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顏德慶

鎖定
顏德慶(1878—1942),字季餘,顏惠慶之弟。上海人。中國鐵路工程師。歷任粵漢鐵路工程師、京張鐵路正工程師、川漢鐵路副總工程師,中國接收膠濟鐵路委員長、膠濟鐵路管理委員會首任委員長。曾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長,後改任北京政府交通部參事、鐵道部技監等職。 [1] 
(概述圖來源: [3] 
中文名
顏德慶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878年 [1] 
逝世日期
1942年 [1] 
畢業院校
美國理海大學 [1] 
職    業
工程師

顏德慶人物生平

顏德慶,早歲畢業於上海英華、同文、法文學堂。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隨兄自費赴美,入斐夏義西中學肄業,後升入大學,再轉入美國理海大學肄業。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畢業,獲工程碩士學位。後赴美國橋樑公司及木柯義達鐵廠專習繪、算、造、驗各項橋工鋼鐵事宜。
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顏德慶回國,先後任粵漢鐵路、廣三支路工程師,京張鐵路正工程師。
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應學部留學生考試,授工科進士。旋奉學部派任考試山西大學專齊畢業生襄試官。
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由郵傳部奉調任路政司行走,後授該部郎中。
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派充川漢鐵路副總工程師、代理總工程師。
1912年任南京臨時政府交通部路政司司長;5月改任北京政府交通部參事;7月派充粵漢鐵路湘鄂局局長,兼管漢宜夔兩段事宜。
1919年任協約國共同監管中東及西伯利亞鐵路技術部中國代表。1920年任華盛頓會議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兩年後回國,任漢粵川鐵路會辦,國際交通事務處處長。
1928年11月,任國民政府鐵道部簡任參事。旋派膠濟鐵路管理局管理委員會兼領委員長。
1929年7月,任鐵道部技監,同時兼任鐵道技術標準委員會委員,鐵道技術員銓敍委員會主任委員,鐵道技術總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國際聯合會中國代表團專門委員,高等考試第一典試委員會典試委員各職。
1935年奉派兼任正太鐵路管理局局長。
1937年任代理鐵道部次長。次年聘為鐵道部高等顧問。
1939年顏德慶出席管理英庚款董事會。並被推為該會代表。
1940年獲美國理海大學特贈博士學位。曾創立工程師學會,被選為會長。
1942年病逝於上海。終年64歲。 [1] 

顏德慶主要事蹟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上,顏惠慶擔任中國政府代表團顧問,顏德慶是隨員。雖然為幕後角色,但他們始終堅持不懈地支持顧維鈞提出收回青島的主張。中國收回青島主張失敗,他與兄顏惠慶全力支持中國代表團發表《拒籤宣言》。贊成提交《中國要求膠澳租借地、膠濟鐵路及所有他項關於山東權利之直接歸還之説帖》;經過巴黎和會和約規定:“德國根據1898年3月6日之《中德條約》,及其他關於山東省之一切協約,所獲得之一切權利、特權,如膠州(即青島)之領土、鐵路、礦山、海底電纜等,一概讓與日本。……”正當舉國翹首期盼巴黎和會談判結果的時候,卻傳來中國收回青島主張失敗的消息。全國上下高喊“還我青島”等口號。
1921年5月16—25日,日本在東京召開的東方會議上決定:山東問題堅持中日直接交涉。實際這是日人為華盛頓會議所定的基調。自1920年始,德國派遣全權代表卜爾熙來華於北京,同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顏惠慶談判中德協約事,經過50餘次非正式會議完成草案,於1921年5月20日,正式簽訂《中德協約》。籤協約時,德方聲明:“凡因與中國訂立1898年3月6日之條約及其它一切關於山東省之文件而獲得之一切權利、產業權、特權,德國拋棄之。青島從1921年5月20日起,將不再為德國租借地。”並恢復中德關係,這等於給日本侵佔青島的合法性關上了門。在華盛頓會議前,日本虛晃一槍,對外宣佈,無條件地把青島和山東主權交還給中國,企圖不把山東問題列入華盛頓會議討論之列,將這一國際問題轉化為中日之間的問題。1921年8月11日,美國總統哈定正式向英、法、意、日、中等八國發出會議邀請。中國代表團組成為:全權代表由時任外交總長顏惠慶,包括顏德慶等人組成,代表團總人數達130人。為了聲援中國代表團,社會各界紛紛成立“國民外交聯合會”。11月13日華盛頓會議開幕。不久,《上海新聞報》報道了當面質問顏惠慶外長的經過。事後,以外交部名義發表了關於青島問題的宣言,説明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及山東權益的立場。並親自出面逐條回答遊行學生遞交外交部的四項條件:(1)尊重民意;(2)山東問題必須提交大會;(3)青島必須無條件歸還;(4)上述各條,電令中國代表照辦。學生聽後表示滿意。11月19日,中日交涉有所進展,對歸還鐵路,由日人主張“貸款贖路”上,重返中方主張“籌款贖路”。在青島迴歸時,顏惠慶為中國在中日談判時,創造了有利條件;在進入中日談判交接階段,這一實施重任便落在顏德慶的身上。
1922年3月,青島迴歸進入接管實施階段。王正廷被委任魯案善後督辦,顏德慶出任中國接收鐵路委員長。接收工作開始,日人多方刁鑽。作為鐵路談判的挑大樑人物,顏德慶寸土不讓。雙十節的前一天,是顏德慶的生日,前去赴酒宴時,王正廷特贈一方匾額,上書“折衝中流”四字,顏氏謙辭禮讓一番後,便引出不少接管的話題。王説:“眼下魯案善後正行道中途,幸有顏公這樣的資深才長傾心相助,勉力支撐魯案善後半壁江山,才有今日談判成果。要能善始善終,全靠顏公‘折衝中流’,寄厚望如此。”顏也沒有客氣,提出要將鐵路贖金再壓500萬。後來提出來的評價標準被日方代表推翻。日人要按日本的一套評價標準,將價算在4500萬日元。顏也不示弱,提出實地考察,和外國專家論證。日方代表在國際輿論面前,只得把價殺到4000萬。礦山償價,日人提出為1200萬,幾經討價還價,最後以500萬日元拍板。12月5日,《山東懸案鐵路細目協定》終於簽署。膠濟鐵路定於1923年1月1日移交,償金4000萬日元。顏德慶擔任中國接收鐵路委員長,由他主持的收回膠濟鐵路儀式,於1923年1月1日在青島朝城路舉行,最終使懸掛了八年的“日本山東鐵路管理局”的牌子摘下之後,“中國膠濟鐵路管理局”隨之揭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