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顏之推

鎖定
顏之推(531年~約597年),字介,生於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祖籍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中國古代南北朝時期文學家、教育家。
顏之推年少時因不喜虛談而自己研習《儀禮》《左傳》,由於博覽羣書且為文辭情並茂而得到南朝梁湘東王蕭繹賞識,十九歲便被任為國左常侍;後於侯景之亂中險遭殺害,得王則相救而倖免於難,亂平後奉命校書;在西魏攻陷江陵時被俘,遣送西魏,受李顯慶賞識而得以到弘農掌管李遠的書翰;得知陳霸先廢梁敬帝而自立後留居北齊並再次出仕,歷二十年,官至黃門侍郎;北齊滅後被北周徵為御史上士,北周被取代後仕隋,於開皇年間被召為學士,後約於開皇十七年(597年)因病去世。
學術上,顏之推博學多識,一生著述甚豐,所著書大多已亡佚,今存《顏氏家訓》和《還冤志》兩書,《急就章注》《證俗音字》和《集靈記》有輯本。
(概述圖來源:《琅琊文化史略 第二卷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 [1] 
別    名
顏黃門
所處時代
南北朝→隋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江陵
出生日期
中大通三年(531年)
逝世日期
約開皇十七年(597年)
主要成就
創作《顏氏家訓》,開“家訓”之先河
主要作品
顏氏家訓
觀我生賦
集靈記
本    名
顏之推

顏之推人物生平

顏之推少年務實識

顏之推像 顏之推像 [2]
中大通三年(531年),顏之推生於江陵(今湖北江陵)。其家世代鑽討《周官》《左傳》,顏之推自幼承襲家學,大同三年(537年)即啓蒙,能誦《魯靈光殿賦》。
大同五年(539年),顏之推的父親顏勰去世,顏之推自此受兄長顏之儀教養。
大同八年(542年),湘東王蕭繹在江州(今江西九江)親自講授《莊子》《老子》,十二歲的顏之推乘機做了他的門徒,後因不喜虛談而回家自己研習《周禮》《左傳》。博覽羣書,無不詳備,詞情典麗,極得西府的稱頌。 [3]  [4]  [5]  [6-7]  [8-9]  [10]  [11] 

顏之推倖免於叛亂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之亂爆發。次年(549年)三月,叛軍攻陷台城。五月,梁武帝蕭衍在囚禁中憂憤而死,太子蕭綱即位。蕭繹拜顏之推為右常侍,加鎮西墨曹參軍。顏之推喜好飲酒,不拘禮法,不修邊幅,因此時論頗有非議。
大寶元年(550年),蕭繹在江陵起兵討伐侯景,派世子蕭方諸出鎮郢州,顏之推被任為中撫軍外兵參軍,掌管記。次年(550年)閏四月,侯景攻陷郢州,顏之推被虜,侯景多次想殺死他,得行台郎中王則相救而倖免於難,後囚送建康。
大寶三年(552年)三月,侯景叛軍被擊敗,顏之推在被釋放後從建康(今南京)歸還江陵。十一月,蕭繹在江陵被擁立為帝。回到江陵時,顏之推被封為散騎侍郎,奏舍人事,奉命校書。 [4]  [5]  [6-7]  [8-9]  [10] 

顏之推因俘仕北齊

承聖三年(554年)十一月,西魏攻陷江陵,梁元帝蕭繹被俘後遇害,顏之推再次被俘,遣送西魏。西魏大將軍李顯慶看中了他,推薦他到弘農,令掌管其兄陽平公李遠的書翰。
天保七年(556年),黃河水暴漲,顏之推有意南歸,想從北齊借道返回江南故地,於是備船攜妻帶子歸服北齊,途中經歷了砥柱的險阻,時人稱讚他勇敢果斷。高洋見到他後很是喜歡,馬上拜他做奉朝請,引入內館之中,侍從左右,頗受重視。次年(557年)十月,陳霸先廢梁敬帝蕭方智自立,顏之推因得到此消息而留居北齊並再次出仕。
天保九年(558年),顏之推侍從高洋入天池,將被委任為中書舍人時,高洋令中書郎段孝信帶出敕書給他看。他在營外喝酒,段孝信將實情向帝作了報告,高洋説:“暫且停止此任命。”於是此事就擱置了下來。
大約於河清四年(565年),顏之推被推舉為趙州功曹參軍,不久又待詔文林館,除司徒錄事參軍。
大約於天統二年(566年),北齊後主高緯因好文藝而調顏之推至京都。
顏之推像 顏之推像 [12]
顏之推聰穎機敏,博識有才辯,長於尺牘,應對迅速,大受祖珽推重,祖珽令他掌理館事,判署文書。武平三年(572年),左僕射祖珽採納顏之推建議而奏立文林館,又奏撰《修文殿御覽》。顏之推除司徒錄事參軍,與李德林同主持文林館事,並主編《修文殿御覽》,不久即遷通直散騎常侍,不久又領中書舍人。
高緯時有索取,常令中使傳旨,之推稟承上意,館中之人均受指揮。上奏的文章,都是他親自封署,在進賢門進獻,得報後才歸。加之他會寫文章,檢校繕寫,辦事勤敏,很是稱職。高緯十分寵幸他,恩賜甚重,故為勳要貴戚嫉恨,時常要加害於他。崔季舒等準備進諫,顏之推請假回家,所以諫書上沒有他的簽名。高緯召集諫人,顏之推也被傳喚進宮,查諫書上沒有名字,因此免禍。不久拜黃門侍郎,故稱“顏黃門”。 [4]  [5]  [6-7]  [8-9]  [10] 

顏之推因俘仕北周

承光元年(577年),北周兵陷晉陽,高緯輕騎回鄴,情況緊急,無計可施,顏之推便借宦官侍中鄧長顒之口獻奔陳之策,並勸告高緯招募吳士七千人作為侍從,取青、徐路一同投奔陳國。高緯採納了這個建議,並告訴了丞相高阿那肱等人。高阿那肱不願往陳,説吳士不可信任,勿需招募他們,又勸高緯送珍寶家口往青州,據守三齊之地,如不能保,則慢慢地浮海南渡。高緯雖然沒有按顏之推計策行事,但還是委任他做了平原太守,並讓他鎮守黃河的渡口。同年,北周攻滅北齊,顏之推第三次被俘,後被遣送到長安。
大象二年(580年),顏之推被任為御史上士。 [4]  [5]  [6-7]  [8-9]  [10] 

顏之推仕隋至壽終

清代羅聘所繪《説文統系第一圖》中的顏之推石刻像 清代羅聘所繪《説文統系第一圖》中的顏之推石刻像 [13]
開皇元年(581年),北周滅亡,隋朝建立,顏之推的兒子顏思魯生下顏師古
開皇二年(582年),顏之推上言,請依梁國舊事,考訂雅樂,隋文帝楊堅不聽從。二月,楊堅立子楊勇為太子。之後,顏之推被太子楊勇召為學士,甚見禮重。
開皇三年(583年),顏之推奉命接待陳國使臣阮卓 [4]  [5]  [6-7]  [8-9] 
約於開皇十七年(597年),顏之推因病去世。 [3] 

顏之推主要成就

  • 文學方面
在文學創作上,顏之推著述頗豐,他所創作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漢民族歷史上第一部體系宏大且內容豐富的家訓,開“家訓”之先河,在家庭教育、道德修養方面給後人提供借鑑的同時為後人研究南北朝歷史及語言文學提供參考。同時,書中的文章獨具清暢流美之致,雖多駢語,亦有散行,説理敍事,疏落爽潔,可以説是顏之推平生主張改革文體的實踐。至於改革文體的主張,顏之推認為,文章中的思想內容是最重要的,如同人的心腎,是裏面的東西,是本,至於典故(事義)、辭藻(華麗),如同人的皮膚與冠冕,是外面的東西,是末。作文章應當重本輕末,但是當時文人多是趨末棄本,專注重用典新巧,辭藻華麗,而忽略甚至於損傷了思想內容,產生了“辭勝而理伏”、“事繁而才損”的弊病。對此,顏之推提倡取法古人以矯正時文之弊。 [14-16] 
錢鍾書先生很推崇《觀我生賦》自注,認為庾信哀江南賦》沒有此類自注是憾事。《觀我生賦》自注與正文共存於同一文本,不訓釋名物,闡發意義,僅寫明和正文相關的本事,與正文的自傳性敍述相互融合,是敍事的有機組成部分,既有文學意義,也有史學價值。 [30] 
  • 教育方面
在教育方法上,顏之推主張把愛護子女和教育子女結合起來,重視父母對子女的榜樣示範作用。在教育思想上,顏之推提倡終身學習,既強調重視兒童的早期教育,又提出直到當代仍有較強指導意義的晚學的思想。在學習內容上,顏之推反對士大夫飽食終日、輕視技藝、不學無術的做法,提倡“實學”,主張封建知識分子要接觸社會實際生活,學習經世致用的知識,學習農業生產知識。 [17]  [18] 

顏之推人物評價

唐代李延壽:古人之所貴名不朽者,蓋重言之尚存。王褒、庾信、顏之推、虞世基柳䛒許善心明克讓劉臻王貞虞綽王胄等,並極南土譽望,又加之以才名,其為貴顯,固其宜也。自餘或位下人微,居常亦何能自達。及其靈蛇可握,天綱俱頓,並編緗素,鹹貫辭林。雖其位可下,其身可殺,千載之外,貴賤一焉。非此道也,孰雲能致?凡百士子,可不務乎!(《北史·卷八十三·列傳第七十一·文苑》) [6-7] 
唐代無名氏: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學優才贍,山高海深,常雌黃朝廷,品藻人物。(《顏氏家訓序》) [19] 
南宋沈揆:顏黃門學殊精博。(《校刊〈顏氏家訓〉跋》) [20] 
清代姚範:昔顏介生遭衰叔,身狎流離,宛轉狄俘,阽危鬼錄,三代之悲,劇於荼蓼,晚著《觀我生賦》雲:“向使潛於草茅之下,甘為畎畝之民,無讀書而學劍,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樂賤,辭白璧以安貧,堯、舜不能辭其素樸,桀、紂無以污其清塵,此窮何由而至?茲辱安所自臻?”玩其辭意,亦可悲矣。(《援鶉堂文集·卷二·跋顏氏家訓》) [21] 
蘇州大學教育心理教研室助教、副教授朱永新:他一生從未從事過教育活動,但他以豐富而又複雜的社會生活經歷為基礎,提出了一些有自己見解的教育主張,他為教育子孫寫就的《顏氏家訓》,對以後封建地主的家庭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外教育思想史》) [17] 
現代評論家周作人:顏君的識見,寬嚴得中,而文詞温潤與情調相副,極不易得。(《周作人散文(二)》) [22] 
近現代歷史學家范文瀾:他是當時南北兩朝最通博最有思想的學者,經歷南北兩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學北學的短長,時所有大小知識,他幾乎都鑽研過,並且提出自己的見解。《顏氏家訓》二十篇,就是這些見解的記錄。(《中國通史簡編》) [23] 
近現代歷史學家繆鉞:顏之推是南北朝末年一位傑出的學者,他雖不專以文學著名,但他在文學評論與創作方面也頗有獨到之處。(《顏之推的文學評論與作品》) [24] 
廣東技術師範學院中文教授周建江:顏之推文學理論不愧為北朝文學的集大成者,開創了文學批評比較方法的先河。(《北朝文學史》) [25-26] 
中共山東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宋衞國:三歷亡國事,悉諳南北情。及時成家訓,調教後人行。(《餘心集》) [27] 

顏之推親屬成員

輩分
稱謂
簡介
先輩
九世祖
顏含,隨晉元帝司馬睿東渡,官至侍中、右光祿、西平侯。
高祖父
顏騰之。
曾祖父
顏炳之。
祖父
父親
《北史》作顏協,《北齊書》作顏勰,字子和,大同五年(539年)卒,年四十二。
平輩
兄弟
顏之儀,顏勰之子,顏之推兄(《北史》誤作顏之推弟),字子升,開皇十一年(591年)冬卒,年六十九。
顏之奇,顏勰之子。
顏之善,顏勰之子,顏之推兄。
妻子
殷氏。
後輩
兒子
顏思魯,顏之推長子,字孔歸。
顏愍楚,一作顏敏楚,顏之推次子。
顏遊秦,顏之推三子,字有道。
孫子
顏師古,字籀,顏思魯之子。
顏相時,字睿,顏思魯之子。
顏勤禮,字敬,顏思魯之子。
顏育德,顏思魯之子。
(表格參考資料: [4]  [6-7]  [8-9]  [28-29] 

顏之推個人作品

在文學方面,顏之推博學多識,一生著述甚豐,史載有《文集》三十卷、 《承天達性論》、《訓俗文字略》一卷、《急就章注》一卷、《筆墨法》一卷、《誡殺訓》一卷、《七悟》一卷、《稽聖賦》三卷、《證俗音字》五卷、《還冤志》三卷、《集靈記》二十卷、《顏氏家訓》七卷。其中,流傳下來的僅《顏氏家訓》和《還冤志》兩書,《急就章注》《證俗音字》和《集靈記》尚有輯本,其他諸書均已亡佚。 [5] 

顏之推史料索引

記載顏之推生平的史料有《北史·卷八十三·列傳第七十一·文苑》、《北齊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七·文苑》《顏氏家訓》《陋巷志》《唐故通議大夫行嶭王友柱國贈秘書少監國子祭酒太子少保顏君碑銘》(即《顏氏家廟碑》)等。 [5]  [6-7]  [8-9]  [29] 
參考資料
  • 1.    佟海燕 主編.琅琊文化史略 第二卷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年:145
  • 2.    盧延光 繪;吳伯衡 編文.中國一百儒士.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年01月第1版:107
  • 3.    濮之珍 主編.中國曆代語言學家評傳.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2年01月第1版:130
  • 4.    繆鉞 著.顏之推年譜//讀史存稿.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63年03月第1版:207-228
  • 5.    劉光明 著.《顏氏家訓》語法研究.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6年:1-2
  • 6.    北史·卷八十三·列傳第七十一·文苑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1-16]
  • 7.    (唐)李延壽 撰.北史(第九冊).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10月第1版:2794-2797
  • 8.    北齊書·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七·文苑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3-22]
  • 9.    (唐)李百藥 撰.北齊書(第二冊).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11月第1版:617-626
  • 10.    陳明 主編;張舒,叢偉 註釋.中華家訓經典全書.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年:66
  • 11.    《顏氏家訓卷三·勉學第八》:吾七歲時,誦《魯靈光殿賦》,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
  • 12.    馮國超 主編.治家格言.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209
  • 13.    華人德 主編.中國曆代人物圖像集 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353
  • 14.    竇學欣 編著.國學文化經典導讀.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6年:254
  • 15.    董志翹,楊琳 主編.古代漢語 下冊 第2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534
  • 16.    呂慧鵑,劉波,盧達 編.中國曆代著名文學家評傳 第七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03月:357-362
  • 17.    朱永新 主編.中外教育思想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06月第1版:222-223
  • 18.    孫德玉 著.中國教育思想簡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年:102
  • 19.    倪文傑 主編.全唐文精華.大連:大連出版社,1999年04月第1版:4251
  • 20.    曾棗莊 主編.宋代序跋全編(七).濟南:齊魯書社,2015年:4283
  • 21.    《清代詩文集彙編》編纂委員會 編.清代詩文集彙編(二九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80
  • 22.    張明高,範橋.周作人散文(二).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04月第1版:580
  • 23.    秦元 著.顏之推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12年:188
  • 24.    繆絨. 顏之推的文學評論與作品[J]. 文學遺產, 1961(348):1-1.
  • 25.    周建江.北朝文學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26
  • 26.    程時用 著.《顏氏家訓》傳播與接受.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72
  • 27.    宋衞國 著.餘心集.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年06月第1版:179
  • 28.    新編《陋巷志》編纂委員會 編.陋巷志.濟南:齊魯書社,2002年:90-91
  • 29.    周紹良 主編.全唐文新編 第2部 第2冊.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3903-3906
  • 30.    《觀我生賦》與六朝賦體自注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1-04-1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