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頓息

鎖定
頓息,漢語詞語,拼音是dùn xī,意思是停留休息;深深嘆息貌。 [1] 
中文名
頓息
拼    音
dùn xī
注    音
ㄉㄨㄣˋ ㄒㄧ
出    處
《風俗通義·怪神》

目錄

頓息解釋

1、停留休息。 [1] 
2、深深嘆息貌。 [1] 
3、猶立即停止。

頓息引證詳解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怪神》:“田家老母到市買數片餌,暑熱行疲,頓息石人下小瞑,遺一片餌去,忽不自覺。”
三國志·魏志·鮑勳傳》:“帝手毀其表而競行獵,中道頓息,問侍臣曰:‘獵之為樂,何如八音也?’”
資治通鑑·晉孝武帝太元十二年》:“軍至斗城,去甕口二十餘裏,解鞍頓息。”
明·馮夢龍《智囊補·兵智·趙臣》:“璋大驚頓息曰:‘今日非趙君,我族矣!’”
《太平廣記》卷第九十六:“僧伽大師化緣在臨淮,恐是欲歸彼處,故現此變也中宗默然心許,其臭頓息。”
《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平話》:“不多時雷電頓息,天日開明。”
元史》卷一百一十六:“以至棰辱平章張珪等,濁亂朝政,無所不至。及英宗立,羣幸伏誅,而後勢焰頓息焉。”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四十卷:“一日忽大風暴作,吳君即書一符,擲於屋上,須臾見有一青鳥銜去,其風頓息。
東周列國志》第七回:“只見車聲頓息,火光俱滅了。”
《風俗通·怪神·石賢士神》:“田家老母到市買數片餌,暑熱行疲,頓息石人下小瞑,遺一片餌去,忽不自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