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頻酌淮河水

鎖定
《頻酌淮河水》是宋代詩人戴復古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借對淮水的讚美來反襯作者對淮北淪陷地區戀念的感情,最後兩句更寫出作者對於當時活躍在淮河北岸的抗金軍民的深切懷念,抒情細膩而深刻。全詩即景抒情,離意深沉,含蓄藴藉,寄託了詩人的惆悵、悲憤和無限感慨。
作品名稱
頻酌淮河水
作    者
戴復古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全宋詩》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頻酌淮河水作品原文

頻酌淮河水1
有客遊濠梁2,頻酌淮河水。
東南水多鹹,不如此水美。
春風吹綠波,鬱郁3中原氣。
莫向北岸汲4,中有英雄5淚。 [1] 

頻酌淮河水作品註釋

頻酌淮河水詞句註釋

1.淮河:位於中國東部,介於長江與黃河之間,宋金對峙的界河。
2.濠(háo)梁:即濠州,今安徽鳳陽縣。
3.鬱郁:濃厚的香氣,旺盛的氣息。
4.汲(jí):打水。
4.英雄:指當時在淮北繼續對金抗戰的人民羣眾。 [2] 

頻酌淮河水白話譯文

有個來到濠州遊歷的旅行者,一次兩次舀喝着淮河裏的水。
據説江南的水多半帶鹹味,不如這裏的水來得鮮又美。
春風吹皺綠波,使人感到一股中原特有旺盛的氣息。
請你別舀取北岸的江水,那裏邊藏着多少英雄的眼淚。

頻酌淮河水創作背景

南宋時期,流經中國腹地的淮河,成了宋金對峙的界河,此詩就是作者遊歷淮河時寫下的,其中充溢着憂國傷時之情。 [3] 

頻酌淮河水作品鑑賞

頻酌淮河水整體賞析

南宋許多具有愛國思想的詩人,寫出了不少詠唱淮河的詩篇,藉以抒發憂國之思和憤之情。詩人楊萬里就曾這樣寫道:“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柔千方是遠,中流以北是天涯。”戴復古這首詩,和楊詩一樣,正如梅聖俞所説,是“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的佳作。
詩的前兩句寫客人遊濠梁時的反常舉動。濠梁在皖豫交界一帶地方的淮河流域。遊客到了此地,就像遊子回到故鄉;頻頻不斷地暢飲淮河水,對此水錶現了無限的深情。三、四兩句寫頻酌的原因。當時南宋國都在臨安,地處國家東南沿海地區,海水是鹹的,不少井水也帶鹹味,這是實寫,詩中的“多鹹”,其內涵決不僅如此。南宋的最高統治者,他們對金人妥協退讓,納幣稱臣,以求編安一隅,過其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多少有愛國思想的有識之士,對他們都極為痛恨和憎惡,以至對他們所盤據的美麗的西子湖畔也反感起來。連飲水也覺得味道不好。五、六兩句,則又進一步寫出淮河水為什麼會那樣美。春風吹拂,綠波盪漾,這是從視覺上寫淮河的美,更重要的是從淮河水裏體味出了濃厚的中原民族精神。看到淮河水,就像看到了中原的大好河山;飲了淮河水,就像回到了母親的懷抱。最後兩句以告戒語氣出之,寫得極為沉痛。淮河作為界河,中流以北,便屬於金國掌管。多少愛國的志士仁人,抗擊金兵的英雄豪傑,他們為祖國被踐踏,被分割而啼血落淚,東流的淮河水,裏邊攙入了許多中原父老的珠淚,完全不忍心汲取飲入腹中。
前邊已談到,這首詩最大的特點就是含藴。從表面看,是一首山水詩。其實是借頻酌淮河水來抒發詩人的愛國激情。詩中“有客”的“客”,可以把他看做就是詩人自己。另外,北宋詩人兩首有名的七絕:“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種客,獨立東風看牡丹。”(陳與義《牡丹》)“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這兩首詩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即景抒情,離意深沉,含蓄藴藉,寄託了詩人的惆悵、悲憤和無限感慨。而《頻酌淮河水》的手法與上邊的這兩詩相似,從中人們可以看出南宋詩人抒發愛國情懷的共同特點。 [4] 

頻酌淮河水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池北偶《歷代諷刺詩選萃》:“淮河是南宋與金人佔領區的邊界,淮河以北淪陷區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作者這首詠淮河水的詩,際上是諷刺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不致力於收復失地。” [5]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韓兆琦《 文史英華·詩卷》:“此詩透過對淮河水的讚美,表現了作者對淮北失地的懷戀,對北方人民抗金斗爭的敬仰,以及對統治者妥協苟安、不圖恢復的怨憤。淮河流域接近中原,那裏的人民在不斷進行抗金斗爭,與當時偏安的東南各處,情況大不相同。詩以客酌淮水起,將東南之水與淮水做對比,以“中原氣”暗示淮河流域以及中原人民的反抗鬥爭。末以“莫向北岸汲”作結,突轉之中,暗示出統治者的苟安。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有“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損英雄淚”,反映了報國無門的悲哀,此用其意,則使人想到,有多少愛國英雄,對南宋望眼欲穿,淚灑江淮,喪身沙場,結句之中,令人感喟不已。” [6] 

頻酌淮河水作者簡介

戴復古,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詩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號石屏,漢族。天台黃岩(今屬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遊江湖,後歸家隱居,卒年八十餘。從陸游學詩,作品受晚唐詩風影響,兼具江西詩派風格。部分作品抒發愛國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現實意義。詩詞格調高朗,詩筆俊爽,清健輕捷,工整自然。代表作為《柳梢青》、《洞仙歌》、《沁園春》。 [7] 
參考資料
  • 1.    鬱之編著. 名詩妙詞精選999[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5.01.第117頁
  • 2.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編輯. 宋詩一百首[M]. 北京:中華書局, 1959.12.第97-98頁
  • 3.    王宏斌,孫克強主編;吳河清,李永賢編著. 詩説中國五千年 宋遼金元卷[M].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6.06.第145頁
  • 4.    田軍等主編. 中國古代田園山水邊塞詩賞析集成[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 1991.12.第1045-1046
  • 5.    池北偶選釋丁聰,方成圖. 歷代諷刺詩選萃[M].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4.01.第222-223頁
  • 6.    白壽彝等主編;韓兆琦等選注. 文史英華 詩卷[M]. 長沙:湖南出版社, 1993.12.第803-804頁
  • 7.    繆鉞等 .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14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