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妠

鎖定
梁妠(116年-150年4月6日) [1-2]  ,一説生於106年 [3] 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省涇源縣)人。 [37]  漢順帝劉保的皇后,大將軍梁商之女 [4] 東漢“六後臨朝”中第四位臨朝稱制的皇太后 [29] 有賢后之稱 [47] 
梁妠聰明賢惠,善做女紅,精通經史。十三歲入宮,被封為貴人。陽嘉元年(132年),被立為皇后。建康元年(144年),漢順帝駕崩,梁妠先後擁立漢衝帝劉炳、漢質帝劉纘、漢桓帝劉志,三度臨朝聽政
梁妠臨朝期間,夙夜勤勞,選用忠良,重用賢臣李固,驅逐宦官推崇節儉,嚴懲貪污, [28]  興辦教育;討平西羌鮮卑日南盜寇,使海內肅然,天下安寧。然而梁妠不能裁抑外戚,導致梁冀專權,後又溺於宦官(有爭議) [40]  ,導致天下失望。 [15] 
和平元年(150年),還政於漢桓帝,同年去世,時年三十五(一説四十五)歲,諡號順烈皇后,陪葬於憲陵 [3] 
概述圖片來源:
別    名
梁後 [42] 
梁太后 [17] 
順烈太后 [43] 
諡    號
順烈皇后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日期
116年
逝世日期
150年4月6日
本    名
梁妠

梁妠人物生平

梁妠讀史習經

梁妠少時,善於女紅,喜好閲讀史書。九歲時,能背誦《論語》,研習韓嬰註解的《詩經》,領略書中大義。經常以列女圖放置於左右,自我監督和警誡。父親梁商十分驚異,私下對弟弟們説:“我們的祖先賑濟河西,存活的百姓數不勝數。雖當時皇上沒有過問表彰,但積了陰德必然得到好的報應。假若吉慶恩惠子孫後代,或者會讓這個孩子富貴吧!” [5] 

梁妠順帝敬重

永建三年(128年),梁妠與姑姑一同選入掖庭,時年十三歲,被漢順帝封為貴人。梁妠經常被特殊召去侍奉漢順帝,從容地對漢順帝説:“帝王要像温暖的陽光廣泛地施捨才是德,后妃要像螽斯不妒忌不專寵獨佔才是義,子孫眾多,蟄蟄然幸福就由此興起。希望皇上把雲雨之恩澤均勻地撒在所有後妃身上,使后妃像魚一樣按先後輪次以進,使得臣妾免遭誹謗之罪”。由此,漢順帝更加敬重她。 [1] 

梁妠立為皇后

陽嘉元年(132年)正月二十八日,有司上奏漢順帝,請求冊立梁妠為皇后,得到了漢順帝的採納,於是在壽安殿舉行冊立儀式。 [6]  梁妠聰明賢惠,深知前代的興衰得失的道理,儘管靠着德義,進位為皇后,卻不敢有驕橫專寵的思想,每當出現日食、月食(古人認為是不祥之兆)時,她總是換穿素服,檢討自己的過失。 [7] 

梁妠臨朝執政

建康元年(144年)八月初六日,漢順帝去世 [8]  。梁妠沒有兒子,擁立漢順帝與虞美人所生之子劉炳為皇帝,是為漢衝帝,尊梁妠為皇太后。漢衝帝年僅兩歲,梁妠臨朝聽政。 [9-10] 
漢衝帝繼位不久,便患病。梁妠的哥哥大將軍梁冀徵召漢章帝玄孫、勃海孝王劉鴻之子劉纘到洛陽都亭 [11]  ,準備等漢衝帝去世後,立他為皇帝。
永憙元年(145年)正月初六日,漢衝帝去世 [12]  ,梁妠與梁冀定策於宮中。正月十八日,梁妠派梁冀持符節,以王青蓋車迎劉纘入南宮。正月十九日,封劉纘為建平侯,當日即皇帝位 [13]  ,是為漢質帝,仍然由梁妠秉持朝政。 [14] 
皇太后梁妠任命宰相輔政,重用李固,李固提出的匡正社稷的建議,均被梁妠採納,於是將黃門宦者一律驅逐,於是天下鹹望遂平。 [28] 
當時有楊州、徐州大寇侵擾州郡,西羌鮮卑日南蠻夷攻打城池強搶暴掠,賦税征斂頻繁,使官民財力睏乏枯竭。皇太后梁妠日夜勤勞,推心置腹地依靠賢能之士,委任太尉李固等人,選拔重用忠良人才,努力推崇節儉。那些貪財罪惡的人,多被誅除或廢黜。朝廷又分兵討伐侵擾的賊寇,羣寇消滅平定。因此天下肅然安定,宗廟祭祀得以安寧。 [15] 
百科x混知:圖解東漢政權 百科x混知:圖解東漢政權

梁妠兄妹分歧

梁妠臨朝執政期間,其兄長大將軍梁冀專擅朝權,濫施暴力,忌妒陷害忠良,多次用邪説迷惑貽誤梁妠。 [15] 
梁太后臨朝之初,決心改變東漢日益衰敗的局勢,其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重建的過程中,阻力重重,起用進步士族代表李固,引起了外戚和宦官的不滿,梁冀與宦官不甘權力掌握在以李固為代表的士族的手中。 [29] 
李固奏請梁妠免除了一百多個不按正規程序當官的人,他們心生怨恨,便巴結梁冀,“共作飛章”羅織罪名誣陷李固,請求誅殺李固。奏章傳達後,梁冀直言讓梁太后審訊李固之罪,然而梁妠並不聽從,因此李固得以倖免。 [36] 
本初元年(146年),梁妠徵召蠡吾侯劉志到洛陽城夏門亭,打算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志。同年閏六月,大將軍梁冀毒死漢質帝 [16] 質帝無辜被害,梁太后沒有追究懲處梁冀,而到了議立嗣的問題上,梁太后已經多少不能再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了。 [29]  李固與大鴻臚杜喬等人都認為應立清河王劉蒜為帝,而梁冀為專得椒房之親,則欲立蠡吾侯劉志,羣臣畏懼梁冀,都説“惟大將軍令”。只有李固與杜喬堅守本議,李固更是再度寫信勸梁冀,梁冀大怒,讓太后梁妠罷免了李固,繼而立劉志為皇帝,史稱“漢桓帝”, [30]  梁妠仍臨朝聽政。 [17] 
李固被革職,內外喪氣,羣臣都側足而立,只有杜喬面色剛正,無所屈服。於是海內嘆息,朝野都瞻望杜喬。 [32]  建和元年(147年)十一月,梁冀誣衊李固、杜喬與劉文、劉鮪勾結謀立清河王劉蒜,請太后梁妠逮捕他們問罪。梁妠向來知道杜喬忠心,不答應。於是梁冀便將李固關進牢獄,不少人為李固喊冤,梁妠明白,便下詔釋放李固。李固出獄時雒陽大街小巷都齊呼萬歲。梁冀大驚,擔心李固仍會危害到自己,便設計將李固再次逮捕入獄,李固便死於獄中。梁冀又脅迫杜喬屈服,杜喬不肯,也被梁冀逮捕入獄,然後直言稟告太后梁妠,不久杜喬也死在獄中。 [31] 
梁妠的改革已經瀕臨破產。梁冀自作主張,殺害李固,李固的被殺,無疑可以看出梁冀的勢力已經超越了臨朝太后梁妠。所以到了桓帝即位,梁太后已經沒有什麼作為了,朝政掌握在梁冀的手裏,東漢的衰落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29] 
梁冀將李固與杜喬暴屍荒野,並下令禁止人們前臨哭喪。李固弟子來到洛陽宮廷乞求收葬李固屍首,然而宮人不報,他們只好一同前臨哭喪,卻遭到夏門亭長訓斥,並準備將其送往相關部門論罪。梁妠聽説後,赦免了他們。杜喬的故交楊匡也來到洛陽守喪,卻被執法的官員逮捕,梁妠得知後便赦免了楊匡。楊匡上書求求安葬李杜二公,梁妠准許。 [34] 
建和二年(148年)三月,梁妠帶着漢桓帝巡幸大將軍梁冀府。 [35] 
此後,梁妠溺於宦官,對他們多有封賞和寵幸(有爭議) [40]  ,天下士人感到失望。 [15] 

梁妠還政去世

和平元年(150年)二月二十日,梁妠還政於漢桓帝,並且病情嚴重,於是乘坐輦車到宣德殿,召見宮中與朝廷官屬及梁氏眾位兄弟。下詔書説:“我素有心下氣血淤結之疾,近日以來,又加上浮腫,影響飲食,漸漸地疲憊困頓,近來讓宮內宮外的人們勞心請求禱告。我自己揣度,一天天一夜夜地越來越虛弱,不能與諸位大臣們相處始終。已經立了新的皇帝,承繼大統,恨不能長久地教養,親眼看見他的結果。現在我把皇帝、將軍梁冀與他的兄弟託付給諸位大臣們,希望各自努力。”二月二十二日,梁妠去世,時年三十五(一説四十五),諡號順烈皇后。三月,梁妠與漢順帝合葬於憲陵。 [18-19] 

梁妠為政舉措

梁妠政治

  • 選用忠良,整頓吏治
梁妠臨朝時,賦税征斂頻繁,官民財力睏乏枯竭。於是梁妠日夜勤勞,推心置腹地重用賢能之士,委任太尉李固等人,選拔重用忠良人才,努力推崇節儉。那些貪財罪惡的官員,多被誅除或廢黜。 [15] 
梁太后一臨朝,即重用李固,統管朝中內外事務。“時太后以比遭不造,委任宰輔,固所匡正,每輒從用”。 李固在當時是統治集團內部進步勢力的代表,他的上台,引起了一片歡呼。李固在梁太后的支持下,一上台就進行了雷厲風行的改革。“其黃門宦者一皆斥遣,天下鹹望遂平”。
“初,順帝時諸所除官,多以不次,及固在事,奏免百餘人”。李固推薦的人才,梁太后也都給以重用。同時,梁太后也積極改善吏治,她多次下詔揚善懲惡。如在下詔州郡不得迫脅驅逐縣長吏的命令的時候也同時規定説:“長吏臧滿三十萬而不糾舉者,刺史、二十石以縱避為罪。若有擅相假印綬者,與殺人同棄市論”,使吏製為之一清。
為了革除選舉的弊端,她下詔曰:“孝廉、廉吏皆當典城牧民,禁奸舉善,興化之本,恆必有之。……其令秩滿百石,十歲以上,有殊才異行,乃得參選。臧吏子孫,不得察覺。杜絕邪偽請託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各明守所司,將觀厥後。”這一些詔令在當時都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她也先後六次下詔求賢,重賞能安內攘外的官吏如武陵太守李進,交趾刺史夏方之輩,“故海內肅然,宗廟以寧”。
皇甫規在舉賢良方正的對策中盛讚梁後:“攝政之初,撥用忠貞,其餘維綱,多所改正,遠近翕然,望見太平。”即是對她在這一時期工作的肯定。 [29] 
  • 驅逐宦官,重振朝綱
建康元年(114年)九月庚戌,梁妠下詔察舉賢良方正之士,並進行策問。其中,皇甫規回答説:“其常侍(宦官)尤無狀者,宜亟黜遣”。於是,次年(145年)梁妠委任宰輔李固,將作惡的黃門宦官全部驅逐,於是“天下鹹望治平”。 [33] 
  • 縱容外戚,梁冀專權
梁妠的哥哥大將軍梁冀專擅朝權,濫施暴力,忌妒陷害忠良,多次用邪説歪理,誤導梁妠。 [15] 

梁妠經濟

  • 勤儉寬徭,重視民生。
針對前朝由於災害和戰爭造成的民不聊生的情況,梁太后在為政的七年裏,6 次詔令賑濟貧民,一再詔告官吏“務崇恩施,以康我民”。先後 7 次大赦天下,“減免刑徒”。同時指責“不崇寬和”的官吏,豈不是“暴刻之為乎”?
在戰爭地區,下詔曰:“兵役連年,死亡流離,或支骸不斂,或停棺莫收,朕甚愍焉。昔文王葬枯骨,人賴其德。今遣使者案行,若無家屬及貧無資者,隨宜賜卹,以慰孤魂。”
在災害地區,則實行“其有家屬而貧無以葬者,給直,人三千,喪主布三匹,若無親屬,可於官壖地葬之,表識姓名,為設祠祭。又徒在作部,疾病致醫藥,死亡厚埋藏。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稟谷如科”的政策,體現了其重視民生的情懷。
她提倡節約,時衝帝將北卜山陵,李固認為:“今處處寇賊,軍興用費加倍,新創憲陵,賦發非一。帝尚幼小,可起陵於憲陵塋內,依康陵制度,其於役費三分減一。”梁太后聽從了李固的意見。 [29] 

梁妠軍事

  • 討平盜寇,安定天下
梁妠臨朝時,內有楊州、徐州盜寇侵擾州郡,外有西羌鮮卑日南蠻夷攻打城池強搶暴掠,梁妠分兵討伐侵擾的賊寇,將羣寇消滅平定。因此天下肅然安定,宗廟祭祀得以安寧。 [15] 
梁妠在軍事上重用滕撫,即一典型。滕撫為李固與太傅趙峻、司徒胡廣,司空趙戒等薦舉。梁太后下詔拜撫為九江都尉,往討揚徐諸賊。撫連戰連勝,破斬馬勉及徐鳳範宮等,因進撫為中郎將,都督揚徐二州軍事。“三月,九江賊馬勉稱黃帝。九江都尉滕撫討馬勉、範容、周生,大破斬之”。尚有歷陽賊華孟,自稱黑帝,亦為撫領兵擊死,東南乃平。同時順帝時期已經平靖的各地,也因為得到好的安頓,而“四夷內附”。所以梁太后臨朝的前幾年,邊疆安寧,邊備也得到了加強。 [29] 

梁妠文化

  • 擴招學生
梁太后臨朝之初,即注意到儒學衰微的問題。她詔令“上自大將軍、下至年俸六百石的官員,都必須將自己的兒子送到太學就學,每年都在鄉射月的時候舉行入學大會,並以此為常”。這些舉措改變了自“安帝攬政,薄於藝文,博士倚席不講,朋徒相視怠散,學舍頹敝,鞠為園疏”的情況,從而使得 “遊學增盛,至三萬餘生” [26-27] 創下了兩漢太學學生數量的最高紀錄 [38] 
  • 拜官促學
本初元年(146年),梁妠下詔:太學每年歲滿時舉行課試(考試),成績最高的五人拜為郎中,次五人拜為太子舍人。年俸千石、六百石的官員,以及四府(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府)的屬官、三署郎四姓小侯中能夠率先通曉經書的人,都根據其家法進行考試,將成績高的人名冊奉上朝廷,朝廷按照成績次序獎賞提拔。 [39]  梁妠通過補官的方式督促學業,對東漢文化教育起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她利用各種渠道來發展東漢的教育事業,這一貢獻確實是卓著的。 [29] 

梁妠軼事典故

梁妠吉人貴相

梁妠入宮時,相工茅通看見她後,十分驚訝,再行拜禮祝賀説:“這正是所謂日角偃月之相,這種極尊貴的面相,是臣所從未見到過的。”太史卜兆得壽星房宿之象,又筮得《坤》變《比》的吉卦,於是漢順帝封梁妠為貴人。 [20] 

梁妠帝陵風波

漢順帝駕崩後,梁妠攝政,為順帝修建皇陵,制度宏大奢華,破壞了很多吏民的墳墓。尚書欒巴勸諫梁妠縮減規模,梁妠大怒,下詔將欒巴下獄處死。不久,發生了地震,梁妠覺得是上天降罪於自己,於是只好放出了欒巴,將其赦免為庶人。 [25] 

梁妠相關爭議

史書有梁妠溺於宦官一説,但從《後漢書 ·宦者列傳》以及零星的記載都沒有發現有與其相關的宦官的記載,所以她與宦官關係到底如何,還不得而知。 [40] 

梁妠歷史評價

漢·皇甫規:“陛下體兼乾坤,聰哲純茂。攝政之初,拔用忠貞,其餘維綱,多所改正,遠近翕然,望見太平。” [33]  [45] 
漢·朱穆:“昔永和之末,綱紀少弛,頗失人望。四五歲耳,而財空户散,下有離心。馬免之徒乘敝而起,荊揚之間幾成大患。幸賴順烈皇后初政清靜,內外同力,僅乃討定。” [44] 
東晉·蔡謨:“漢和熹、順烈,並亦臨朝,近明穆故事,以為先制。” [46]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①“若夫賢妃助國君之政,如馬、鄧、梁後。” [42] “太后以比遭不造,委任宰輔,固所匡正,每輒從用,其黃門宦者一皆斥遣,天下鹹望遂平。“ [28]  ③“太后夙夜勤勞,推心杖賢,委任太尉李固等,拔用忠良,務崇節儉。其貪叨罪慝,多見誅廢。分兵討伐,羣寇消夷。故海內肅然,宗廟以寧。而兄大將軍冀鴆殺質帝,專權暴濫,忌害忠良,數以邪説疑誤太后,遂立桓帝而誅李固。太后又溺於宦官,多所封寵,以此天下失望。” [15]  ④“後既少聰惠,深覽前世得失,雖以德進,不敢有驕專之心,每日月見謫,輒降服求愆。” [21] 
南宋·真德秀:迨六後臨朝中,若鄧與梁,本以賢稱;桓帝竇後,亦志存社稷,然鄧以終身稱制為天下後世所非,梁竇亦不免於禍敗。 [47] 
清·沈兆霖趙光:伏查漢和熹鄧皇后、順烈梁皇后,晉康獻褚皇后,遼睿智蕭皇后皆以太后臨朝,史冊稱美。 [41] 
近代·蔡東藩:“梁後具有貴相,與竇後略同,正位以後,雖不若竇後之妒悍,然其後臨朝專政,不能裁抑兄弟,終釀成梁冀之禍。” [22] 

梁妠史籍記載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 [23] 
《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第七》 [24]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 [21] 

梁妠家族成員

梁妠父祖

祖父:梁雍,官至少府,封乘氏侯。
父親:梁商,官至大將軍,襲封乘氏侯。

梁妠兄弟姐妹

  • 兄弟
梁冀,梁妠兄長,官至大將軍,襲封乘氏侯。
梁不疑,梁冀弟,官至河南尹,封潁陽侯。
梁蒙,梁不疑弟,封西平侯。
  • 妹妹
懿獻皇后梁女瑩,漢桓帝劉志的皇后。

梁妠丈夫

漢順帝劉保

梁妠影視形象

2000年電視劇《八歲龍爺鬧東京周笑莉飾演梁太后(梁妠);
2003年電視劇《神醫華佗》:陳淑鳳飾演皇太后(梁妠)。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永建三年,與姑俱選入掖庭,時年十三………遂以為貴人。常特被引御,從容辭於帝曰:“夫陽以博施為德,陰以不專為義,螽斯則百,福之所由興也。願陛下思雲雨之均澤,識貫魚之次序,使小妾得免罪謗之累。”由是帝加敬焉。
  • 2.    後漢書 : 紀 : 皇后紀下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20-12-05]
  • 3.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後二日而崩。在位十九年,年四十五。合葬憲陵。”
  • 4.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順烈梁皇后諱妠,大將軍商之女,恭懷皇后弟之孫也。
  • 5.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少善女工。好《史書》,九歲能誦《論語》,治《韓詩》,大義略舉。常以列女圖畫置於左右,以自監戒。父商深異之,竊謂諸弟曰:“我先人全濟河西,所活者不可勝數。雖大位不究,而積德必報。若慶流子孫者,倘興此女乎?”
  • 6.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陽嘉元年春正月乙巳,立皇后梁氏。
  • 7.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陽嘉元年春,有司奏立長秋宮,以乘氏侯商先帝外戚,《春秋》之義,娶先大國,梁小貴人宜配天祚,正位坤極。帝從之,乃於壽安殿立貴人為皇后。後既少聰惠,深覽前世得失,雖以德進,不敢有驕專之心,每日月見謫,輒降服求愆。
  • 8.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庚午,帝崩於玉堂前殿,時年三十。
  • 9.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建康元年,帝崩。後無子,美人虞氏子炳立,是為衝帝。尊後為皇太后,太后臨朝。
  • 10.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建康元年立為皇太子,其年八月庚午,即皇帝位,年二歲。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
  • 11.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孝質皇帝諱纘,肅宗玄孫。曾祖父千乘貞王伉,祖父樂安夷王寵,父勃海孝王鴻,母陳夫人。衝帝不豫,大將軍梁冀徵帝到洛陽都亭。
  • 12.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永憙元年春正月戊戌,帝崩於玉堂前殿,年三歲。
  • 13.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及衝帝崩,皇太后與冀定策禁中,丙辰,使冀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帝入南宮。丁巳,封為建平侯,其日即皇帝位,年八歲。
  • 14.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衝帝尋崩,復立質帝,猶秉朝政。
  • 15.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時,楊、徐劇賊寇擾州郡,西羌、鮮卑及日南蠻夷攻城暴掠,賦斂煩數,官民困竭。太后夙夜勤勞,推心杖賢,委任太尉李固等,拔用忠良,務崇節儉。其貪叨罪慝,多見誅廢。分兵討伐,羣寇消夷。故海內肅然,宗廟以寧。而兄大將軍冀鴆殺質帝,專權暴濫,忌害忠良,數以邪説疑誤太后,遂立桓帝而誅李固。太后又溺於宦官,多所封寵,以此天下失望。
  • 16.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閏月甲申,大將軍梁冀潛行鴆弒,帝崩於玉堂前殿,年九歲。
  • 17.    《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第七》:孝桓皇帝諱志,肅宗曾孫也。祖父河間孝王開,父蠡吾侯翼,母匽氏。翼卒,帝襲爵為侯。本初元年,梁太后徵帝到夏門亭,將妻以女弟。會質帝崩,太后遂與兄大將軍冀定策禁中,閏月庚寅,使冀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帝入南宮,其日即皇帝位,時年十五。太后猶臨朝政。
  • 18.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和平元年春,歸政於帝,太后寢疾遂篤,乃御輦幸宣德殿,見宮省官屬及諸梁兄弟。詔曰:“朕素有心下結氣,從間以來,加以浮腫,逆害飲食,浸以沉困,比使內外勞心請禱。私自忖度,日夜虛劣,不能復與羣公卿士共相終竟。援立聖嗣,恨不久育養,見其終始。今以皇帝、將軍兄弟委付股肱,其各自勉焉。”後二日而崩。在位十九年,年四十五。合葬憲陵。
  • 19.    《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第七》:甲寅,皇太后梁氏崩。三月,車駕徙幸北宮。甲午,葬順烈皇后。
  • 20.    相工茅通見後,驚,再拜賀曰:“此所謂日角偃月,相之極貴,臣所未嘗見也。”太史卜兆得壽房,又筮得《坤》之《比》,遂以為貴人。
  • 21.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20]
  • 22.    後漢演義: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4-12]
  • 23.    《後漢書·卷六·孝順孝衝孝質帝紀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28]
  • 24.    《後漢書·卷七·孝桓帝紀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4-28]
  • 25.    《後漢書·志·五行四》:“順帝崩,梁太后攝政,欲為順帝作陵,制度奢廣,多壞吏民冢。尚書欒巴諫事,太后怒。癸卯,詔書收巴下獄,欲殺之。丙午,地震,於是太后乃出巴,免為庶人。”
  • 26.    《後漢書·儒林列傳》:“本初元年,梁太后詔曰:“大將軍下至六百石,悉遣子就學,每歲輒於鄉射月一饗會之,以此為常。”自是遊學增盛,至三萬餘生。”
  • 27.    《後漢書·本紀·孝順孝衝孝質帝紀》:“本初元年……夏四月庚辰,令郡國舉明經,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詣太學。自大將軍至六百石,皆遣子受業,歲滿課試,以高第五人補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屬、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經者,各令隨家法,其高第者上名牒,當以次賞進。”
  • 28.    《後漢書·李固列傳》:“時太后以比遭不造,委任宰輔,固所匡正,每輒從用,其黃門宦者一皆斥遣,天下鹹望遂平。”
  • 29.    莊小芳.《東漢臨朝太后初探》:廈門大學,2006
  • 30.    《後漢書·李杜列傳》:“固、廣、戒及大鴻臚杜喬皆以為清河王蒜明德著聞,又屬最尊親,宜立為嗣……冀意氣兇兇,而言辭激切。自胡廣、趙戒以下,莫不懾憚之。皆曰“惟大將軍令”,而固獨與杜喬堅守本議。冀厲聲曰“罷會!”固意既不從,猶望眾心可立,復以書勸冀。冀愈激怒,乃説太后先策免固,竟立蠡吾侯,是為桓帝。”
  • 31.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五》:“建和元年(丁亥,公元一四七年)十一月,清河劉文與南郡妖賊劉鮪交通,妄言:清河王當統天下,欲共立蒜。事覺……梁冀因誣李固、杜喬,雲與文、鮪等交通,請逮按罪;太后素知喬忠,不許。冀遂收固下獄;門生渤海王調貫械上書,證固之枉,河內趙承等數十人亦要鈇鑕詣闕通訴;太后詔赦之。及出獄,京師市裏皆稱萬歲。冀聞之,大驚,畏固名德終為己害,乃更據奏前事……固遂死於獄中;冀使人脅杜喬曰:“早從宜,妻子可得全。”喬不肯。明日,冀遣騎至其門,不聞哭者,遂白太后收系之;亦死獄中。”
  • 32.    《後漢書·李杜列傳》:“李固見廢,內外喪氣,羣臣側足而立,唯喬正色無所回橈。由是海內嘆息,朝野瞻望焉。”
  • 33.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四》:“建康元年(甲申,公元一四四年)九月……庚戌,詔舉賢良方正之士,策問之。皇甫規對曰:“……陛下體兼乾坤,聰哲純茂,攝政之初,拔用忠貞,其餘維綱,多所改正,遠近翕然望見太平,而災異不息,寇賊縱橫,殆以奸臣權重之所致也。其常侍尤無狀者,宜亟黜遣,披掃兇黨,收入財賄,以塞痛怨,以答天誡。……永嘉元年(乙酉,公元一四五年)太后委政宰輔,李固所言,太后多從之,黃門宦官為惡者一皆斥遣,天下鹹望治平。”
  • 34.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五》:“冀暴固、喬屍於城北四衢,令:“有敢臨者加其罪。”固弟子汝南郭亮尚未冠,左提章、鉞,右秉鈇鑕,詣厥上書,乞收固屍,不報;與南陽董班俱往臨哭,守喪不去。夏門亭長呵之曰:“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詔書,欲幹試有司乎!”亮曰:“義之所動,豈知性命,何為以死相懼邪!”太后聞之,皆赦不誅。杜喬故掾陳留楊匡,號泣星行,到雒陽,著故赤幘,託為夏門亭吏,守護屍喪,積十二日;都官從事執之以聞,太后赦之。匡因詣厥上書,並乞李、杜二公骸骨,使得歸葬,太后許之。匡送喬喪還家,葬訖,行服,遂與郭亮、董班皆隱匿,終身不仕。”
  • 35.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五》:“孝桓皇帝建和二年(戊子,公元一四八年)三月,戊辰,帝從皇太后幸大將軍冀府。”
  • 36.    《後漢書·李固列傳》:“初,順帝時諸所除官,多不以次,及固在事,奏免百餘人。此等既怨,又希望冀旨,遂共作飛章虛誣固罪曰:“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間近戚,自隆支黨……斥逐近臣,不得侍送。作威作福,莫固之甚矣!夫子罪莫大於累父,臣惡莫深於毀君,固之過釁,事合誅闢。”書奏,冀以白太后,使下其事。太后不聽,得免。”
  • 37.    歷史沿革  .涇源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3-01-05]
  • 38.    蔣海漁. 試論中國古代傳統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啓示[D].山西大學,2004:25.
  • 39.    《資治通鑑·漢紀四十五》:“孝質皇帝本初元年(丙戌,公元一四六年)夏,四月,庚辰,令郡、國舉明經詣太學,自大將軍以下皆遣子受業;歲滿課試,拜官有差。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屬、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經者,各令隨家法,其高第者上名牒,當以次賞進。自是遊學增盛,至三萬餘生。”
  • 40.    莊小芳.東漢臨朝太后初探[D].廈門大學,2006:64-65.
  • 41.    《清史稿·列傳·卷一百七十七》:“尚書沈兆霖、趙光上疏曰:“我朝從無皇太后垂簾聽政之典……為今日計,正宜皇太后親操出治威權,庶臣工有所稟承,命令有所諮決,不居垂簾之虛名,而收聽政之實效。準法前朝,憲章近代,不難折衷至當。伏查漢和熹鄧皇后、順烈梁皇后,晉康獻褚皇后,遼睿智蕭皇后皆以太后臨朝,史冊稱美。”
  • 42.    後漢書·列傳·列女傳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4-02-09]
  • 43.    《後漢書·朱樂何列傳》:“及桓帝即位,順烈太后臨朝,穆以冀勢地親重,望有以扶持王室。”
  • 44.    《後漢書·朱樂何列傳》:穆以故吏,懼其釁積招禍,復奏記諫曰:“……昔永和之末,綱紀少弛,頗失人望。四五歲耳,而財空户散,下有離心。馬免之徒乘敝而起,荊揚之間幾成大患。幸賴順烈皇后初政清靜,內外同力,僅乃討定。”
  • 45.    《後漢書·皇甫張段列傳》:梁太后臨朝,規舉賢良方正。對策曰:“……陛下體兼乾坤,聰哲純茂。攝政之初,拔用忠貞,其餘維綱,多所改正。遠近翕然,望見太平。
  • 46.    《晉書·列傳·第二章》:“領司徒蔡謨等上奏曰:漢和熹、順烈,並亦臨朝,近明穆故事,以為先制。”
  • 47.    南宋·真德秀《大學衍義·卷三十八·宮闈預政之戒》:“迨六後臨朝中,若鄧與梁,本以賢稱;桓帝竇後,亦志存社稷,然鄧以終身稱制為天下後世所非,梁竇亦不免於禍敗。”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