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頸動脈瘤

鎖定
頸動脈瘤是指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顱外段和頸外動脈及其分支的動脈瘤,好發於頸動脈分叉處,少數發生在頸內動脈和頸總動脈幹。這類動脈瘤較少見,約佔周圍動脈瘤的2%,多為單側病變。常由動脈粥樣硬化、創傷和感染引起,先天性及中層囊性變較少見,極少數為醫源性。其主要症狀是患側頸部可觸及一膨脹性、搏動性腫塊,可有壓迫症狀,如聲音嘶啞、進食嗆咳、呼吸困難等。腫塊處有時可聞及收縮期雜音。
中醫病名
頸動脈瘤
就診科室
普通外科
常見病因
可由動脈硬化、感染、創傷、先天性及中層囊性變性等原因引起。
常見症狀
一側頸部出現膨脹性搏動性腫塊,可伴有局部疼痛等。
傳染性

頸動脈瘤病因

頸動脈瘤和其他動脈瘤相似,可由動脈硬化、感染、創傷、先天性及中層囊性變性等原因引起,但動脈硬化為最常見的原因,也可由於手術而引起,特別是經行動脈內膜剝脱術後,由於血管壁薄弱所致,或經行血管移植術後產生吻合口假性動脈瘤也是較常見病因。

頸動脈瘤臨牀表現

1.最常見的臨牀表現是一側頸部出現膨脹性搏動性腫塊,可伴有局部疼痛,腫塊處常可聞及收縮期雜音,但當有巨大附壁血栓時雜音常不能聞及。
2.當頸動脈瘤影響顱內供血時,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腦缺血癥狀。
3.頸動脈瘤增大後,可因腫塊壓迫而出現吞嚥困難、氣管移位、呼吸困難。壓迫喉返神經時可出現聲音嘶啞,壓迫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霍納綜合徵。
4.當瘤體破裂出血時,可致咽、鼻或耳出血甚至窒息死亡。

頸動脈瘤檢查

(1)超聲檢查:可清楚顯示瘤體的位置、大小及內部血流情況,同時可瞭解瘤體與血管的關係,為臨牀首選的影像學檢查。
(2)MRA檢查:可顯示結構而不被液體或骨骼所遮蓋,可以發現直徑毫米以上的動脈瘤。
(3)頸動脈造影:腦血管造影是診斷動脈瘤的金標準,不但可以清楚顯示動脈瘤的部位、大小和形態,還可準確測量瘤體的寬度,判斷動脈瘤的類型及動脈瘤與載瘤動脈及載瘤動脈重要分支的空間解剖關係,為進一步選擇治療方案提供依據。

頸動脈瘤診斷

1.血管彩超、CT、MRI對明確診斷有重要價值,能清晰地顯示頸動脈解剖位置,以及動脈瘤大小、形態、有無血栓、比鄰關係及對顱內血供的影響。
2.頸動脈造影(DSA)是診斷和制定手術方案的金標準,對手術方案的制訂有決定性作用,可判斷瘤體的性質、範圍、流入道和流出道的通暢情況,同時還可以瞭解顱內動脈和Willis環的情況。

頸動脈瘤治療

1.頸動脈瘤一經確診即應儘快給予治療,因為瘤體不斷增大,壓迫鄰近組織器官,且隨時有破裂及腦栓塞的危險。若病情允許術前儘可能行matas試驗(頸動脈壓迫試驗)。即通過指壓患側頸總動脈,阻斷其血運,2~4次/日,以改善顱底動環側支循環,逐步至每次阻斷3~25分鐘以上無腦缺血徵象,方可考慮手術。
2.較小囊性動脈瘤遊離並切除瘤體,縫合切口。
3.夾層動脈瘤切除病變動脈,用人造血管重建血流通道。
4.對高齡、嚴重心血管疾病無法耐受手術者,可採用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