • 45.    [清]陳鱣.續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85:55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