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顏面皮膚病中西醫結合診治

鎖定
《顏面皮膚病中西醫結合診治》是2005年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歐陽恆等。全書約60萬字,主要供中西醫臨牀皮膚科醫生參考。
書    名
顏面皮膚病中西醫結合診治
作    者
歐陽恆
出版社
人民衞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年12月1日
頁    數
451 頁
裝    幀
精裝
ISBN
9787117052375

顏面皮膚病中西醫結合診治內容簡介

本書分基礎理論篇與臨牀篇。基礎理論篇共5章,簡述了顏面皮膚的解剖組織學、顏面皮膚的生理病理學、顏面皮膚的經絡走向、顏面皮膚病的發病特點及顏面皮膚病的調養與保養等內容。臨牀篇共10章,重點對常見的129種顏面紅斑性皮膚病、顏面色素性皮膚病、面部丘疹性皮膚病、顏面皰疹性炎性皮膚病、口腔粘膜病、無疹性皮膚病、紅斑鱗屑性皮膚病、皮膚白斑、皮膚硬化與萎縮皮膚病、顏面皮膚腫瘤做了介紹,包括病因病機、臨牀表現、診斷依據、辯證辯病治療,以及治療評價、預防與護理諸多方面。 [1] 

顏面皮膚病中西醫結合診治作者簡介

歐陽恆教授,男,1939年出生,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湖南著名中醫,全國中醫學術繼承指導老師,國家人事部特聘專家,兼任全國中醫皮膚瘡瘍醫療中心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歐陽恆主任醫師,1964年畢業於廣州中醫學院醫療系,迄今在中醫外科領域內遨遊了40年,並多次參加省內外和國外多種形式的醫療活動,在臨牀上主張:①中西醫結合應以明病為先;②病證取捨以實用為原則;③病證並論,注重發揮中醫特色;④辨病與辨證結合,以提高療效為出發點。在具體操作上,遵循辨證施治,大法大方的基礎,運用取類比象法,體現中醫特色和優勢,獨創①以色治色法,即以用藥之色反其病色的治療方法;②以形治形法,即以用藥之外形相形病象的治療方法;③以皮治皮法,即以藥之皮部入藥治療皮病的方法;④寓搔意治瘙法,即是模擬搔抓之類外部形象相對選用帶勾、刺、棘類藥物的治療方法。其他參以“以毒攻毒”法,“紅升、白降外科家當”説等。
歐陽恆醫師臨牀技術全面,且蓄納一定的西醫手段,在治療多種疑難病證方法,不斷暴出冷門。如運用清熱解毒、益氣養陰法,治療重症銀屑病及大皰性皮膚病等,連連取得成績。早在1983年就因“發揚中醫特色,救治危重病人”而獲得湖南中醫學院黨委記功獎勵,並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立功證書。已取得國家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級科研成果2項,主編《中醫皮膚病學》、《中醫皮膚科古籍精選》、《實用皮膚病診療手冊》、《中西醫臨牀性病學》等10部專著,教材1部,參編著作、教材多本,撰寫或指導論文37篇。

顏面皮膚病中西醫結合診治目錄

基礎理論篇
第一章 顏面皮膚的解剖組織學
第二章 顏面皮膚的生理病理學
第三章 顏面皮膚的經絡走向
第四章 顏面皮膚病發病的特點
第五章 顏面皮膚的調護與保養
臨牀篇
第一章 顏面紅斑性皮膚病
第一節 系統性紅斑狼瘡
第二節 系統性紅斑狼瘡樣綜合徵
第三節 盤狀紅斑狼瘡
第四節 皮肌炎
第五節 重疊綜合徵和混合結締組織病
第六節 多形紅斑
第七節 火激紅斑
第八節 痱子
第九節 燒燙傷
第十節 多形性日光疹
第十一節 植物日光性皮炎
第十二節 煙酸缺乏病
第十三節 卟啉病
第十四節 接觸性皮炎
第十五節 血管性水腫
第十六節 曬斑
第十七節 光線性類網狀細胞增生症
第十八節 放射性皮炎
第十九節 變應性亞敗血症性紅斑
第二十節 口周皮炎
第二十一節 丹毒
第二十二節 傳染性紅斑
第二十三節 麻風
第二十四節 凍瘡
第二十五節 化妝品皮炎
第二十六節 類癌和類癌綜合徵
第二十七節 灑紅斑
第二章 顏面色素性皮膚病
第一節 黃褐斑
第二節 面頸毛囊性紅斑黑變病
第三節 瑞爾黑變病
第四節 雀斑
第五節 面中部雀斑樣痣病
第六節 太田痣
第三章 面部丘疹性皮膚病
第四章 顏面皰疹性炎性皮膚病
第五章 口腔粘膜病
第六章 無疹性皮膚病
第七章 紅斑鱗屑性皮膚病
第八章 皮膚白斑
第九章 皮膚硬化與萎縮皮膚病
第十章 顏面皮膚腫瘤
附:方劑索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