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須彌山石窟

(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須彌山石窟,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地處城西北六盤山北垂須彌山上,始鑿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歷經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規模營造及宋、元、明、清 各代修葺重妝,是古代固原規模最大的一處佛寺禪院中國十大石窟之一。 [4] 
須彌山石窟是北朝、隋唐時期的須彌山大型石窟藝術造像,現存洞窟162座,分佈在由南往北自然形成的八個區域,即大佛樓區、子孫宮區、圓光寺區、相國寺區、桃花洞區、松樹窪區、三個窯區和黑石溝區;保存較為完好的造像有500餘軀,漢藏文題刻題記53則,碑刻3方,殘碑13塊,壁畫20餘平方米;總佔地面積6平方千米, [8]  處在石窟造像泥塑與石刻的過渡帶 [11]  ,具有較高藝術價值。
1982年,須彌山石窟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中文名
須彌山石窟
外文名
Xumishan Grottoes
地理位置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黃鐸堡街
佔地面積
6 km²
保護級別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5月1日~10月7日 09:00~18:00;10月8日~次年4月30日 09:00~18: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景點級別
AAAA級
門票價格
60元/人
著名景點
大佛樓
子孫洞
園光寺
相國寺
桃花洞
編    號
2-12-2-02

須彌山石窟歷史沿革

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477~499年),須彌山石窟始鑿。
北魏,是須彌山石窟的開創時期,這個時期的洞窟集中分佈在子孫宮區。
北周,須彌山石窟主要集中開鑿於圓光寺、相國寺區域。
唐朝,主要集中開鑿於大佛樓、相國寺和桃花洞三區。 [10] 
2020年4月1日,須彌山石窟文物管理所補修須彌山石窟。 [2] 

須彌山石窟建築格局

須彌山石窟結構

須彌山石窟現存洞窟162座,分佈在由南往北自然形成的八個區域,即大佛樓區、子孫宮區、圓光寺區、相國寺區、桃花洞區、松樹窪區、三個窯區和黑石溝區。 [8] 

須彌山石窟特點

須彌山石窟中無論是佛教人物造像,還是彩繪壁畫和佛教傳説故事,都各自保留着鮮明的時代特徵,既有浮雕,又有近似於圓雕的高浮雕,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 [8] 

須彌山石窟文物遺存

綜述
須彌山石窟有保存較為完好的造像500餘軀,漢藏文題刻題記53則,碑刻3方,殘碑13塊,壁畫20餘平方米。 [8] 
大佛樓佛像
大佛樓大佛造像,大佛儀態端莊而安詳,身披袈裟,頭梳螺髻;雙耳垂肩,神情莊重。為唐代武則天時期開鑿,佛像佔整座山頭的上半部分,一隻耳朵有兩人高,一隻眼睛有一人長。這尊高聳的大佛造像雖是砂崖雕鑿,但造型和雕鑿的刀法卻給人以泥塑一樣的温柔,是全國大型石窟造像之一。 [1] 
北周坐佛
第51窟內七尊6米高的北周坐佛,姿態優美,面容安詳,以其雕刻之精美,規模之宏大,被國內文物專家稱為“須彌之光”。 [8] 

須彌山石窟歷史文化

須彌山石窟名稱由來

須彌山,原本指印度傳説中佛教名山。從早期的石窟壁畫來看,須彌山一名伴隨着佛教東傳,即與佛教經典的翻譯、石窟的開鑿、佛本生故事及石窟壁畫的出現而產生的。 [9] 

須彌山石窟歷史景觀

須彌松濤
須彌松濤,清代固原十景之一,清代時,須彌山林木繁茂,據聞風起處,風聲低迴時如淺吟低唱,高亢處如千軍萬馬,後因大量砍伐樹木,此景逐漸消失。

須彌山石窟研究價值

須彌山 須彌山
須彌山石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內最大的石窟羣,自然風貌和文化資源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樣性和完整性等特點,在全國石窟造像中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遊覽價值。
北周石窟,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造像之精美,在須彌山石窟中佔有突出的地位。與北魏石窟相比,其最大的變化是中央塔柱小龕已不見,代之以大龕及髮鬢低平、面相方圓、兩肩寬厚、腹部鼓出的大型造像,給人以厚重敦實之感。現存造像最多的第四十五、四十九兩窟,有比真人還大的造像40餘尊,每龕內,有的是立佛,一般皆為一佛一菩薩。裝飾性的雕刻,如幔帳式的佛龕;龕邊龍嘴銜口的流蘇;龕頷上的各種小佛;龕座下手執各種樂器的伎樂人,或吹橫笛,或彈琵琶,或擊羯鼓。窟頂圍繞塔柱,還雕有一對相向手舞足蹈的伎樂飛天,披巾飄動,顯示了北朝音樂藝術的盛況 [1] 
須彌山石窟開鑿時間早,佛造像採用石刻手法雕造。有研究者認為,這種石刻造像藝術手法的更替和定型,是在須彌山完成的,它為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造像奠定了基礎。我國的石窟造像有雕塑和開鑿兩種形式和類型。新疆拜城克孜爾石窟造像為泥塑,敦煌莫高窟為泥塑彩繪,炳靈寺造像大多為彩塑或者石胎泥塑,麥積山石窟仍是以石胎彩繪為主。而山西雲岡、河南龍門石窟造像均變成石刻雕鑿,須彌山正好處在石窟造像泥塑與石刻的過渡帶上 [11] 
須彌山石窟的開鑿有其深刻的歷史根源。有研究者認為,一方面是為了絲綢之路的暢通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匯,另一方面是源於北魏時期統治階層的信仰及其崇佛濃郁的政治環境,再加上北周政權奠基人宇文泰對原州(今屬固原市)的着意經營,使得固原在唐代無論從政治、軍事還是經濟、文化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繁榮和發展。 [3] 

須彌山石窟保護措施

2018年1月1日,《固原市須彌山石窟保護條例》正式施行。 [6] 
2021年6月1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全區加強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進一步強化與規範了石窟的保護措施。 [5] 
1982年,須彌山石窟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須彌山石窟所獲榮譽

2014年8月,須彌山石窟被國務院授予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12] 

須彌山石窟旅遊信息

須彌山石窟地理位置

須彌山石窟位於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黃鐸堡鎮。 [12] 

須彌山石窟交通線路

在固原市區乘坐中巴到達三營鎮,然後換乘汽車前往景區。

須彌山石窟門票價格

門票價格:60元/人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