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顏山雜記

鎖定
是博山最早的地方誌,孫廷銓纂修。康熙三年(1664)《顏山雜記》四卷著成,五年(1666)刊行,十七年再版。《顏山雜記》舉凡顏神鎮的地理沿革、政區設置、武備兵防、物產田賦、山川形勝、民情風俗等,作了較為詳盡的載錄,成為研究與瞭解博山歷史的重要史料。
中文名
顏山雜記
作    者
孫廷銓纂修
地    位
博山最早的地方誌
刊    行
1666

顏山雜記古籍概述

故宮博物院珍藏刊本 故宮博物院珍藏刊本
《顏山雜記》共四卷,分《山谷》、《水泉》、《城市官署緣起》、《鄉校》、《逸民》、《孝義》、《風土歲時》、《長城考》、《靈泉廟》、《災祥物變》、《物產》、《物異》、《遺文》諸篇。

顏山雜記史料價值

《顏山雜記》對研究與瞭解博山歷史有重要的史料價值。特別是物產篇,所記載之“石灰”、“瓷器”、“綠礬”等多種地方工礦產品,記載翔實豐富,實為珍貴資料。如“石灰”雲,“炭有鍛金煉礁之用”。又云:“頑於石重於金鐵,綠焰而卒,酷不可爇也以為礬,為之銅磧。”“礁出於於炭而烈於炭,磧棄於炭而寶於炭”之説。現在科學昌明,所倡棄於炭之銅磧,是博山化工廠之主要原料。《顏山雜記》物產篇所述“琉璃”一文,尤為詳明,是博山琉璃史難得之資料。此書問世後,清乾隆進士楊復吉(蘇州人)即將琉璃一文輯入《昭代叢書續集》而名之曰“琉璃志”,並書跋語於後。我國著名國畫大師黃賓虹先生在一九一一年又將《昭代叢書續集》中之“琉璃志”全文集入所編之《美術叢書》中。輾轉輯引,足見《琉璃》之史料價值。
1982年9月間,有輕工部上海玻璃搪瓷研究所工程師易家良先生帶《事美術叢書》中的《琉璃志》一文來博山,與《顏山雜記》原本校對,僅有六字之誤、上海之《玻璃與搪瓷》雜誌於1983年即將《琉璃志》一文在一至五期專欄內全文連載(並附有孫廷銓先生畫像),將博之傳統生產持藝介紹給國內外研究琉璃史之有關人士。《琉璃志》之名並予以訂正,仍稱《顏山雜記·琉璃》。顏山之名,始見於孫廷銓《顏山雜記》一書,後又見薄松齡代畢器先《覆顏山太史趙伸符》,再見於孫廷銓次侗所著《停裕堂詩文集》,署名為“顏山孫寶侗仲愚”。民國十三年建博山縣私立中學時,又以“顏山中學”命名。

顏山雜記作者介紹

孫廷銓 孫廷銓
孫廷銓,字枚先,號沚亭,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崇禎十二年(1639)舉於鄉,明年(1640)成進士。入清後於順治二年(1645)授河間推官,內擢史部稽燻司主事。後任兵、户、吏三部尚書。康熙二年(1663)授內秘書院大學士,入參機務,年始逾五十而歸裏。卒於康熙十三年(1674),享年六十二歲,諡文定。著有《顏山雜記》四卷、《河史記》二卷。《沚亭詩文集》各一卷、《琴譜指法》、《南征紀略》二卷、《歸厚錄》十八卷(未成書)、《春秋考》(僅成一卷)等。《顏山雜記》一書,雖是雜記體著述,卻為博山早期地方誌提供了可貴的資料。後來之《顏神鎮志》、《博山縣誌》、《博山志稿》、《續修博山縣誌》、《博山鄉土志》等書,多所依據。三百餘年來,極為世人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