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顆,漢語一級字 [4]  ,讀作顆(kē),本義指小頭,引申指顆粒狀物。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字    碼
U+9897
五    筆
JSDM
倉    頡
WDMBO
筆    順
豎折橫橫橫豎撇捺橫撇豎折撇捺
部外筆畫
8畫
部首筆畫
6畫
結    構
左右結構
筆順編號
25111234132534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顆kē
⒈ 小而圓的東西:顆粒。 [3] 
⒉ 量詞,指圓形或粒狀的東西:三顆珠子。 [1] 
基本詞義
◎ 顆kē
〈名〉
(1) (形聲。從頁( xié),果聲。從“頁”,表示與頭有關。( kě) 本義:小頭) 引申指顆粒狀物 [grain]
顆,小頭也。——《説文》
翠葉輕攏豆顆勻。——元好問《未開海棠》
(2) 又如:顆鹽(俗稱“粒鹽”。一種粗鹽);顆子(方言。指小米) [3] 
詞性變化
◎ 顆kē
〈量〉
(1) 多用於圓形或粒狀物 [a grain]
北土通呼物一凷改為一顆。——《顏氏家訓》。按,如米粒珠子皆是。
(2) 如:三顆黃豆;兩顆綠豆
常用詞組
顆粒、顆粒肥料 [3] 

古籍釋義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果切,科上聲。《説文》小頭也。
《韻會》今言物一顆,猶一頭也。《六書故》凡圜物以顆計。
珠琲曰顆。
與堁同。土塊。《前漢·賈山傳》使其後世曾不得蓬顆蔽冡而託葬焉。《注》顆謂土塊。蓬顆,謂塊上生蓬者也。
《集韻》苦緩切,音款。草名。《爾雅·釋草菟奚顆凍。《注》款冬也。《疏》藥草。一名菟奚,一名顆涷。
人名。魏顆,晉大夫。史顆,秦大夫。見《左傳》。 《正字通》本作顆,九畫。《字彙》附八畫,非。顆字左原作田下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