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預防醫學

(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

鎖定
預防醫學(Preventive Medicine)是一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屬於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類,基本修業年限為五年,授予醫學學士學位。 [2] 
預防醫學專業是一個寬口徑的專業,在學習了基礎醫學和臨牀醫學課程的基礎上學習預防醫學專業課程; [2]  旨在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與公共衞生事業需要,具備基礎與臨牀醫學基本知識,預防醫學理論與實踐技能,具有從事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實際工作能力,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創新精神,能夠自主學習,開展相關科研、教學、公共衞生創業實踐的專門人才。 [4] 
中文名
預防醫學
外文名
specialty of pre-ventive medicine
修業年限
五年
授予學位
醫學學士
專業代碼
100401K
專業類別
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類
學科門類
醫學
專業層次
本科

預防醫學設置背景

預防疾病的思想和保健措施,可追溯到遠古時代各國的醫學。18世紀以後,由於自然科學成就和科學實驗方法在預防醫學領域的應用,預防醫學發生了真正的變革。自1798年英國醫生貞納(E.Jenner)發明牛痘接種法預防天花,直到1940年牛津大學病理學家弗洛裏(H.W.Florey)將青黴素應用於臨牀,一批科學家,如巴斯德(Pasteur)、科克(Koch)、萊特(Wright)、範白林(Behring,Von)、杜馬克(Domagk)、弗萊明(Fleming)等,為傳染病病原體的發現、疫苗及抗毒素等預防接種措施的採用、磺胺及青黴素等大批抗菌藥物的臨牀應用作出了重大貢獻,使人類大大增強了防病治病的能力,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卓有成效地控制了比戰爭還要殘酷的傳染病傳播流行的危害。然而,進入本世紀40年代以來,人類衞生保健再次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環境污染和公害日益嚴重,人類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意外死亡上升為頭三位死因,慢性病、老年病、精神病和身體殘疾等問題日益突出,從而使預防醫學的研究領域和主攻目標發生重大轉移,並進入現代預防醫學的新時期。
預防醫學在現代醫學的科學體系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並將成為未來醫學的主導部分。它與基礎醫學和臨牀醫學既密切相關,又有其不同的任務和內容。其主要任務是預防疾病,增進人羣健康;主要內容是研究內外環境中影響人羣健康的各種因素,探索疾病在人羣中發生、發展和流行的規律,提出衞生防疫、監測、監督和管理的措施和法規,使人類能在真正合乎衞生要求的環境中工作、學習和生活。 [5] 

預防醫學發展歷程

1882年,德國在慕尼黑開創了世界上第一所公共衞生學院,其目的是向衞生官員提供衞生管理訓練。
1912年,美國的第一所公共衞生學院建立,後併入哈佛大學,成為哈佛大學公共衞生學院。以後,各國相繼建立公共衞生學院。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公共衞生教育有了較快的發展國際上的公共衞生教育的目標和重點,一是着重於生物醫學研究,培養公共衞生學家,二是着重於衞生立法和公共衞生管理,培養公共衞生管理人員。 [2] 
1949年,中國最早的預防醫學專業(原稱公共衞生學專業)在瀋陽中國醫科大學建立。 [5] 
1950年,中國衞生部提出了"預防為主"的衞生工作方針,並在部分高等醫學院校中開辦了公共衞生專業。
1954年8月,衞生部召開了第十屆全國高等醫學教育會議,確定預防醫學專業學制為五年,從1955年起執行。
1955年,衞生部決定將原有9處公共衞生系調整合併為6處,即北京醫學院、武漢醫學院、哈爾濱醫學院、山西醫學院。
1978年以後,中國預防醫學教育事業得到了蓬勃發展。
1987年,國家教育委員會頒佈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醫藥本科專業目錄》將衞生學專業更名為預防醫學。 [2] 
2012年9月,教育部將新的預防醫學(專業代碼100401K)專業取代舊的預防醫學(專業代碼100201)專業。 [3] 
截至2013年,中國有84所高等學校設置預防醫學專業。 [2]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頒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預防醫學專業為醫學門類專業,專業代碼為100401K,屬於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類專業,授予醫學學士學位,學制為五年。 [10] 

預防醫學培養目標

預防醫學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與公共衞生事業需要,具備基礎與臨牀醫學基本知識,預防醫學理論與實踐技能,具有從事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實際工作能力,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創新精神,能夠自主學習,開展相關科研、教學、公共衞生創業實踐的專門人才。
預防醫學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掌握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和公共衞生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從事常規公共衞生服務工作,監測人羣健康相關狀況,預防控制疾病和健康危害事件,執行公共政策,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衞生標準,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研究和實施公共衞生策略與措施的能力等。 [4] 

預防醫學培養規格

  • 學制
5年
  • 授予學位
醫學學士 [6] 
  • 參考學時或學分
1.學生在學習期間,完成總學分約為230學分,必修課程為195學分,選修課程為35學分。
2.專業精神與自然、人文素養類課程為60學分(約佔總學分26%);醫學基礎與臨牀類課程為70學分(約佔總學分30%);專業基礎與專業課程為75學分(約佔總學分33%);集中實踐環節為25學分(約佔總學分11%)。
3. 學生必須完成必修課程學習,選修課程各高校根據培養特點設置,學生自由選擇,但必須完成最低學分(素質類選修課程必須完成15學分,專業類選修課程必須完成20學分)。可以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為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等活動認定為課堂學習。
4.集中實踐環節中臨牀實習不得少於20周。現場實踐不得少於4周,可以完成調查、報告等形式的考核。畢業實習不得少於18周,以論文答辯形式考核學生。
5.學生完成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考試、考查合格,選修課修滿規定的學分,符合學校學籍管理規定的畢業條件,准予畢業。 [4] 
  • 人才培養基本要求
1.思想道德與職業素質目標
(1)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基本原理,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身心健康,具有科學與人文基本素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2)熱愛公共衞生事業和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確立預防為主的思想,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自我完善和接受繼續教育,勇於創新,尊重同仁,富有團隊意識。
(3)珍視生命,關愛病人,具有人道主義精神;將預防疾病、驅除病痛作為自己的終身責任;將提供臨終關懷作為自己的道德責任;將維護民眾的健康利益作為自己的職業責任。
(4)樹立終身學習觀念,認識到持續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斷追求卓越。
(5)具有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交流的意識,使他們充分參與和配合治療計劃。
(6)在執業活動中重視醫療倫理問題,尊重患者的隱私和人格。
(7)尊重患者個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價值。
(8)實事求是,對於自己不能勝任和安全處理的醫療問題,應該主動尋求其他醫師的幫助。
(9)尊重同事和其他衞生保健專業人員,有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合作開展衞生服務工作的觀念。
(10)樹立依法行醫的法律觀念,學會用法律保護病人和自身的權益。
(11)在應用各種可能的技術去追求準確的診斷和改變疾病的進程時,應考慮到病人及其家屬的利益,並注意發揮可用衞生資源的最大效益。
(12)具有科學態度、創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3)履行維護醫德的義務。
2.知識目標
(1)掌握與醫學相關的數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行為科學和社會科學等基礎知識和科學方法,並能用於指導未來的學習和醫學實踐。
(2)掌握生命各階段的人體的正常結構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狀態。
(3)具備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包括中醫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技術;
(4)系統地掌握預防醫學專業的基層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
(5)掌握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能力;
(6)具備對人羣勞動、生活、學習、環境和食品進行衞生檢測和監督的基本能力;
(7)具有分析影響人羣健康的各種因素和疾病流行規律,現場應急處理和制定人羣健康措施與計劃的能力;
(8)能熟練地開展健康教育工作。
3. 技能目標
(1)全面、系統、正確地採集病史的能力。
(2)較強的臨牀思維和表達能力。
(3)掌握預防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具備開展疾病控制的基本能力;
(4)瞭解基礎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循證醫學的原理,針對臨牀問題進行查證、用證的初步能力。
(5)熟悉臨牀醫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熟悉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技術,具有從事羣體和個體預防保健及衞生防病工作的能力;
(6)掌握開展人羣流行病學病因調查、疾病監測、疾病篩查的基本技能;
(7)熟悉中醫基本理論與“治未病”的預防知識理論與技能;
(8)熟悉衞生管理的基本原理與我國與衞生相關的法律法規;
(9)具備與公眾、媒體及其他人員進行關於健康相關信息的有效溝通的基本技能;
(10)熟悉文獻檢索、資料查詢、計算機應用及統計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從事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11)熟悉一門外語,能夠較熟練地閲讀本專業的外文文獻;
(12)瞭解預防醫學領域的現狀和發展動向,具有一定的學術鑑別力;
(13)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4.文化素質目標
(1)具有較廣泛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厚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基本瞭解文學、歷史、哲學、藝術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瞭解醫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的內在聯繫;
(2)養成較好的文化修養、優良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品質。
5.身心素質目標
(1)具備基本的軍事基本知識、基本方法訓練,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衞生習慣;
(2)掌握鍛鍊身體的基本技能,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體育和軍事訓練合格標準;
(3)具有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能與社會和環境發展變化相協調,具有較強的情緒自控能力,能適應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12] 

預防醫學課程體系

預防醫學總體框架

  • 課程計劃
1.依據預防醫學發展、公共衞生服務的需要,以及預防醫學學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要求,制訂符合實際的課程計劃。
2.課程設置在確保本專業必需的主幹學科、核心課程的基礎上,各校根據辦學傳統和定位,可選設課程。課程計劃要明確課程設置模式及基本要求。
3.制訂課程計劃要符合素質教育、專業教育與創業創新教育的有機融合,需要教師、學生以及公共衞生機構等用人單位的共同參與、理解與認同。
4.應積極開展課程縱向或(和)橫向的綜合改革,合理整合課程教學內容。課程計劃須體現培養學生具備較廣泛的醫學基本知識,較紮實的預防醫學理論知識基礎和較強的創新實踐能力,注重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和個性化發展。
5.課程設置應包括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二者之間的比例可由學校根據實際確定。
6.要注重課程間的聯繫,課程進程要合理。 [4] 

預防醫學理論課程

  • 課程設置要求
1.必須在課程計劃中安排思想道德修養、學術道德規範等課程。
2.必須設置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課程,為學生學習醫學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打下基礎。
3.必須安排適量的心理學、醫學倫理學、社會學、法學、管理學、政策學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以適應預防醫學的發展和公共衞生服務的需求。
4. 課程計劃中必須安排適量的基礎醫學課程,為學生學習臨牀課程打下堅實基礎。通常包括解剖學、組織學與胚胎學、醫學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理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遺傳學、醫學免疫學、藥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等課程的內容。
5.課程計劃中必須安排臨牀醫學課程及臨牀實踐教學,確保學生獲得足夠的臨牀知識和能力。通常包括診斷學、內科學、傳染病學、神經病學、精神病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皮膚性病學、醫學影像學、耳鼻喉科學等課程的內容和臨牀見習實習。
6.必須安排預防醫學基礎課程,包括衞生統計學、流行病學、毒理學基礎、衞生化學、健康教育等課程。
7.必須安排預防醫學專業課程,包括環境與健康,職業與健康,營養、食品衞生與健康,社會、行為與健康,婦幼與兒童少年健康,特定人羣健康等課程模塊。
8.必須適當安排衞生政策與公共衞生管理相關課程,包括衞生事業管理學、衞生經濟學、衞生法學等課程。 [4] 
  • 主幹學科和核心課程
主幹學科: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預防醫學和公共衞生管理相關學科。
核心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生物化學、醫學遺傳學、醫學免疫學、病理學、醫學倫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傳染病學、衞生微生物學、衞生毒理學、流行病學、衞生統計學、環境衞生學、勞動衞生與職業病學、衞生化學、營養與食品衞生學、兒童少年衞生學、婦幼保健學、社會醫學、健康教育學、衞生事業管理學、衞生經濟學、衞生法。 [4] 

預防醫學實踐教學

  •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1.課程計劃中必須安排現場工作基本技能、實驗室主要技術課程。實驗課程的學時數隸屬於上面提到的臨牀基本知識技能以及預防醫學專業技能部分。
(1)公共基礎實驗:如醫用化學、醫用物理、計算機基本操作實驗等,須滿足教學的基本要求。
(2)專業基礎實驗:基礎醫學課程實驗,臨牀醫學課程教學實習,病原生物學、衞生微生物學、衞生化學、流行病學、衞生統計學實驗等。學時數不低於實驗課程總學時數的25%。
(3)專業實驗:包括衞生毒理學實驗、生物因素檢測基本技能,物理因素檢測基本技能,化學因素檢測基本技能,身體與機能測定基本技能等課程。學時數不低於實驗課程總學時數的25%。
2.課程計劃中必須具有集中性實踐環節,包括以下方面:
(1)臨牀見習與臨牀實習,在有資質的教學醫院進行。
(2)公共衞生機構見習、社區和公共衞生現場實踐與服務。
(3)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等。
3.綜合素質實踐,各校可以根據實際條件規定相應內容。
(1)文藝、體育和其他素質拓展活動。
(2)社會實踐活動。
(3)科研創新活動。
(4)開發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課程。 [4] 

預防醫學教學條件

預防醫學教師隊伍

  • 聘任政策
1.學校應實施教師資格認定製度和教師聘任制度,配備適當數量的教師,保證合理的教師隊伍結構(教師隊伍包括醫學基礎、臨牀教學、預防醫學教學人員和非醫科教學人員的全職與兼職教師,適合本科培養的不同教師職稱及學位比例),適應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需求。
2.明確規定教師職責,被聘任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及與其職務、職稱相稱的學術水平和教學能力,承擔相應的課程和規定的教學任務;學校定期對教師的業績進行評估檢查。
  • 師資政策及師資培養
1.學校必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保障教師的合法權利和監督教師有效履行教師職責,有明確的師資政策並能有效執行,保證教學、科研、服務職能的平衡。
2.必須建立教師直接參與教育計劃制訂和教育管理決策的機制,使教師理解教學內容和課程計劃調整的意義。
3.必須制定教師隊伍建設規劃,保證教師的培養、考核和交流,為教師提供專業發展機會。
4.明確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完善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標準,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考核評價。
  • 教育專家與教學研究
(1) 必須有教育專家參與預防醫學教育的決策、教育計劃的制訂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2) 建立與教育專家聯繫的有效途徑,能真正在師資培養和預防醫學教育中發揮教育專家的作用。
(3) 有一支專業的教學研究團隊或具備開展教學研究能力的師資隊伍。 [4] 

預防醫學設備資源

  • 基礎設施
1.必須有足夠的滿足預防醫學教學用的基礎設施(包括各類教室及多媒體設備、小組討論室、基礎實驗室和實驗設備、臨牀示教室、臨牀模擬技能實驗室及設備、預防醫學相關實驗室及設備、教學考核設施、圖書館、信息技術設施和互聯網接入、文體活動場所、學生公寓等),供師生的教學活動使用・,對基礎設施定期進行更新及添加,確保教育計劃得以完成。
2.各類儀器設備必須滿足教學需要,保證實驗教學、技能訓練質量。
  • 教學基地
1.臨牀教學基地:臨牀教學是預防醫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學校必須擁有不少於1所三級甲等附屬醫院用於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臨牀實習,預防醫學專業在校學生與病牀總數比應不高於2:1。
2.預防醫學教學基地:學校必須擁有穩定的預防醫學實踐教學基地。疾病預防與控制機構等不少於2個,教學基地接收學生實踐人數不應超過其專業人員人數的10%教學基地必須與學校有職責分明的書面協議,有從事教學的組織機構和教學團隊,有一定數量的專業技術職務或職稱水平的師資力量,有完善的教學管理和嚴格的教學質量評估制度以及學生實習所必需的學習、生活條件保證。
3.建立穩定的教學基地管理體系與協調機制,確保有足夠的教學基地滿足相關教學需要。
4.加強各類教學基地的教學基礎設施建設,並有相關渠道獲得資金的支持。
  • 圖書及信息服務
學校必須擁有並維護良好的圖書館和網絡信息設施,圖書館建設須達到相關評估要求,必須建立相應的政策和制度,使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能有效地用於教學,使師生能夠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自學、獲得信息及開展公共衞生相關工作。

預防醫學教學經費

  • 教育資源
教育預算與資源配置
1.學校必須有足夠的經濟支持,有可靠的經費籌措渠道。教育經費投入應逐年增加,教學經費投入必須保證教育計劃的完成。
2.依法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明確教育預算和資源配置的責任與權力,嚴格管理教育經費。

預防醫學質量保障

  • 教育評價體系建設
1.教育評價機制
(1) 學校必須建立教育評價體系,行政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教育評價活動,形成有效的教育質量監控運行機制,以確保課程計劃的實施及各個教學環節的正常運行,並能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2) 教育評價必須覆蓋各個教學環節,其重點是對教育計劃、教育過程及教育結果狀況的檢測。
(3) 學校必須建有完整的教育評價檔案系統。
2.教育評價的參與者
(1) 在校內,學校的教育評價必須有各級領導、行政管理人員、教職人員和學生的共同參與。
(2) 在校外,教育評價必須有政府主管部門、用人單位、畢業後教育機構的積極參與,並考慮他們對教育計劃提出的改進意見,讓他們獲知教育評價的結果。
3.教育產出(畢業生)質量的評價
(1) 學校必須建立畢業生質量的社會評價制度,能有效從各級畢業生的工作單位、社會和工作環境中瞭解和蒐集對畢業生的評價意見。
(2) 必須將畢業生的工作表現、業務能力、職業素質及就業情況等有關信息,作為調整教育計劃、改進教學工作以及制定教學評價體系的重要依據。
  • 科學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1.教學與科研的關係
(1) 科學研究是學校的主要功能之一,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在保證教學質量、設定教學評價體系的同時,還要設立相應的科研管理體系,制定積極的科研政策、發展規劃和管理辦法。
(2) 學校必須為教師提供基本的科學研究條件,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提倡創新和批判性思維,促進教學與科研相結合。
(3) 提倡教師將科研活動、科研成果引入教學過程,通過科學研究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及科學精神。
(4) 必須加強對預防醫學教育以及教學管理的科學研究,為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2.教師的科研水平
教師i應當具備相應的科學研究能力,在保證教學的同時,應承擔相應的科研項目,取得相應的科研成果:國家級、省部級以及校級科研項目與成果、教學研究項目與成果。
3.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
(1) 學校必須將科學研究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為學生創造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與條件。
(2) 課程計劃中必須安排適當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為學生開設學術講座、組織科研小組等,積極開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活動。
(3) 科研訓練和能力培養應設置為預防醫學本科學生的必修課程,學生畢業除達到前面所提的學分和考核標準外,還應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為今後深入開展科學研究打下基礎。
  • 管理和行政
1.明確領導權力:學校必須明確主管教學的領導在組織制訂和實施教育計劃、合理調配教育資源方面的權力。
2.健全行政管理隊伍:學校必須建立結構合理的行政管理隊伍,行政管理人員必須承擔相應的崗位職責,執行相應的管理制度,確保教學計劃及其他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
3.建立並明確管理機構與體系
(1) 開展預防醫學教育的高等學校必須具備相關醫學教育的體系作為基礎,同時具有相應的教育管理職能機構,承擔實施教學計劃等職能。
(2) 建立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及操作程序。在學校領導下開展教學相關工作的制定、操作、信息反饋、規劃調整等具體工作,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
(3) 設立學術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督導組等組織,審議教學計劃、教學改革和教育科研等重要事項。
(4) 教學管理機構必須尊重教師、學生和其他利益方代表(如用人單位等)的意見,科學歸納反饋信息,調整相應工作。
4.與其他部門的關係
(1) 學校必須主動與社會及政府的衞生相關部門加強聯繫和交流,爭取各方面對人才培養的支持。
(2) 除教育和衞生部門,與預防醫學專業教育相關、可能涉及的部門,都應爭取各種方式的支持與協助。
  • 可持續性的改革與發展
學校必須依據國家醫藥衞生服務體系改革及公共衞生事業發展的需要,不斷進行教學改革,以適應社會不斷髮展變化的需要。
(1) 學校必須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在總結和分析的基礎上,定期審査和修訂學校既定的政策、制度、規劃等內容,不斷完善學校管理體制。
(2) 學校必須定期調整培養目標、教育計劃、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和方法,完善考核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需求。
(3) 學校必須依據教師數量和結構、經費投入、教學設施等教學資源配置和衞生人力需求的情況,調整招生規模,保持適宜的招生數量,以促進預防醫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4] 

預防醫學培養模式

  • 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
1.加強課程思政建設
預防醫學涉及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此外,現代預防醫學同臨牀醫學、社會醫學和醫學心理學緊密結合。因此,加強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醫師醫德教育、人文教育在內的課程思政建設,對預防醫學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有助於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肩負的時代使命,激發他們對公共衞生事業的投入熱情。開展醫師醫德教育,有助於確保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服務廣大人民羣眾的公平性、開展衞生宣傳的主動性,有助於提高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責任感和實事求是精神,有助於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養成謙虛謹慎和奉獻進取的職業風範。開展醫學人文教育,是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其核心是“以人為本”“關愛生命”。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在今後的工作中需要和複雜的社會人羣接觸,在工作中需要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因此,加強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和人文情感教育,有助於強化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和關懷,促進和諧醫患關係的建立。
2.加強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構建廣博的學科知識體系
公共衞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對預防醫學專業人才知識的廣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培養符合健康中國戰略要求的預防醫學專業人才,需要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優化,以本次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契機,構建包括通識教育必修課程、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課內集中實踐教學環節、第二課堂的學科知識體系。通過加強課程內涵建設,優化課程內容,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通過加強課程標準建設,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以學生能力培養為課程目標導向,明確課程教學方式及評價方式;引導和鼓勵教師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採用多元立體化考核方式,做到過程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相結合。
3.創新實驗教學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新時代需要開拓創新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和學習運用能力突出的高素質人才,可以將創新能力培養與實驗教學相結合。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之後自由分組、自行設計實驗步驟,教師予以指導和評價。通過自行設計實驗,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鍛鍊。開設公共衞生技能實訓課程,確保實驗室對本科生開放,增加學生動手操作實驗的機會。
4.實施本科生導師制
學校開展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預防醫學本科生崗位勝任力評定量表的構建研究,評價體系包括專業素養、職業價值、社會人文、特質效能4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55個三級指標。基於該崗位勝任力模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優化課程設置,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相對穩定的個人特質。提倡實施本科生雙導師制,以4~6人為一組對學生進行分組,配備成長導師和專業導師。成長導師主要指導低年級學生儘快適應大學生活,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了解預防醫學專業特點,側重社會人文精神、特質的培養以及效能的提升;專業導師利用寒暑假和課餘時間,指導高年級學生參與導師的研究課題,注重專業素養、職業價值的提升。通過雙導師制與課程教學的結合,構建全過程、全方位、全員的“三全育人”體系。
代表院校:安徽醫科大學 [9] 
  • “醫教協同”背景下預防醫學人才實踐能力培養
1. 注重“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
當前國內外教育界十分關注人才培養的職業素養。發達國家如德、英、美等國,其對職業能力的培養強調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兩項“關鍵能力”。良好的職業素養是預防醫學學生職業適應的基礎和保障,也是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重要內容。公共衞生事業關係到守護健康、保障生命安全等神聖職責,醫學院校培養的醫學生不僅“精醫”、還要“尚德”。公共衞生是一個系統的社會工程,公共衞生事業需要國家、社會、團體和民眾的參與,公共衞生人才需要具備相應的能力和素質。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作為公衞工作者的後備軍,將來走上工作崗位,投身到公衞事業中,需要有良好的團隊合作、適應溝通能力。在關愛他人、奉獻社會的實踐中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所以人文素養和愛崗敬業精神是首要前提和關鍵。
2.建立雙導師制
從牛津大學等實行以來,本科生導師制就作為精英教育教學模式而產生。隨着高等教育日趨大眾化,社會對醫學人才素質能力的要求逐步提高。自2002年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在國內率先實施以來,有許多高校都在嘗試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制是成熟的、可行的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模式,從預防醫學專業本科學生論文與本科生導師制相結合的數據來看,本科生導師制已經是研究型大學本科生創新培養的重要舉措。將導師分為職業成長導師和能力提升導師。根據教師意願,遴選助教和低年資講師作為職業成長導師。學生是以宿舍為單位,職業成長導師主要是加強師生關係,幫助學生儘快瞭解本專業特點及優勢,並儘快適應學學習和生活,從而幫助其制定合理學業規劃。學生在一、二年級經歷職業成長訓練以後,學院遴選高年資講師、高職教師及社區醫師作為三、四年級學生的能力提升導師。根據學生學習的時間安排並結合興趣愛好,能力提升導師利用學生課餘及假期時間指導學生進行早期的科研訓練或專業實踐活動,能力提升導師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能力提升階段最主要的是針對不同學習能力、不同特點的學生羣體分層、分類配備能力提升導師,實現教書與育人結合,對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幫助構建合理知識結構、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雙導師制的順利實施,首先需要搭建適應預防醫學專業人才特點的雙導師制平台,同時完善雙導師的考核、導師評優等機制。
3.搭建學生課餘社會實踐基地平台
預防醫學與公共衞生工作是政府行為,它有四大特性,即專業性、社會性、羣體性和公益性。預防醫學專業人才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必不可少。除了學校內的各種實踐能力培養途徑以外,需要創造適合學生社會實踐的基地和平台。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通過組織的專業講座和專業輔導課程的引導,以及專業前期的系統理論課程的學習之後,學生內心深處都期望能親自進入公共衞生實際工作的第一線去了解所學專業的工作情況,都有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的學習衝動。通過一系列活動,使預防醫學專業學生了解了公共衞生各項實際工作,將理論與實踐進行了有機結合,熟悉了戰鬥在一線的公共衞生工作人員的工作現狀,進一步提升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專業認同感和歸屬感。
4.加強基礎醫學、臨牀實習和專業實習質量
為加強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基礎醫學、臨牀醫學和預防醫學各課程模塊的實踐培養,應該從4個方面入手:①在課程安排中加大了實踐課程比例;②對各課程模塊實踐授課進行質量監控;③合理安排適合公共衞生實際工作的臨牀基本實習內容;④提升預防醫學專業實踐的師資力量和專業習的多樣性等。
代表院校:甘肅中醫藥大學 [11] 

預防醫學數據統計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預防醫學專業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8000-9000人。 [7] 

預防醫學發展前景

預防醫學考研方向

預防醫學就業方向

醫療衞生單位:傳染病預防、疾病控制、衞生防疫衞生宣傳普及;
海關、檢驗類單位:檢疫檢驗質量監督 [1] 

預防醫學開設院校

地區
院校數量
院校名單
北京
3
北京大學
首都醫科大學
北京大學醫學部
天津
2
天津醫科大學
天津中醫藥大學
——
河北
5
河北大學
河北醫科大學
華北理工大學
承德醫學院
河北北方學院
——
山西
3
山西醫科大學
長治醫學院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
內蒙古
3
內蒙古科技大學
內蒙古醫科大學
內蒙古民族大學
遼寧
4
中國醫科大學
錦州醫科大學
瀋陽醫學院
大連醫科大學
——
——
吉林
4
吉林大學
延邊大學
北華大學
吉林醫藥學院
——
——
黑龍江
4
佳木斯大學
哈爾濱醫科大學
牡丹江醫學院
齊齊哈爾醫學院
——
——
上海
5
復旦大學
上海健康醫學院
海軍軍醫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上海中醫藥大學
——
江蘇
8
蘇州大學
南通大學
揚州大學
東南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
江蘇大學
徐州醫科大學
——
浙江
6
浙江大學
浙江中醫藥大學
寧波大學
温州醫科大學
杭州師範大學
杭州醫學院
安徽
5
安徽理工大學
蚌埠醫學院
安徽醫科大學臨牀醫學院
安徽醫科大學
皖南醫學院
——
福建
3
廈門大學
福建醫科大學
廈門醫學院
江西
7
南昌大學
宜春學院
南昌醫學院
江西中醫藥大學
井岡山大學
九江學院
贛南醫學院
——
——
山東
8
山東大學
濰坊醫學院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濱州醫學院
濟寧醫學院
齊魯醫藥學院
青島濱海學院
青島大學
——
河南
3
鄭州大學
河南中醫藥大學
新鄉醫學院
湖北
8
武漢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科技大學
湖北科技學院
長江大學
三峽大學
湖北醫藥學院
湖北醫藥學院藥護學院
——
湖南
7
中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湘南學院
長沙醫學院
南華大學
湖南醫藥學院
南華大學船山學院
——
——
廣東
8
中山大學
暨南大學
汕頭大學
廣州醫科大學
廣東醫科大學
廣東藥科大學
深圳大學
南方醫科大學
——
廣西
5
廣西科技大學
右江民族醫學院
桂林醫學院
廣西醫科大學
廣西中醫藥大學
——
海南
1
海南醫學院
——
——
重慶
3
重慶醫科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陸軍軍醫大學
四川
5
四川大學
成都中醫藥大學
成都醫學院
西南醫科大學
川北醫學院
——
貴州
2
貴州醫科大學
遵義醫科大學
——
雲南
2
昆明醫科大學
大理大學
——
西藏
1
西藏大學
——
——
陝西
4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醫學院
空軍軍醫大學
陝西中醫藥大學
——
——
甘肅
3
蘭州大學
甘肅中醫藥大學
甘肅醫學院
青海
1
青海大學
——
——
寧夏
1
寧夏醫科大學
——
——
新疆
5
塔里木大學
新疆醫科大學
新疆第二醫學院
石河子大學
喀什大學
——
參考資料來源:陽光高考,摘錄時間:2023年7月5日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