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顏杲卿

(唐朝中期名臣)

鎖定
顏杲卿(692年-756年),字昕,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中期名臣。 [1] 
顏杲卿是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濠州刺史顏元孫之子,初任范陽户曹參軍,曾是安祿山的部下。安史之亂時,與其子顏季明守常山,從弟顏真卿平原,設計殺安祿山部將李欽湊,擒高邈、何千年。河北有十七郡響應,受唐玄宗嘉許。天寶十五載(756年),叛軍圍攻常山,擒殺顏季明。不久城破,顏杲卿被押到洛陽。他瞋目怒罵安祿山,最終遇害,年六十五。乾元元年(758年),獲贈太子太保,諡號“忠節”。建中三年(782年),加贈司徒。《唐文拾遺》錄其文一篇。 [2] 
顏杲卿忠節不屈的精神廣為後世所稱頌,文天祥正氣歌》便有言:“為張睢陽(張巡)齒,為顏常山舌。 ”
概述內圖片來源: [3] 
全    名
顏杲卿 [1] 
別    名
顏常山
顏忠節
諡    號
忠節 [18] 
所處時代
唐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京兆萬年
出生日期
692年
逝世日期
756年
主要成就
堅守常山,抗擊安祿山叛軍
主要作品
《偽降上祿山書》
祖    籍
琅玡臨沂
官    職
、常山太守、衞尉卿、御史中丞
追    贈
太子太保→司徒

顏杲卿人物生平

顏杲卿早年經歷

顏杲卿最初因父親關係而得官,性情剛直,做官有才幹。
唐玄宗開元(713年-741年)年間,任魏州錄事參軍。顏杲卿能做到綱舉目張,治理政事可稱第一。 [4] 

顏杲卿起兵討賊

顏杲卿 顏杲卿
天寶十四載(755年),代理常山太守 [5]  ,當時安祿山為河北、河東採訪使,常山郡正在安祿山的管轄中。同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反叛。十二月十二日,攻陷東都洛陽 [6] 
顏杲卿忠誠之心感慨奮發,擔心叛賊馬上侵犯潼關,那就會危及宗廟社稷。當時他的堂弟顏真卿任平原郡太守,事前聽説安祿山謀反,暗中收養死士,招撫豪強大族,共商抵禦叛軍的計謀。叛亂爆發後,顏真卿派遣使者來告訴顏杲卿,共同商議組織義軍,分兵牽制叛軍,阻斷其歸路,以減緩叛軍西進的步伐。顏杲卿便與長史袁履謙、前真定縣令賈深、前內丘縣丞張通幽等人,謀劃打開土門縣(今陝西富平)形成從背面攻擊叛軍的行動。當時安祿山派李欽湊、高邈率軍五千鎮守土門。顏杲卿想殺掉李欽湊,以便打開進攻土門的路。當時,李欽湊所部隸屬於常山郡,正好李欽湊派高邈前往幽州還未返回,顏杲卿便派官員召李欽湊到郡裏商量事情。十二月二十二日夜晚,李欽湊到達郡治所,顏杲卿把他安置在旅館裏。在李欽湊大醉後,顏杲卿便命袁履謙與參軍馮虔、縣尉李棲默、雜役小吏翟萬德等人將其斬殺。半夜,袁履謙帶了李欽湊的首級來見顏杲卿,兩人相對垂淚 [7]  ,“且喜且泣”。這天晚上,藁城縣尉崔安石報告高邈回到了蒲城,顏杲卿立即命令馮虔、翟萬德與崔安石殺掉高邈。第二天早晨,高邈的幾個騎兵隨從先到藁城驛站,崔安石先將這幾個人殺死。不久高邈也到了,崔安石騙他道:“太守準備了酒筵舞樂在旅舍中等你。”高邈剛剛靠近廳前下馬,馮虔等人就把他擒獲。同日,叛將何千年從東都洛陽來趙郡,馮虔、翟萬德在醴泉驛站埋下伏兵,何千年一到,又把他也捉住了。當天捆綁了兩個叛將回到郡治所。顏杲卿派他的兒子安平縣顏泉明以及賈深、張通幽、翟萬德,用木盒裝上李欽湊的首級,並押送兩個叛將至京城。 [8]  到了太原,節度使王承業留下了顏泉明、賈深等人,扣下了顏杲卿的表狀,自己呈遞表章獻上叛將,當作自己的功勞。玄宗不知內情,提升王承業為大將軍,下屬牙將獲賞賜的有一百多人。不久後,玄宗獲知顏杲卿的功勞,加授他為衞尉卿兼御史大夫 [9] 
顏杲卿斬殺叛將以後,收兵訓練士卒,便發檄文傳告河北(黃河以北)各郡縣,説朝廷任命榮王李琬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哥舒翰為副元帥,統領大軍三十萬,即將出兵土門。各郡縣聽説後,都殺掉叛軍守將,遠近響應,共有十五個郡都被唐軍所駐守。這時安祿山派使者傳送東都留守李憕、留台御史中丞盧奕的首級,以警示河北各地。傳到平原郡時,顏真卿殺死叛軍使者,收好李憕等人的首級。清池縣尉賈載也斬了叛軍所任命的景城郡守劉玄道,傳送他的頭到達平原郡。饒陽郡守盧全誠也依託其郡起兵,與顏真卿會合 [10]  。當時常山、平原二郡軍威大振。安祿山正自行率領軍隊向西進犯,已經到了陝縣,聽説河北有變立即回師,於是命史思明蔡希德率軍北渡黃河。 [11] 

顏杲卿城陷殉難

顏杲卿 顏杲卿
天寶十五載(756年)正月,史思明攻打常山郡。顏杲卿向王承業求救未果,只得晝夜防守,拼死作戰。但城內兵員短少,寡不敵眾,禦敵物資全部用完。正月八日,城池陷落,顏杲卿、袁履謙被叛軍俘獲,送到洛陽。史思明攻下常山郡後,接着攻打其他諸郡,鄴縣廣平郡、鉅鹿郡、趙郡、上谷郡、博陵縣、文安縣魏郡信都地區,又都被叛軍所佔領。 [12-13] 
安祿山見了顏杲卿,當面斥責他説:“你從前是我把你從范陽户曹任上奏請為判官,於是得以任光祿、太常二丞,便用你代理常山太守,我什麼事有負你而背叛我?”顏杲卿怒目而視,對答道:“我家世代為唐朝大臣,永遠信守忠義,即使得你奏請署官,難道還應跟着你反叛嗎?況且你本是營州一個牧羊的羯族奴隸,因竊取皇帝的恩寵,才有今天,天子又有什麼事有負於你而你竟反叛朝廷呢?”安祿山非常憤怒,命人綁顏杲卿於天津橋柱上,肢解並吃他的肉,顏杲卿罵不絕口,叛賊鈎斷了他的舌頭,説:“看你還能罵嗎?”顏杲卿在含糊不清的罵聲中遇害,時年六十五歲。這天,顏杲卿的幼子顏誕、侄子顏詡以及袁履謙,都被先截去了手腳。袁履謙見何千年的弟弟在旁邊,便含血噴他的臉,於是又被更為殘忍地施行碎割,過路的人見了都為之流淚。 [14-15] 

顏杲卿身歿名存

顏杲卿題跋像 顏杲卿題跋像 [16]
張通幽因為他的兄長輔佐安祿山,在宰相楊國忠面前説顏杲卿的壞話,所以朝廷沒有及時封贈顏杲卿。唐肅宗在鳳翔時,顏真卿上表為顏杲卿辯冤,時值張通幽為普安太守,太上皇將其杖殺李光弼郭子儀收復常山,把顏杲卿、袁履謙兩家親屬數百人釋放出獄,厚贈錢物,讓他們治喪。 [17] 
乾元元年(758年)五月,肅宗追贈顏杲卿為太子太保,定諡號為忠節,追封其妻崔氏為清河郡夫人。起初,博士裴鬱認為顏杲卿不在朝執政,只給諡號為忠,參加討論的人為之不平,所以用忠節兩字作為諡號。 [18] 
建中三年(782年)三月,唐德宗加贈顏杲卿為司徒。 [19-20] 
當初,顏杲卿被殺,首級在大街上示眾,沒有敢收葬的。有一個叫張湊的人,得到了顏杲卿的頭髮,拿着去拜見太上皇。這天晚上,肅宗夢見了顏杲卿,醒後為之設祭。後來張湊將頭髮歸還顏杲卿的妻子崔氏,崔氏有點懷疑,而頭髮看起來像在動。之後,顏泉明買下顏杲卿的遺體,將要安葬,從行刑的劊子手得知,顏杲卿死時一腳先被砍斷,與袁履謙埋在一起。經劊子手指引,顏泉明找到了殘缺的一腳,遂葬於長安鳳棲原。顏季明與盧逖在同一墓穴安葬。 [21] 

顏杲卿主要影響

顏杲卿成就

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顏杲卿應從弟平原太守顏真卿之約,聯合起兵反擊,以計擒殺安祿山部將數人。並傳檄河北,得到十七郡響應。後叛將史思明急攻常山(今河北正定),顏杲卿激戰六日,終因兵少無援,城陷被俘。 [22] 

顏杲卿地位

大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評定“至德已來將相,功效明着”之人,顏杲卿等八人被定為第一等。 [23] 

顏杲卿歷史評價

李亨:任彼專城,志梟狂虜,艱難之際,忠義在心。憤羣兇而慷慨,臨大節而奮發,遂擒元惡,成此茂勳。屬胡虜憑陵,流毒方熾,孤城力屈,見陷寇仇,身歿名存,實彰忠烈。 [24-25] 《追贈顏杲卿太子太保詔》
顏杲卿半身像 顏杲卿半身像 [26]
劉昫:①即如安金藏剖腹以明皇嗣,段秀實挺笏而擊元兇,張巡姚摐之守城,杲卿、真卿(顏真卿)之罵賊,又愈於金藏。 [27] 舊唐書)②獸解觸邪,草能指佞。烈士徇義,見危致命。國有忠臣,亡而復存。何以喪邦?奸邪受恩。 [24] 《舊唐書》
司馬光:彼顏杲卿、張巡之徒,世治則擯斥外方,沉抑下僚;世亂則委棄孤城,齏粉寇手。何為善者之不幸而為惡者之幸,朝廷待忠義之薄而保奸邪之厚邪! [28] 資治通鑑
綦崇禮:昔唐天寶之亂,河北列郡並陷,獨常山、平原能為國守者,蓋杲卿、真卿二顏在焉。 [29] 《困學紀聞》引
陳普驪宮歌笑入青雲,曾識常山有戰塵。忠骨已澌餘發在,因人得見夢中身。 [30] 《陳普詩選·詠史下》
文天祥:①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正氣歌》)②常山義旗奮,范陽哽喉咽。胡雛一狼狽,六飛入西川。哥舒降且拜,公舌膏戈鋋。人世誰不死,公死千萬年。(《顏杲卿》
王夫之:祿山之亂,守州郡者,如郭納、達奚珣令狐潮之流,望風納款,乃至忠貞如顏杲卿、袁履謙、張巡者,亦初受脅迫而始改圖,困守孤城而不知變計,幾陷於逆,莫能湔滌。 [31] 讀通鑑論
張彥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使人謀之允當而厥功,弗就則天地。杲卿二失、真卿二過。……軍國之事重矣,倚任非人,鮮不僨事,是以兄弟二人忠義凜凜,而功烈不就者,職是故也。天何咎哉? [32]  《讀史矕疑》
朱軾:杲卿、真卿各以一郡起兵討賊,事雖無成,大義凜千載矣。義聲一動,河北響應,以二公之才烏合二十萬,而常山未及旬日,平原亦終不支。……夫杲卿罵賊,百世下如聞其聲。真卿立朝忠貞勁直,侃侃乎社稷之佐,臨難則抗節賊庭,至死不屈,二人為唐室增光豈小哉? [33]  (《史傳三編》)
金維寧:安祿山反,杲卿罵不絕口,祿山斷其舌,含糊而死。故文信國《正氣歌》雲:“為常山舌。”忠誠貫徹,豈僅在一舌哉? [32]  垂世芳型
趙翼:顏常山、張睢陽、段太尉輩,一代不過數人也。 [34]  (《陔餘叢考》)

顏杲卿主要作品

唐文拾遺》錄其文一篇:《偽降上祿山書》。 [2] 

顏杲卿人物關係

顏勰(一作顏協)
顏之推(第三子)
顏思魯(長子)






顏杲卿



顏愍楚(次子)




顏遊秦(第三子)




顏之儀(長子)



之善(次子)





顏杲卿後世紀念

顏杲卿墓
據《新唐書·顏杲卿列傳》載:顏杲卿葬於“長安鳳棲原,季明(杲卿子)、逖(盧逖,杲卿外甥)同塋。”《咸寧縣誌·陵墓誌》載:“常山郡太守衞尉卿兼御史中丞,贈太子太保,諡忠節,顏杲卿墓在鳳棲原先塋西北。” [35] 

顏杲卿史料索引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24]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36]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顏杲卿,字昕,與真卿同五世祖,以文儒世家。父元孫,有名垂拱間,為濠州刺史。
  • 2.    《唐文拾遺·卷十九》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7-03-19]
  • 3.    顏杲卿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4-09-30]
  • 4.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杲卿以廕受官,性剛直,有吏幹。開元中,為魏州錄事參軍,振舉綱目,政稱第一。
  • 5.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杲卿以廕調遂州司法參軍。性剛正,蒞事明濟。嘗為刺史詰讓,正色別白,不為屈。開元中,與兄春卿、弟曜卿並以書判超等,吏部侍郎席豫諮嗟推伏。再以最遷范陽户曹參軍。安祿山聞其名,表為營田判官,假常山太守。
  • 6.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天寶十四載,攝常山太守。時安祿山為河北、河東採訪使,常山在其部內。其年十一月,祿山舉范陽之兵詣闕。十二月十二日,陷東都。
  • 7.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祿山反,杲卿及長史袁履謙謁於道,賜杲卿紫袍,履謙緋袍,令與假子李欽湊以兵七千屯土門。杲卿指所賜衣謂履謙曰:“與公何為著此?”履謙悟,乃與真定令賈深、內丘令張通幽定謀圖賊。杲卿稱疾不視事,使子泉明往返計議,陰結太原尹王承業為應,使平盧節度副使賈循取幽州。謀泄,祿山殺循,以向潤客、牛廷玠守。杲卿陽不事事,委政履謙,潛召處士權渙、郭仲邕定策。時真卿在平原,素聞賊逆謀,陰養死士為拒守計。李憕等死,賊使段子光傳首徇諸郡,真卿斬子光,遣甥盧逖至常山約起兵,斷賊北道。杲卿大喜,以為兵掎角可挫賊西鋒。乃矯賊命召欽湊計事,欽湊夜還,杲卿辭城門不可夜開,舍之外郵;使履謙及參軍馮虔、郡豪翟萬德等數人飲勞,既醉,斬之,並殺其將潘惟慎,賊黨殲,投屍滹沱水。履謙以首示杲卿,則喜且泣。
  • 8.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杲卿忠誠感發,懼賊遂寇潼關,即危宗社。時從弟真卿為平原太守,初聞祿山逆謀,陰養死士,招懷豪右,為拒賊之計。至是遣使告杲卿,相與起義兵,掎角斷賊歸路,以紓西寇之勢。杲卿乃與長史袁履謙、前真定令賈深、前內丘丞張通幽等,謀開土門以背之。時祿山遣蔣欽湊、高邈率眾五千守土門。杲卿欲誅欽湊,開土門之路。時欽湊軍隸常山郡,屬欽湊遣高邈往幽州未還,杲卿遣吏召欽湊至郡計事。是月二十二日夜,欽湊至,舍之於傳舍。會飲既醉,令袁履謙與參軍馮虔、縣尉李棲默、手力翟萬德等殺欽湊。中夜,履謙以欽湊首見杲卿,相與垂泣,喜事交濟也。是夜,稾城尉崔安石報高邈還至蒲城,即令馮虔、翟萬德與安石往圖之。詰朝,高邈之騎從數人至稾城驛,安石皆殺之。俄而邈至,安石紿之曰:“太守備酒樂於傳舍。”邈方據下馬,馮虔等擒而縶之。是日,賊將何千年自東都來趙郡,馮虔、萬德伏兵於醴泉驛,千年至,又擒之。即日縛二賊將還郡。杲卿遣子安平尉泉明及賈深、張通幽、翟萬德,函欽湊之首,械二賊,送於京師。
  • 9.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至太原,節度使王承業留泉明、賈深等,寢杲卿之表。承業自上表獻之,以為己功。玄宗不之知,擢拜承業大將軍,牙官獲賞者百數。玄宗尋知杲卿之功,乃加衞尉卿、兼御史大夫,以袁履謙為常山太守,賈深為司馬。
  • 10.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先是,祿山遣將高邈召兵范陽未還,杲卿使陶城尉崔安石圖之。邈至滿城,虔、萬德皆會傳舍,安石紿以置酒,邈舍馬,虔叱吏縛之。而賊將何千年自趙來,虔亦執之。日未中,送二賊。杲卿乃遣萬德、深、通幽傳欽湊首,械兩賊送京師,與泉明偕。至太原,王承業欲自以為功,厚遣泉明還,陰令壯士翟喬賊於路。喬不平,告之故,乃免。玄宗擢承業大將軍,送吏皆被賞。已而事顯,乃拜杲卿衞尉卿兼御史中丞,履謙常山太守,深司馬。即傳檄河北,言王師二十萬入土門,遣郭仲邕領百騎為先鋒,馳而南,曳柴揚塵,望者謂大軍至。日中,傳數百里。賊張獻誠方圍饒陽,棄甲走。於是趙、鉅鹿、廣平、河間並斬偽刺史,傳首常山。而樂安、博陵、上谷、文安、信都、魏、鄴諸郡皆自固。杲卿兄弟兵大振。
  • 11.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杲卿既斬賊將,收兵練卒,乃檄告河北郡縣,言朝廷以榮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哥舒翰為副,統眾三十萬,即出土門。郡縣聞之,皆殺賊守將,遠近響應,時十五郡皆為國家所守。時安祿山遣使傳李忄妻、盧奕之首徇河北。至平原,真卿殺賊使,收藏忄妻等首。清池尉賈載亦斬偽署景城守劉玄道,傳首於平原。饒陽郡守盧全誠亦據郡舉兵,會於真卿。時常山、平原二郡兵威大振。祿山方自率眾而西,已至陝,聞河北有變而還,乃命史思明、蔡希德率眾渡河。
  • 12.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十五年正月,思明攻常山郡。城中兵少,眾寡不敵,御備皆竭。其月八日,城陷,杲卿、履謙為賊所執,送於東都。思明既陷常山,遂攻諸郡,鄴、廣平、鉅鹿、趙郡、上谷、博陵、文安、魏郡、信都,復為賊守。
  • 13.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祿山至陝,聞兵興,大懼。使史思明等率平盧兵度河攻常山,蔡希德自懷會師。不涉旬,賊急攻城。兵少,未及為守計,求救於河東,承業前已攘殺賊功,兵不出。杲卿晝夜戰,井竭,糧、矢盡,六日而陷,與履謙同執。賊脅使降,不應。取少子季明加刃頸上曰:“降我,當活而子。”杲卿不答。遂並盧逖殺之。
  • 14.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杲卿至洛陽,祿山怒曰:“吾擢爾太守,何所負而反?”杲卿瞋目罵曰:“汝營州牧羊羯奴耳,竊荷恩寵,天子負汝何事,而乃反乎?我世唐臣,守忠義,恨不斬汝以謝上,從從爾反耶?”祿山不勝忿,縛之天津橋柱,節解以肉啖之,罵不絕,賊鈎斷其舌,曰:“復能罵否?”杲卿含胡而絕,年六十五。履謙既斷手足,何千年弟適在傍,咀血噴其面,賊臠之,見者垂泣。杲卿宗子近屬皆被害。杲卿已虜,諸郡復為賊守。
  • 15.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祿山見杲卿,面責之曰:“汝昨自范陽户曹,我奏為判官,遂得光祿、太常二丞,便用汝攝常山太守,負汝何事而揹我耶?”杲卿瞋目而報曰:“我世為唐臣,常守忠義,縱受汝奏署,複合從汝反乎!且汝本營州一牧羊羯奴耳,叨竊恩寵,致身及此,天子負汝何事而汝反耶?”祿山怒甚,令縛於中橋南頭從西第二柱,節解之,比至氣絕,大罵不息。
  • 16.    顏杲卿題跋像取自清上官周繪,乾隆八年刻本《晚笑堂畫傳》。
  • 17.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張通幽以兄相賊,譖杲卿於楊國忠,故不加贈。肅宗在鳳翔,真卿表其枉,會通幽為普安太守,上皇杖殺之。李光弼、郭子儀收常山,出杲卿、履謙二家親屬數百人於獄,厚給遺,令行喪。
  • 18.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乾元初,贈杲卿太子太保,諡曰忠節,封其妻崔清河郡夫人。初,博士裴郡以杲卿不執政,但諡曰忠,議者不平,故以二惠諡焉。逖、季明及宗子等皆贈五品官。
  • 19.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建中中,又贈杲卿司徒。
  • 20.    《舊唐書·卷十二·本紀第十二》:(建中三年)三月丁亥,贈故衞尉卿顏杲卿司徒,故常山太守袁履謙左散騎常侍,故許州長史龐堅右散騎常侍,故鞏縣主簿蔣清禮部侍郎。
  • 21.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初,杲卿被殺,徇首於衢,莫敢收。有張湊者,得其發,持謁上皇。是昔見夢,帝寤,為祭。後湊歸發於其妻,妻疑之,發若動雲。後泉明購屍將葬,得刑者言,死時一足先斷,與履謙同坎瘞。指其域得之,乃葬長安鳳棲原。季明、逖同塋。
  • 22.    鄭天挺、譚其驤.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3201
  • 23.    《唐會要·卷四十五·功臣》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24]
  • 24.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0-30]
  • 25.    《全唐文·卷四十二》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7-03-19]
  • 26.    顏杲卿半身像取自清顧沅輯,道光十年刻本《古聖賢像傳略》。
  • 27.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上·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0-30]
  • 28.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二十·唐紀三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1-03]
  • 29.    《困學紀聞·卷十五·考史》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7-07-20]
  • 30.    詩·陳普詩選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10-25]
  • 31.    《讀通鑑論·卷二十二·玄宗》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10-30]
  • 32.    《清人論唐——以探究唐代人物為主》:田衞麗,陝西師範大學,2006年
  • 33.    《史傳三編》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7-07-21]
  • 34.    《陔餘叢考·卷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08]
  • 35.    《第四節:唐代墓葬》  .陝西省地情網[引用日期2017-01-10]
  • 36.    《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10-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