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顏子楠

鎖定
顏子楠,男,1982年出生,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1] 
中文名
顏子楠
出生日期
1982年
畢業院校
倫敦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漢學
職    稱
副教授
任職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顏子楠人物經歷

顏子楠教育經歷

1994年9月至2000年7月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初高中課程 畢業
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 愛丁堡英文學校 語言課程 畢業
2001年9月至2003年7月 愛丁堡龍比亞大學 本科(計算機軟件工程) 轉學
2004年9月至2006年7月 威斯敏斯特大學 本科(計算機軟件工程) 畢業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碩士(漢學) 畢業
2007年10月至2011年8月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博士(漢學) 畢業 [1] 

顏子楠工作經歷

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 講師(中國及內亞語言文化系)
英文授課:(1)本科三年級:孟子;(2)本科三年級:唐宋詩詞;(3)本科四年級:歷代古文
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教育處 國家漢辦志願者(兼職)
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講師(古代文學研究所)
中文授課:(1)本科一年級:中國古代文學原著精讀2;(2)本科一年級:唐詩選讀;(3)本科三年級:中國古代文學史(歷史學院);(4)本科四年級:中國古代作家研究
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 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處 項目協調員(兼職)
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院長助理(代理外事副院長)
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 牛津大學中國中心 訪問學者
2018年9月至今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 副教授(古代文學研究所) [1] 

顏子楠學術兼職

2012年3月至今 Korea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eer Reviewer
(韓國首爾大學《中語中文學刊》) (同行評審)
2018年10月至今 T’oung Pao Peer Reviewer
(歐洲漢學期刊《通報》) (同行評審) [1] 

顏子楠研究方向

詩歌的模式化寫作,明代詩歌與詩學,清代宗室詩人羣體,清代宮廷文學、政治與文化 [1] 

顏子楠主講課程

英文授課:(1)本科二年級:中國古代史。中文授課:(1)本科一年級:唐詩選讀;(2)本科專業選修:海外漢學導讀 [1] 

顏子楠研究成果

出版信息(文章、章節)
(1) 〈允禧更改舊作考〉。《國學學刊》,2011年第1期,頁131–140。
(2) 〈彭廷梅與《國朝詩選》〉。《靜宜中文學報》,2012年第1期,頁207–230。
(3) “Poetic Convention and Hierarchy at the Imperial Court:Analysing the Structure of Qing Examination Poems”(詩歌傳統與朝廷政治構架:分析清代的應試詩作).Korea Journa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o.1, vol.2(2012): pp.89–128.
(4) 〈林逋〈二扎〉所附乾隆帝及其文學侍從題詩〉。《故宮文物月刊》,2013年10月號,頁78–85。
(5) “A Change in Poetic Style of Emperor Qianlong: Examining the Heptasyllabic Regulated Verses on the New Year’s Day”(乾隆詩體之變化:分析以元旦為題的七言律詩).Ming Qing Studies 2013(Rome: Aracne, 2013), Edited by Paolo Santangelo, pp. 371–394.
(6) “On the Divergent Implications of Archery: Discussing the Poetry by Nobles and Officials on Manchu and Han-Chinese Cultures”(“射藝”的不同涵義:探討親貴與大臣有關滿漢文化的詩作).InPolitical Strategies of Identity Building in Non-Han Empires in China(Wiesbaden: Harrassowitz Verlag, 2014), edited by Francesca Fiaschetti and Julia Schneider, pp. 197–224.
(7) 〈鍾惺七律的創作技法〉。《勵耘學刊(文學卷)》,2014年第2輯,頁119–143。
(8) 〈譚元春與鍾惺七律創作技法的對比〉。《勵耘學刊(文學卷)》,2015年第1輯,頁51–71。
(9) 〈乾隆詩體之變化〉。《蘭州學刊》,2016年第2期,頁12–25。
(10) “An Object-Oriented Study onYongwu shi: Poetry on Eyeglasses in the Qing Dynasty”(以物為導向的詠物詩研究:清代的詠眼鏡詩).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Volume 79, Issue 02 (2016): pp. 375–397.
(11) (Co-translated with Timothy Billings) “Selections fromA Book to Burn, Part V: Poetry” and “Selections fromAnother Book to Burn, Part IV: Poetry”(《焚書》、《續焚書》選譯,詩歌部分). InA Book to Burn and A Book to Keep (Hidden): Selected Writing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6),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Rivi Handler-Spitz, Pauline C. Lee, and Haun Saussy, pp. 209–222, 225–229,295–316.
(12) “Routine Production: Publishing Qianlong’s Poetry Collections”(程式化的生產:乾隆詩集的出版).T'oung Pao, Volume 103, Issue 1–3 (2017): pp. 206–245.
(13) 〈沈德潛生平三事獻疑〉。《勵耘學刊》,2017年第2輯,頁36–51。
(14) 〈非經典文本的程式化寫作:以謝榛七律送別詩為例〉。《求是學刊》,2018年第4期,頁114–124。
(15) 〈邏輯的七種類型:宋代近體詩的結構主義批評〉。《新宋學(第七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年),頁­97–139)。
出版信息(翻譯、書評、短文):
(1)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文系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方向〉。《當代海外中國研究三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程洪、薛昭慧主編,頁276–283。
(2) Review.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Volume 78, Issue 01 (2015): pp. 218–219.
J.D. Schmidt:The Poet Zheng Zhen (1806–1864) and the Rise of Chinese Modernity. (Sinica Leidensia, 111.) xxv, 720 pp. Leiden and Boston: Brill, 2013.
(3) Review.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Volume 79, Issue 03 (2016): pp. 692–693.
Richard J. Smith:The Qing Dynast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xii, 612 pp. Lanham, Boulder, New York and London: Rowman and Littlefield, 2015.
(4) Review.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Volume 81, Issue 01 (2018): pp. 166–168.
Ji Hao:The Reception of Du Fu (712–770) and His Poetry in Imperial China. (Sinica Leidensia.) x, 266 pp. Leiden and Boston: Brill, 2017.
(5) Review.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Volume 81, Issue 01 (2018): pp. 168–169.
Chang Woei Ong:Li Mengyang, the North–South Divide, and Literati Learning in Ming China.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Monograph Series, 104.) xi, 354 pp. Cambridge MA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16.
研究課題
(1) 主持項目:2014–2016,“北京師範大學青年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清代宮廷文學研究”,項目號:SKXJS2014019。
(2) 參與項目:2014–2015,A Book to Burn and A Book to Keep (Hidden): Selected Writings(《焚書》、《續焚書》選譯),參與詩歌選譯部分。
合作成員:Timothy Billings(美國明德學院),Rivi Handler-Spitz(美國馬卡萊斯特學院),Pauline Lee(美國聖路易大學),Haun Saussy(美國芝加哥大學),等等。
(3) 參與項目:杜桂萍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項目名稱:“清代詩人別集叢刊”,項目號:14ZDB076。
(4) 主持項目:2017–2020,“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項目名稱:“清代宗室作家與宮廷文化研究”,項目號:17BZW116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