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題烏江亭

鎖定
《題烏江亭》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議論戰爭成敗之理,提出自己對歷史上已有結局的戰爭的假設性推想。首句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説不定就可以捲土重來。這首詩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卻是批評他不善於把握機遇,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於得人、用人。
作品名稱
《題烏江亭》
作    者
杜牧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絕句

題烏江亭作品原文

題烏江亭
勝敗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⑷,
捲土重來未可知

題烏江亭註釋譯文

題烏江亭詞句註釋

⑴烏江亭:在今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相傳為西楚霸王項羽自刎之處。《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乃自刎而死。”
⑵兵家:一作“由來”。事不期:一作“不可期”。不期,難以預料。
⑶包羞忍恥:意謂大丈夫能屈能伸,應有忍受屈恥的胸襟氣度。
⑷江東:自漢至隋唐稱自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南岸地區為江東。才俊:才能出眾的人。才,一作“豪”。
⑸捲土重來:指失敗以後,整頓以求再起。 [1] 

題烏江亭白話譯文

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難以事前預料。能夠忍辱負重,才是真正男兒。西楚霸王啊,江東子弟人才濟濟,若能重整旗鼓捲土殺回,楚漢相爭,誰輸誰贏還很難説。

題烏江亭創作背景

杜牧於會昌元年(841年)赴任池州刺史時,路過烏江亭,寫了這首詠史詩。一説作於開成四年(839年)。 [1]  [2] 

題烏江亭作品鑑賞

題烏江亭文學賞析

詩作首句直截了當地指出勝敗乃兵家之常這一普通常識,並暗示關鍵在於如何對待的問題,為以下作好鋪墊。“事不期”,是説勝敗的事,不能預料。次句強調指出只有“包羞忍恥”,才是“男兒”。項羽遭到挫折便灰心喪氣,含羞自刎,怎麼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漢”呢?“男子漢”三字,令人聯想到自詡為力超過山河,氣可蓋世的西楚霸王,直到臨死,還未找到自己失敗的原因,只是歸咎於“時不利”而羞憤自殺,有愧於他的“英雄”稱號。
第三句“江東子弟多才俊”,是對亭長建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的藝術概括。人們歷來欣賞項羽“無面見江東父兄”一語,認為表現了他的氣節。其實這恰好反映了他的剛愎自用,聽不進亭長忠言。他錯過了韓信,氣死了范增,確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這最後關頭,如果他能面對現實,“包羞忍恥”,採納忠言,重返江東,再整旗鼓,則勝負之數,或未易量。這就又落腳到了末句。
“捲土重來未可知”,是全詩最得力的句子,其意蓋謂如能做到這樣,還是大有可為的;可惜的是項羽卻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這樣就為上面一、二兩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據,而這樣急轉直下,一氣呵成,令人想見“江東子弟”“捲土重來”的情狀,是頗有氣勢的。同時,在惋惜、批判、諷刺之餘,又表明了“敗不餒”的道理,也是頗有積極意義的。
此詩與《赤壁》詩一樣,議論戰爭成敗之理,提出自己對歷史上已有結局的戰爭的假設性推想。首句言勝敗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評項羽胸襟不夠寬廣,缺乏大將氣度。三四句設想項羽假如回江東重整旗鼓,説不定就可以捲土重來。這句有對項羽負氣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卻是批評他不善於把握機遇,不善於聽取別人的建議,不善於得人、用人。司馬遷曾以史家眼光批評項羽“天亡我,非戰之罪”的執迷不悟。杜牧則以兵家的眼光論成敗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馬遷是總結已然之教訓,強調其必敗之原因;杜牧則是假想未然之機會,強調兵家須有遠見卓識和不屈不撓的意志。
議論不落傳統説法的窠臼,是杜牧詠史詩的特色。諸如“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南軍不袒左邊袖,四老安劉是滅劉”(《題商山四皓廟》),都是反説其事,筆調都與這首詩類似。這首詩借題發揮,宣揚百折不撓的精神,是可取的。 [2]  [3] 

題烏江亭歷代評價

《苕溪漁隱叢話》:苕溪漁隱曰:牧之於題詠好異於人,如《赤壁》雲:“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題商山四皓》雲:“南軍不袒左邊袒,四皓安劉是滅劉。”皆反説其事。至《題烏江亭》則好異而叛於理。詩云:“勝負兵家不可期······”項氏以八千人渡江,敗亡之餘,無一還者,其失人心為甚,誰肯復附之?其不能捲土重來,決矣。
《圍爐詩話》:詩貴有含蓄不盡之意,尤以不着意見、聲色、故事、議論者為上,義山“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是也。······露圭角者,杜牧之《題烏江亭》詩之“勝負兵家未可期……”是也。然已開宋人門徑矣。
《歷代詩話》:牧之數詩(按指本詩及《赤壁》、《四皓廟》),俱用翻案法,跌入一層,正意益醒,謝疊山所謂“死中求活”也。 [4] 

題烏江亭作者簡介

杜牧,字牧之,號稱杜紫薇,又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晚唐時期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三朝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鬱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後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歲暮卒於長安,終年五十歲。晚唐傑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5] 
參考資料
  • 1.    胡可先.杜牧詩選:中華書局,2005:64-65
  • 2.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47-48
  • 3.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 4.    題烏江亭(唐·杜牧)  .搜韻[引用日期2014-07-15]
  • 5.    吉林大學中文系.唐詩鑑賞大典(十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