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頤和園長廊

鎖定
頤和園長廊在萬壽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間。始建於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燬後,於1888年又重新建造。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中間穿過排雲門,象徵春夏秋冬四季。全長728米,共273間,有548根柱子。長廊以其精美的建築、曲折多變和極豐富的彩畫而頗負盛名,是我國古建築和園林中最長的廊。長廊還是一條五光十色的畫廊,廊間的每根枋樑上都繪有彩畫,共14000餘幅,色彩鮮明,富麗堂皇。彩畫的內容多為山水、花鳥圖以及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情節。畫師們將中華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濃縮在這長長的廊子上。
中文名
頤和園長廊
外文名
The Summer Palace promenade
地    點
萬壽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間
被收入
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北京市
始建時間
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

頤和園長廊基本簡介

頤和園長廊 頤和園長廊
頤和園長廊 實拍
頤和園長廊 實拍(12張)
頤和園在萬壽山南麓和昆明湖北岸之間。始建於清代乾隆十五年 [1]  (1750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燬後,於1888年又重新建造。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中間穿過排雲門,兩側對稱點綴着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重檐八角攢尖亭。象徵春夏秋冬四季。全長728米,共273間,有548根柱子。長廊以其精美的建築、曲折多變和極豐富的彩畫而負盛名,是我國古建築和園林中最長的廊。長廊還是一條五光十色的畫廊,廊間的每根枋樑上都繪有彩畫,共14000餘幅,色彩鮮明,它的長度和豐富的彩畫在1990年就被收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彩畫的內容多為山水、花鳥圖以及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中的情節。畫師們將中華數千年的歷史文化濃縮在這長長的廊子上。其中許多風景畫仿自江南山水,是畫師們根據乾隆意圖繪製的。
它臨昆明湖,傍萬壽山,蜿蜒曲折。長廊是世界最長的畫廊。
長廊之上,雕樑畫棟,一幅幅斑斕的彩畫,更使它絢麗無比,風采迷人。這些畫,有園中牡丹,有池上荷花,有林中飛鳥,有水下游魚,也有亭台樓榭、湖光山色。但最為引人駐足玩味的,卻是那一幅幅構圖生動、形態逼真的人物故事畫。

頤和園長廊特色

1、長廊如綵帶一般,把前山各風景點緊緊連接起來,又以排雲殿為中心,自然而然把風景點分為東西兩部分。
廊中夾亭 廊中夾亭
2、廊中夾亭,東西兩翼各有亭三座。這些亭軒既有點景作用,又有一定距離倚襯和支撐長廊的妙用。
3、長廊柁畫是園中最珍貴的藝術品。
長廊彩繪屬於“蘇式彩畫”,是中國木結構建築上的裝飾藝術。它的特點是:主要畫面被括在大半圓的括線內(稱為“包袱”);無固定結構,全憑畫工發揮,同一題材可創作出不盡相同的畫面。長廊彩畫題材廣泛,山林、花鳥、景物、人物均有入畫。而其中最引人入勝的當數人物故事畫,人物故事類畫作一共2000多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1990年,長廊以建築形式獨特、繪畫豐富多彩,被評為世界上最長的畫廊。 [2] 

頤和園長廊相關傳説

頤和園長廊 頤和園長廊
傳説,頤和園修建好以後,慈禧每年都有一大半的時間要在這裏“頤養天年”。
頤和園長廊 頤和園長廊
開始的時候,慈禧很是喜歡頤和園的江南景色,然而時間一長,就什麼都不覺得新鮮了,尤其是慈禧每天要從寢宮樂壽堂出來到湖邊散步,起初在路上還看一看左邊的水、右邊的山,到後來竟厭煩得哪兒都不想看了。慈禧心想:一眼望去山水全在眼前,四季不變,真是沒意思,如果在湖邊建造點兒什麼,讓我走一步就看一個景色該多好。那建造點兒什麼呢?她一時也沒有想好。
一日,心情煩悶的慈禧又要出去散步,王公大臣們忙順從並伴其左右,當一行人走到萬壽山下的南坡時,老天爺竟不分時候地下起了雨,太監李蓮英慌忙上前撐起雨傘並順勢觀察了一下慈禧的臉色。沒想到,此時慈禧的臉竟由陰轉晴了,李蓮英正在納悶,慈禧説話了:“雨傘真好,不僅可以遮風擋雨,還讓我看到了另外一番景緻。"眾人不解。
頤和園長廊
頤和園長廊(8張)
回到寢宮後,慈禧立即召見了工匠,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不久,在萬壽山的南坡與昆明湖之間出現了一條長長的走廊。
一代皇后的奇想,成就了一座美的長廊,讓我們追隨歷史,漫步在現實的長廊裏。
“長廊舞龍”:據説在慈禧登上佛香閣,向下一望,總覺得昆明湖邊缺點什麼,就回頭問一個建園的老匠人:“這湖裏、湖邊沒有龍?”老匠人見慈禧沉着臉問他,忙説:“回老佛爺,佛香閣上只有‘鳳尾廊’,湖裏湖邊都沒有龍。”慈禧一聽大怒,臉色煞白地命令:“把附近耍龍的百姓召來,讓他們在湖邊舞上幾天,不許停歇!我要看見龍。”這下可苦了那些舞龍的莊户人。他們拼出全力,從早上舞到天黑,又從天黑舞到早上。累倒的不計其數。一夥兒倒下了,一夥又咬牙替換。慈禧一天只看半個時辰,但從不叫耍龍的人停歇。那老匠人想着因為自己一時疏忽而連累了大家,如萬箭穿心。苦想了三天三夜,也沒想出個辦法。這天夜裏他剛剛閉上眼,忽見走進來一位老人,口口聲聲向老匠人要口飯吃。老匠人見是個要飯的,忙把一碗沒吃的肉面端來。這白髮老人看了會兒肉面,嘆了幾口氣説:“我心裏堵的慌,吃不下去!”説完把裝了肉面的碗扣在飯桌上,從碗裏取出幾根麪條圍在那個底朝天的碗邊,嘆了幾口氣就走了。老匠人猛然驚醒,原來是一個夢。他回想着那位老人的面容、舉動,越想越像傳説中的魯班師傅。他對着桌上的扣碗和碗邊的幾根麪條思索起來。忽然,他心裏一亮:底兒朝着天的飯碗多像萬壽山呀!碗邊的幾根麪條多像一條龍,彎彎曲曲地圍在“山”下,麪湯在麪條邊濺了一片,多像昆明湖啊!為什麼不設法修建個龍一樣的長廊呢!老匠人趕忙稟報慈禧説:能在三個月內讓她看見湖邊的龍,還請求放了舞龍燈的窮苦百姓。慈禧立馬放了舞龍燈的人,並立刻傳令,全國一流匠役再這裏集中。三個月過去了,當慈禧登上佛香閣,猛地發現昆明湖邊真的有一條長長的“龍”,這就是那個二百七十三間的長廊。慈禧心滿意足地重賞了那位老匠人。
也有的書上説,長廊是乾隆為他母親觀賞昆明湖的雨景雪景而建造的。乾隆是清朝入關後的第四代皇帝,他酷愛園林藝術,又對母親非常孝順。乾隆十五年,為了給母親辦六十大壽,他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擴展昆明湖,修建清漪園,在甕山上修建大報恩延壽寺,此後,改甕山為萬壽山。乾隆的母親常在園中游覽賞景。為了讓母親遊園不受雨雪日曬之苦,又能飽攬昆明湖的雨景雪景,乾隆便在萬壽山和昆明湖交界的岸邊設計修建了一條長長的遊廊。
據説乾隆皇帝的母親喜歡聽故事,經常一邊在長廊中游覽,一邊讓宮女給她講各式各樣的故事聽。有些她特別喜歡的故事,就讓宮女們反覆地講。時間一長,宮女們肚子裏的故事講完了,以前講過的故事也記不清了,這可難壞了宮女們。後來,她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將故事的內容畫在長廊兩側的梁枋上。故事越講越多,梁枋上的人物故事彩畫也越來越豐富。從此,宮女們再也不愁沒有故事給太后講了。太后呢?因為年邁眼拙,看不清梁枋上的彩畫,對此竟毫無察覺。據説,這就是頤和園長廊人物故事彩畫最初的來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