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須彌山

(宗教術語)

鎖定
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須彌山(梵語:Sumeru),又譯為蘇迷嚧、蘇迷盧山、彌樓山、修迷盧山、須彌樓山、修迷樓 [3]  ,意譯為寶山、妙高山、妙光山、安明山、善高山 [2]  。須彌山是一座巨大的金山,宇宙的中樞;日月星辰賴以轉動的軸心。須彌山上住着梵天毗濕奴濕婆因陀羅等主神,此外還有乾闥婆、仙人以及其他神話人物恆河自天而降,首先落到須彌山上,然後再落到地上。須彌山的南面有一塊大陸叫南贍部洲 [4] 
關於須彌山的傳説亦為佛教所採用。相傳須彌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山位於一小世界的中央(一千個一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相傳該山深入地下8萬由旬,地上亦高出8萬由旬;其頂峯為帝釋天,四面山腰為四大天王,山之間隙處為阿修羅城 [5]  ,山之周圍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外面是鹹海,南贍部洲等四大部洲即在此鹹海之四方 [4] 
史為樂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認為該山即喜馬拉雅山 [3] 
中文名
須彌山
外文名
Sumeru(梵語)
Meru [4] 
別    名
彌樓山
別    名
蘇迷盧山
修迷盧山
須彌樓山
修迷樓山 展開
別名
蘇迷盧山
修迷盧山
須彌樓山
修迷樓山
妙高山
妙光山
安明山
善高山 [2-3]  收起
位    置
北俱蘆洲海拔8萬米上空

須彌山術語來源

須彌山 須彌山
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傳説在須彌山周圍有鹹海環繞,海上有四大部洲八小部洲。須彌山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構成,高84000由旬(1由旬可能約13公里,即110萬公里),山頂為帝釋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
根據《長阿含經》的説法,須彌山北為北俱蘆洲、東為東勝神洲、西為西牛賀洲、南為南贍部洲 [1] 
起世因本經》卷第一〈閻浮洲品第一〉描述了須彌山的具體景象:
諸比丘,須彌山半,四萬二千由旬中,有四大天王宮殿……須彌山上,有三十三天諸宮殿,帝釋所住。三十三天,向上一倍,有夜摩諸天宮殿住。其夜摩天,向上一倍,有兜率陀諸天宮殿住。其兜率天,向上一倍,有化樂諸天宮殿住。其化樂天,向上一倍,有他化自在諸天宮殿住。其他化自在天,向上一倍,有梵身諸天宮殿住。其他化上梵身天下,於其中間,有魔波旬諸宮殿住。倍梵身上,有光音天。倍光音天,有遍淨天。倍遍淨上,有廣果天。倍廣果上,有不麤天。廣果天上,不麤天下,其間別有諸天宮住,名為無想眾生所居。倍不麤上有不惱天。倍不惱上,有善見天。倍善見上,有善現天。倍善現上,則是阿迦尼吒諸天宮殿……阿迦尼吒上,更有諸有,名無邊虛空處天、無邊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此等盡名諸天住處……如是之處,如是界分,眾生所住,若來若去,若生若滅,邊際所極,是世界中,諸眾生輩,有生老死墮在……。

須彌山典故傳説

須彌山 須彌山
佛教宇宙觀主張宇宙系由無數個世界所構成,一千個一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層系一層氣,稱為風輪;風輪之上為一層水,稱為水輪;水輪之上為一層金,或謂硬石,稱為金輪;金輪之上即為山、海洋、大洲等所構成之大地;而須彌山即位於此世界之中央。
相傳此山有八山八海繞其四周,入水八萬由旬,出於水上高八萬由旬,縱廣之量亦同。周圍有三十二萬由旬。由四寶所成,北面為黃金、東面為白銀、南面為琉璃、西面為頗梨。而須彌山四方的虛空色,也由這些寶物所反映。七金山與須彌山間的七海(內海),充滿八功德水,七金山外隔着鹼海(外海)有鐵圍山,鹼海中有鬱單越(北)、弗婆提(東)、閻浮提(南)、瞿耶尼(西)四大洲,此即所謂的“須彌四洲”。
在上列諸山中,須彌山及七金山皆為方形,只有鐵圍山是圓形。以上九山、八海由三輪所支持。風輪在最下,其量廣無數,厚十六億由旬。其上有水輪。水輪上部則凝結成金輪。水、金二輪深度共達十一億二萬由旬,下方八億由旬是水輪。而兩輪之廣,直徑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由旬。最初,由於有情業增上力,風輪生,依止於虛空,又依有情之業力,大雲雨起,澍風輪上,積為水輪,又因業力風起,擊水,上部結為金輪。這是有情的依處,即器世間,住在此間的有情有天、人、阿修羅等六趣。
諸天中有地居天、空居天之別,六慾天中的忉利、四王二天屬地居天位,忉利天位於須彌山頂上。四王天位於須彌山的第四層級。又須彌山的第三層級以下,有四王天的眷屬夜叉神止住,住第三層的稱為恆憍,住第二層的稱為持鬘,住初層的稱為堅手。七金山以及日輪、月輪的宮殿內,也有四王天的眷屬止住。六慾天欲界)上面有色界四禪十六天,其上更有無色界四天
依上述三輪的支持,由九山、八海、四洲構成的國土,稱為一世界或一須彌世界。一千個須彌世界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由於有小中大的區別,所以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為一佛的化境。此世界乃是為六趣二十五有界的有情作依止,相對於有情世間,而稱為器世間。
在六趣中,地獄(奈落)在南閻浮洲下一千由旬至四萬由旬間,有等活地獄至無間地獄的八熱地獄。其眷屬地獄,即十六遊增地獄,位在各地獄的四門。又,八寒地獄亦在其附近,南閻浮洲以及東西二洲,也有孤地獄散佈。一説地獄趣在大鐵圍山間。其次,餓鬼趣除居其本處南閻浮洲下五百由旬外,也散住於人天間。畜生趣以大海中為本處,而遍在諸趣中。阿修羅趣以須彌山麓與須彌海為本處,又遍在各處,以和忉利、四王二天戰鬥為事。人趣居四大洲及其眷屬八洲,但南洲所屬的遮末羅洲,是羅剎的住處。四王、憍利等六慾天,及色界、無色界都是天趣的住處。

須彌山史料記載

須彌山一詞來自婆羅門教術語,後佛教引用。據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記載,須彌山高出水面八萬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達八萬四千由旬。其山直上,無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宮殿,山基有純金沙。此山有上、中、下三級“七寶階道”,夾道兩旁有七重寶牆、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其間之門、牆、窗、欄、樹等,皆為金、銀、水晶、琉璃等所成。花果繁盛,香風四起,無數之奇鳥,相和而鳴,諸鬼神住於其中。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住之處。
須彌山 須彌山
據立世阿毗曇論卷二數量品記載,以須彌山為中心,外圍有八大山、八大海順次環繞,整個世界之形相團圓,有如銅燭盤。須彌山周遭為須彌海所環繞,高為八萬由旬,深入水面下八萬由旬,基底呈四方形,周圍有三十二萬由旬,繼之為八山,山與山之間,隔着七海。八山之山名順次為:由幹陀(梵Yugandha^ra,巴Yugandhara)、伊沙陀(梵I^s!a^dhara,巴I^sadhara)、訶羅置(梵Khadiraka,巴Karavi^ka)、修騰娑(梵Sudars/ana,巴Sudassana)、阿沙幹那(梵As/vakarn!a,巴Assakan!n!a)、毗那多(梵Vinataka,巴同)、尼民陀(梵Nimim!dhara,巴Nemindhara),鐵圍山(梵Cakrava^d!a,巴Cakkava^l!a)。七海之前六海名稱,即隨其所環繞之山而得名。第七山外有鹼海,其外有鐵圍山。須彌四洲:弗婆提、瞿陀尼、閻浮提、鬱單越,各位於鹼海中之東西南北四方,吾等眾生即居住於南面之閻浮提洲。然關於八大山之名稱及順次,於長阿含經卷十八閻浮提洲品、大樓炭經卷五災變品之記載,略有不同。

須彌山原型

史為樂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認為:須彌山,佛經亦作修迷樓。意為妙高。亦曰雪山。即今中國西藏自治區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等國境內之喜馬拉雅山。須、修之與喜,彌、迷之與馬,樓之與拉,皆一聲之轉 [3] 
參考資料
  • 1.    《長阿含經》卷十八《世紀經》〈閻浮提洲品〉——佛告比丘:「須彌山北有天下,名鬱單曰(即「北俱盧洲」)。……須彌山東有天下,名弗於逮(即「東勝神洲」)。……須彌山西有天下,名俱耶尼(即「西牛貨洲」)。……須彌山南有天下,名閻浮提(即南贍部洲」)……。」
  • 2.    任繼愈 主編.宗教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926
  • 3.    史為樂 主編.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下 8畫以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1936
  • 4.    魯剛.世界神話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9:692
  • 5.    丹珠昂奔,周潤年,莫福山等 主編.藏族大辭典.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