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題趙生壁

鎖定
《題趙生壁》,是唐代李賀《李賀詩歌全集》中的五言詩之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 。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
作品名稱
題趙生壁
作    者
李賀
創作年代
唐朝
文學體裁
五言律詩

題趙生壁原詩

大婦然竹根,中婦舂玉屑。
冬暖拾松枝,日煙生蒙滅。
木蘚青桐老,石井水聲發。
曝背卧東亭,桃花滿肌骨。

題趙生壁作品賞析

石井:一作石泉。
冬日訪趙生,言其隱居之閒適。
注:
1:大婦燃竹根,中婦舂玊屑:古樂府《相逢行》:"大婦織羅綺,中婦織流黃,小婦無所作,攜琴上髙堂。" 玊屑,米如碎玉也。
2:冬暖拾松枝,日煙坐蒙滅:蒙滅,猶朦朧。
3:曝背卧東亭,桃花滿肌骨:曝背,以冬日暖背。桃花,膚色也。
附:
吳正子評曰:題壁如此,必皆實景。變化得不俗。此是長吉語意,託之趙生耳。
闕名評曰:此寫山人幽致。

題趙生壁關於作者

李賀(790~816) ,中國唐代詩人。 [1]  字長吉。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後世因稱他為李昌谷。  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後裔,但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元和三、四年間(808~809),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説,韓愈與皇甫湜曾一同回訪,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説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無奈“闔扇未開逢猰犬,那知堅都相草草”,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後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鬱鬱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在京時,居崇義裏,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遊,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有得詩句,即寫投囊中,歸家後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説“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後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死前曾以詩分為四編,授其友沈子明。死後15年,沈子明囑杜牧寫了序。人們出於對李賀的懷念,傳説李賀臨死時,見天帝派緋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樓作記文;又傳其母一夕夢見李賀,説他正為天帝作白瑤宮記文(李商隱李賀小傳》及張讀《宣室志》)。昭宗時,韋莊上奏請追賜李賀進士及第,贈補闕、拾遺官職。但因宮廷發生事變,所奏被擱置。 李賀曾自編其集。有《李賀詩歌集註》。生平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閒鼓吹》、《摭言》。  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裏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雲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文獻通考》中説:“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歲寒堂詩話》中説:“李賀有太白之語,而無太白之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