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須彌

(古印度神話中的名山)

鎖定
“須彌”一詞原是梵文音譯,相傳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名山”。據佛教觀念,它是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為佛教的宇宙觀。須彌的意思是“妙高”“妙光”“善積”等,因此須彌山有時又譯為“妙高山”等。須彌山(梵語: Sumeru),又譯為蘇迷嚧、蘇迷盧山、彌樓山,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位於小世界的中央(一千個小世界稱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這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由來)
中文名
須彌
外文名
Sumeru(梵語)
拼    音
xū mí
同    義
妙高 妙光 善積
須彌山
妙高山(帝釋天居住的地方)
佛經中稱
妙高山(諸山之王)

須彌詞語解釋

相傳山高八萬四千由旬,山頂有善見城,為帝釋天所居之處。其周圍四方各有八位天道,帝釋天在山頂統領須彌山周圍的四方諸天,合起來共為三十三天,帝釋天即為三十三天主。無邊無際的空間世界。

須彌詳細分析

按佛教教義所説,宇宙在時間上無始無終,既無開始,也無終結,是一個不斷運行着的循環過程。在空間上則是浩翰無垠,無邊無際。佛教對於世界的劃分,是多種多樣的。最常見的就是佛教常説的“三千大千世界”,而這三千大千世界僅僅是一個佛所教化的國土,按佛教説,宇宙間有無數個佛,每一個佛都有這樣一片三千大千世界的國土,則宇宙實在是廣袤,無量無邊。而這無量無邊的三千大千世界,又是無始無終地,不斷地處於此成、住、壞、空四大劫的運動過程中。
須彌山下四周有大海環繞,依次有七重海,七重山。七重山外是大鹹海,海外有鐵圍山。鹹海四周分佈着四大洲,依次為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此四大洲又稱四天下,其間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晝夜不停地轉動,照亮此四天下。
畫家趙夢歌作品 畫家趙夢歌作品
如此以須彌山為中心的九山、八海、四洲,再加上日月,就構成了一個世界。此外,佛教還有“大千世界”,或“三千大千世界”之説。即合一千個這樣以須彌山為中心的一個世界,就稱為一小千世界;合一千個小千世界即為一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就稱為大千世界。因為一大千世界包含了大、中、小三種千世界,所以又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此構成的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佛陀教化的國土。

須彌相關典故

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
唐代有一個江州刺史,名叫李渤
一天,李渤遇到了智常禪師,便向智常禪師請教:“佛經上所説的‘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我看未免太玄妙離奇了,小小的芥子,怎麼能容納那麼大的一座須彌山呢?這實在是太不懂常識了,是在騙人吧?”
(注:芥為蔬菜,子如粟粒,佛家以“芥子”比喻極為微小。須彌山原為印度神話中的山名,其高八萬四千由旬,佛家以“須彌山”比喻極為巨大。)
智常禪師聽了這個刺史的話後,輕輕一笑,轉而問:“人家説你‘讀書破萬卷’,是否真有這麼回事呢?”
“當然了!我讀書豈止破萬卷啊!”李渤顯出一副得意揚揚的樣子。
智常禪師又反問道:“可是你讀過的萬卷書現在都保存在哪裏呢?”
李渤抬手指着腦袋説:“當然都保存在這裏了。”
智常禪師雙手合十道:“真奇怪,我看你的頭顱也不過就只有椰子那麼大,怎麼可能裝得下萬卷書呢?莫非你也在騙人嗎?”
這個李渤刺史聽了老禪師的話之後,立即幡然大悟,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