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類固醇激素受體

鎖定
類固醇激素受體存在於靶細胞的核、細胞質,以及質膜上。它們通常是細胞內受體(典型的是細胞質或核內受體),並啓動類固醇激素的信號轉導,這導致在數小時至數天的時間內改變基因表達。最為研究透徹的類固醇激素受體是核受體亞家族 3(NR3)的成員,其中包括雌激素受體(NR3A 組) [2]  3-酮類固醇受體(NR3C 組) [3]  。除了核受體外,一些 G 蛋白偶聯受體和離子通道也作為某些類固醇激素的細胞表面受體。
中文名
類固醇激素受體
外文名
Steroid hormone receptor
釋    義
類固醇激素在細胞核內的受體

類固醇激素受體種類

類固醇激素受體核受體

核受體家族的類固醇受體都是轉錄因子。根據受體的類型,它們要麼位於細胞質中並在激活後移動到細胞核內,要麼留在核內等待類固醇激素進入並激活它們。這種進入核的過程由受體鉸鏈區域中的核定位信號(NLS)促進。這部分受體被熱休克蛋白(HSPs)覆蓋,這些蛋白綁定受體直到激素存在。激素結合後,受體發生構象變化,釋放 HSP,受體與結合的激素一起進入核內,影響轉錄。

類固醇激素受體其他

最近闡明瞭一類新的類固醇激素受體,這些新受體位於細胞膜上。新的研究表明,除了眾所周知的細胞內受體外,幾種類固醇激素的細胞膜受體也存在,它們的細胞響應比細胞內受體要快得多。 [1] 

類固醇激素受體作用機制(核受體)

類固醇激素受體基因相關

根據它們的作用機制和亞細胞分佈,核受體可以至少分為兩類。與類固醇激素結合的核受體都被歸類為 I 型受體。只有 I 型受體與非活躍受體相關聯的熱休克蛋白(HSP)會在受體與配體相互作用時釋放。I 型受體可能以同源二聚體或異源二聚體形式存在。II 型核受體沒有 HSP,與經典的 I 型受體不同,位於細胞核內。
自由(即未結合)的類固醇進入細胞質並與其受體相互作用。在這個過程中,熱休克蛋白會解離,激活的受體-配體複合物被轉移到核內。它也與 EAATs 相關。
與配體(類固醇激素)結合後,類固醇受體通常形成二聚體。在核內,這個複合物作為轉錄因子,通過對 DNA 的作用增加或抑制特定基因的轉錄。
II 型受體位於核內。因此,它們的配體通過細胞膜和細胞質進入核內,在那裏它們激活受體而不釋放 HSP。激活的受體與激素反應元件相互作用,轉錄過程如同 I 型受體一樣被啓動。

類固醇激素受體基因無關

細胞膜醛固酮受體已被證明能增加遠曲小管和腎單位皮質集合管主細胞的基底側 Na/K ATP酶、ENaC 鈉通道和 ROMK 鉀通道的活性(以及在大腸和可能在汗腺中)。
有一些證據表明,某些類固醇激素受體可以穿過細胞表面的脂質雙層膜,並可能與留在細胞外的激素髮生相互作用。 [4] 
類固醇激素受體也可以在核外發揮作用,並與細胞質信號轉導蛋白如 PI3k 和 Akt 激酶耦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