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n]
汉语汉字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顺,汉语常用字(一级字) [1],读作shùn,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2],本义是指朝同一个方向,也指事情进行顺利,合乎心意 [3]
(基本信息栏参考资料: [3]
中文名
拼    音
shùn
注    音
ㄕㄨㄣˋ
部    首
笔画总数
6+3
结    构
左右结构
繁体字
异体字
㥧、𠈼、𩑎
平水韵
去声十二震 [4]
字    级
一级(1559) [1]
统一码
基本区 U+987A
五    笔
kdmy
仓    颉
lllo
郑    码
ndgo
四    角
21082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源演变 [2]
字符表
顺从金文字形看,上边是“川”,乃钻赠海是水流,表示流畅;下边是“心”,表示情绪。整体即为情绪舒畅的意思。有的金文加上“页”,表示头部,意思为思虑,强调思绪无碍。其造字本义是心情舒畅,没有郁结。现在,“顺”也指顺便,如“顺口”“顺手”等 [5]危道全鸦格拳项。
顺,形声字。《说文》:“顺,理也。从页,从川。”朱骏声通训定声:“从页从川会意,川亦声。按本训谓人面文理之顺也。”俞樾《儿苫录》:“此云:顺,理也,则当为肤理。”又:“顺为肤理,故字从页。疑许书原文本日:顺,肤理也,从页川声。犹木部日:材,木之理也;水部曰:泐,水石之理;阜部日:防,地理也。至顺逆之顺,则又从肌肤之文理而引申之,其后引申义盛行而本义转废。”顺之本义为肌肤之文理,引申为顺逆之顺,犹驯之从川声而为马之驯服,引申为一切人、物之驯服;亦犹训从川声而使不通之语言词语通顺以易于理解。西周初年何尊铭文“顺我不每(悔)”之顺用为训导、教训之训。顺、训、驯三字为同源字,音义皆近,故通用,其声义当皆来源川流不息之川。西周文献《诗》中顺字极为常见。顺字本义在文献中罕见使用。顺本从页川声,由于词义引申,至战国东方六国文字变为从心川声。《说文》小篆是继承西周金文形体 [2]
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水流。顺,甲骨文A=B(川,水流)+C(见,即“页”,头脑,借代思虑),表巩棵示思绪舒畅。金文D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E用“心”F代替“页”I,表示心情舒畅。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F写成G [6]几赠匙局愚承阀樱弃。
字形演变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shùn
动词
本义沿着同一方向
along;be in the same direction
顺,循也。——《释名》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资治通鉴》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顺流、 顺衽、顺领、顺绪、顺数
顺从;顺应
obey;yield to
顺,从也。——《广韵》
顺彼远方。——《礼记·月令·孟秋》
不识不和,顺帝之则。——《墨子·天志中》
顺天之意。
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庄子·天运》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顺情、顺率
通过润色加以改动或删除
polish;embellish
顺一顺、顺朱儿
通“训”。教诲
instruct;teach
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孝经·开宗明义章》
民有心而兵有顺。——《庄子·天运》
顺民之经。——《管子·牧民》
是夷是训,于帝其顺。——《史记·宋世家》
名词
道理
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汉书》
形容词
合理的
reasonable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
顺逆、顺政
事情进行顺利,合乎心意
go well;be agreeable
曹公,豺虎也,兵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资治通鉴》
顺成、顺溜纸
逻辑上前后保持一致和合条理的
coherent
文从字顺各识职。——韩愈《樊绍述墓志铭》
和顺
mild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诗·郑风·女曰鸡鸣》
顺女、;顺美
通“慎(shèn)”。谨慎
prudent;careful;cautious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易·升》
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荀子·劝学》
故君子顺其在己者而己矣。——《淮南子·缪称》
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副词
顺便;趁便
conveniently;in passing
顺访、顺劲、顺会
依循次序
successively;in proper order
顺续、顺递、顺推
参考资料: [3]

古籍解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理也。从页从巛。食闰切 [3]

说文解字注

理也。理者、治玉也。玉得其治之方谓之理。凡物得其治之方皆谓之理。理之而後天理见焉。条理形焉。非谓空中有理。非谓性卽理也。顺者、理也。顺之所以理之。未有不顺民情而能理者。凡训诂家曰从、顺也。曰愻、顺也。曰驯、顺也。此六书之转注。曰训、顺也。此六书之假借。凡顺愼互用者、字之譌。从川。人自顶以至於歱、顺之至也。川之流、顺之至也。故字从川会意。而取川声。小徐作川声。则举形声包会意。训驯字皆曰川声也。食闰切。十三部 [3]

康熙字典

【戌集下】【页字部】顺
〔古文〕㥧巡𠈼《唐韵》《正韵》𠀤食闰切,盾去声。《说文》:理也。从页从巛,会意。川流也。《玉篇》:从也。《诗·大雅》:有觉德行,四国顺之。笺:有大德行,则天下顺从其政。《释名》:顺,循也。循其理也。
又放之也。《仪礼·大射仪》大射正执弓,以袂顺左右隈。疏:以袂向下,於弓隈顺放之。
又山名、水名。《山海经》有顺山,顺水出焉。
又《释名》:凤皇五色,心文曰德,翼文曰顺。
又扬子《方言》:目好谓之顺。注:言流泽也。
又《增韵》:和也。《易·豫卦》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疏:圣人和顺而动,合天地之德,故天地亦如圣人而为之。《礼·乐记》: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
又《增韵》:不逆也。《尔雅·释诂》:舒、业、顺,叙也。疏:顺者,不逆有叙也。
又《諡法》:慈惠徧服曰顺。
又《小尔雅》:顺,退也 [3]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3]
中国台湾 [3]
中国香港 [3]

书法演示

顺字

书法展示

顺的篆书书法 [7]
顺的隶书书法 [8]
顺的楷书书法 [9]
顺的行书书法 [10]
顺的草书书法 [11]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成集

字头
小韵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部
韵目
四呼
韵系
韵摄
声调
宁继福
音译
拟音
八思巴字
广韵
食闰
去声
三等
合口
蒙古字韵
去声
cÿun
dʐyn
ꡄꡦꡟꡋ
中原音韵
真文撮
真文
撮口呼
去声
ʂiuən
洪武正韵牋
食闰
八震
去声
分韵撮要
第二十一津赆进卒
阳去
参考资料: [12]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i̯wən
王力系统
ȡ
iwən
董同龢系统
ȡʰ
juən
周法高系统
zd
jiwən
李方桂系统
d
jənh
两汉
西汉
东汉
ji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真谆臻
jien
北魏後期北齐
真谆臻
jiwen
齐梁陈北周隋
真谆臻欣
jiwen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dʑʰ
i̯uĕn
拟音/王力系统
ǐuěn
拟音/董同龢系统
dʑʰ
juen
拟音/周法高系统
ʑ
iuɪn
拟音/李方桂系统
juĕn
拟音/陈新雄系统
dʑʰ
ǐuen
参考资料: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