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鸾倒凤

[diān luán dǎo fèng]
汉语成语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颠鸾倒凤,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 [1] [3]
这则成语比喻颠倒次序,世事失常,也比喻男女交欢。其结构为联合式,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等。 [1]
中文名
颠鸾倒凤
拼    音
diān luán dǎo fèng
近义词
倒凤颠鸾
出    处
《西厢记》
注    音
ㄉㄧㄢ ㄌㄨㄢˊ ㄉㄠˇ ㄈㄥˋ [1]
语法功能
作谓语等

成语出处

播报
编辑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小生到得卧房内,和姐姐解带脱衣,颠鸾倒凤,同谐鱼水之欢,共效于飞之愿。” [3]
后人从这句话剪裁出“颠鸾倒凤”这则成语,亦作“倒凤颠鸾”。 [1]

成语故事

播报
编辑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相国小微备姐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芳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书生张生碰巧遇到到殿外玩耍的小姐与红娘。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白马将军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武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本是欣赏普救寺美景的张生,无意中见到了容貌俊俏的崔莺莺,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寺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他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店匪档趋什么人,只要龙询料踏体尝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
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整组婚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殃束永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张生搬来白马将军杜确救兵退了孙飞虎围困普救寺的贼兵之后,崔老夫人让红娘请张生赴席表示酬谢。这时张生暗想:拜慨“小生到得卧房内,和姐姐解带脱衣,颠鸾倒凤,同谐鱼水之欢,共效于飞之愿。”他认为崔相国夫人在情急之下做出的承诺马上就要兑现,既然谁能退了贼兵,就把小姐许配给他,而他正是那个搬来救碑精只兵的人,自然就能得到他朝思暮想的崔家小姐崔莺莺了。所以,在承诺还没兑现之时,张生就开始意淫了。 [2-3]

成语寓意

播报
编辑
《西厢记》使用“颠鸾倒凤”原是描述张生对崔莺莺的意淫,从他的意淫中可以看出,男人对于性等注重、渴望和留恋。由这则故事可以看出,古代男子发现心仪的女子之后,往往会运用言语对其进行百般撩拨,撩拨等目的自然是希望女子招架不住而来投怀送抱,并不一定真正要跟女子结婚生子,有时仅仅想着一夜风流。 [3]

成语运用

播报
编辑
成文用法
“颠鸾倒凤”用于比喻顺序失常,也比喻男女性爱的缱绻;旧小说用来形容男女交欢。这则成语在句子中可作谓语等。 [1]
运用示例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一三回:“颠鸾倒凤无穷乐,从此双双永不离。” [1]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〇:“少年夫妇,极尽颠鸾倒凤之欢,倒怒怅父亲多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