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順風相送

鎖定
《順風相送》是一部航海科普類的手抄孤本書,據説是鄭和下西洋的水師所著,其後廣為航海商旅手抄備用,迄今僅牛津收藏的孤本存世。《順風相送》成書於明朝中後期的16世紀晚期,迄今僅牛津收藏的孤本存世。該抄本是記載中國人航海線路及沿途山川地形的史地類書籍。 [1] 
該抄本,長20.4、寬12.6公分,每頁9行,行24字,封面稍有殘缺,封底有收藏者1637年所寫題記。 [2] 
《順風相送》在“釣魚台”一節記載道:“澚口好取柴水開,打水十五託”,意指港灣可供船舶停靠和補給,並標明水深。 [1] 
中文名
順風相送
抄本收藏
牛津大學鮑德里氏圖書館
作品體裁
科普知識
作品類別
史地類海道針經
成書年代
成書於明朝中後期的16世紀晚期
作品則數
127則

順風相送內容簡介

《順風相送》是一部航海指南,約成書於明代,共127則,主要記錄了關於氣象方面的觀察方法、州府山形水勢、前往各地的航程等。其中“福建往琉球”一則記載了福建到琉球的海路,第一次出現了“釣魚嶼”(即釣魚島)、“赤坎嶼”(即赤尾嶼)的名稱。 [3] 

順風相送創作背景

永樂元年(1403)九月,明成祖朱棣確曾分別派遣太監“李興等齎敕勞暹羅國王昭祿羣膺哆羅帝剌”、馬“彬等齎詔諭西洋蘇門答剌諸番國王,並賜之文綺紗羅”。而《順風相送》一書,則由修訂者佚名氏根據業已“年深破壞”的“古本”,校訂整理而來;且“古本”原系圖文並茂,《順風相送》只是佚名氏“攢寫”了其中的文字部分。
明初朱元璋在位的30年間(1368—1398),中國派出途經釣魚島等島嶼前往琉球官方活動的頻繁。
自明初以來,中國派遣前往琉球的大量官員及其隨行人員,都是由福州出發途經台灣海峽之後,趁着東南季風,順着黑潮流向,經過釣魚島等島嶼之後,進入琉球國境的。他們本身雖未留下直接記錄,但已在作為《順風相送》的祖本中清楚地記載下來。 [2] 

順風相送學術思想

更路解析
在遺留至今的海道針經和更路簿中,更數和針位為其主要內容,以更計程、以針位定向,共同引航海舶。此中,“更”作為一個標準里程單位告訴人們兩地的大約距離,針位作為方向標告訴人們兩地的大致方位,為人們通過針經和更路簿推斷古代地名的地理位置提供了可能。 [4] 
1、更數的相對穩定性為地名定位提供前提條件
在“更”進入航海世界之前,航海書籍是以時間來計算航程的。由於航海活動的頻繁,航海者對估算航程提出了更加精確的要求,於是用以計算航程的時間單位又從“晝夜”、“日”再細分到“更”,並規定“一晝夜為十更”,即所謂“一日一夜定為十更,以焚香幾枝為度’,“舟人渡洋,不辨里程,一日夜以十更為準”;“海道不可以裏計,舟人分一晝夜為十更,故以‘更’計道里”。而後,隨着以鍾代香、沙漏而成為海上計時工具,又有將1天分為12更,一更為五線的分法。一更是2小時,可航行一邁。
“刻”與“更”一樣,但只指時間,而漁民用的“更”,既表示時間又表示里程。“更”進入航海世界後,成為一個航程單位,實現以“更”計程。
對於定更法,史籍中有記載:
船在大洋,風潮有順逆,行駛有遲速,水程難辮。以木片於船首投海中,人從船首速行至尾,木片與人齊至,則更數方準。若人行至船尾而木片未至,則為不上更;或木片反先人至船尾,則為過更,皆不合更也。持木片一塊,在船頭放入海里,人即疾趨至船尾,其木片亦流至船尾者,此其氣力相稱,即可隨漏以計更矣。更者每一登夜分為十更,以焚香枝數為度,以木片投海中,人從船面行,驗風迅緩,定更多寨,可知船至某山洋界。
凡行船先看風汛急慢,流水順逆。可明其法,則將片柴從船頭丟下與人齊到船尾,可準更數,凡行船先看風汛順逆。將片柴丟下水,人走船尾,此柴片齊到,為之上更,方可為準。這樣,“更”由於它的相對精確性,很快運用於航海實踐中。
在分析這些針路時,將“更”詮釋成一個標準里程單位顯然更為合理,而這也為人們從更路出發確定各個地點的相對位置提供了前提條件。 [4] 
2、針路方位的確定性為地名定位提供可能性
指南針在中國運用的歷史悠久。在《西洋番國志》中有也有記載:“皆鑿木為盤,書刻干支之字,浮針於水,指向行舟”。明末海舶方興旱羅盤。
《順風相送》中有取水法和下針法等內容,可見所用羅盤仍為水羅盤。但不論水羅盤還是早羅盤,其盤面所刻干支位置一樣,所用定位原理亦同。
在干支位置上,一個羅盤共分24個方位,每一方位佔15度:以12地支中的“子”為正北向,而後右轉,依次序將羅盤分成12等份;以八卦中的艮、巽、坤、乾分列羅盤的東北、東南、西南、西北4個方位,即羅盤的45度、135度、225度和315度4個方位;再以順時針方向分置壬癸、甲乙、丙丁、庚辛於子、卯、午、酉兩旁。但由於在實際運用中,“指南針或單指,或指兩間”,因此羅盤雖僅24方位,卻可作48方位使用。
羅盤的定位原理,主要利用羅盤的南北基準線、船的首位線、磁針指向和羅盤方位之間的關係定向。在航行中,或者是將所要求的羅盤方位平行於船的軸線,而使磁針保持絲線的方位;或者是將絲線平行於船的軸線,而使磁針指向與所要求的羅盤方位相對的方向,例如以東北代替西北”。隨着航海經驗的累積,人們逐漸將羅盤南北線與船隻軸線固定下來。
在閲讀古代的針路簿時,有兩種情況必須分清楚。如果航行時使用的是“將所要求的羅盤方位平行於船的軸線,而使磁針保持絲線的方位”這一定位法時,則記錄的針位方向為船隻實際航向;如果航行時使用的是“將絲線平行於船的軸線,而使磁針指向與所要求的羅盤方位相對的方向”這一定位法時,針經和更路簿裏所記載的方位是船隻的實際航行時磁針所指的方位,這時船隻的實際航線與羅盤針位同南北線的夾角相等,但分處於南北線的兩邊,即羅盤針位為東南向時,船隻的實際航向為西南向。
因此,在使用《順風相送》中更路的記載推斷船隻的航行方向前,必須確定其使用於哪種定位法,然後方可結合定程更數,綜合比較不同航線對於某一地名方位的記載,進而判斷地名的位置。 [4] 

順風相送後世影響

釣魚島歸屬鑑證
順風相送
順風相送(4張)
福建人最早發現了釣魚島列嶼的存在,並予以命名:《順風相送》手抄本中記載:“北風,東湧開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卯及單卯,取釣魚嶼。南風,東湧放洋,用乙辰針取小琉球頭,至彭家、花瓶嶼在內。正南風,梅花開洋,用乙辰針,取小琉球。用單乙,取釣魚嶼南邊,用卯針”。此文獻中,釣魚島名稱為“釣魚嶼”。 [5] 

順風相送影印版首次面世

牛津大學舉行的《順風相送·指南正法》新書發佈會 牛津大學舉行的《順風相送·指南正法》新書發佈會
長期以來,這兩本書被珍藏在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內,一般人難以一睹尊容。中國出版集團公司旗下的中華書局經過一年努力,出版了這兩本書的仿真影印本,把它們帶到倫敦書展,讓各國讀者有機會近距離接觸。2017年3月16日於牛津大學舉行的《順風相送·指南正法》新書發佈會上,最早記載釣魚島的史籍《順風相送》影印本首次面世,中國出版集團旗下的中華書局出版,為這一事實提供了有力佐證。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