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順昌寶山

鎖定
寶山位於順昌縣境內西北部大幹、元坑兩鎮交界處,風景區由寶山、演山、七台山三大景區組成,有石寶峯、老鷹巖、仙乳峯、龍脊、寶山猿祖、點將台、八戒思歸等107處自然景點,以及寶山寺、雙聖廟、撐腰石等39處人文景點,其主體山峯石寶峯海拔1304米,是順昌縣第二高峯,歷史上為八閩大地名山之一。
中文名
順昌寶山
地理位置
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 [2] 
開放時間
08:00-17:00
著名景點
內秀外林——寶山寺
著名景點
寶山寺大殿
大聖廟
景觀類型
自然景觀
享    譽
八閩大地名山之一
主體山峯
石寶峯

順昌寶山自然資源

登寶山,沿途有成片原始次生林、野生花果山、萬畝毛竹林以及大面積奇松嶺,自然環境優美;至峯巔更是觀雲海、望日出、賞佛光、眺晚霞的絕佳之處。
寶山之所謂“寶”,不僅因為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禪寺以及國內罕見的元代仿木石構建築風格和“大聖文化”之實物佐證,而且還有豐富的名貴動植物資源。每年5月,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宛如飛霞佈滿山谷,芳菲浪漫;每年深秋,透過秋陽遍賞銀杏黃葉點點,耳畔萬畝松濤,讓人忘了登山的疲勞。

順昌寶山主要景點

順昌寶山寶山寺

內秀外林——寶山寺,又稱寶靈庵,為寶山三庵總稱,坐落在寶山主峯南側,由上庵、下庵、半嶺庵組成,主體部分下庵由石構山門、全石構大殿、木構全殿、木構右殿、餐房等組成,為佛道合一的寺廟。寶山寺歷代修葺俱可考。 [1] 
寶山寺 寶山寺
1、寶爐:全砂岩石結構,古拙質樸,有對聯一幅獨具特色:納九州貢,化萬民愆。其意思為:納全國的貢,化解芸芸眾生的罪過,口氣之大是在全國民間寺廟中,惟寶山寺絕為僅見。
2、全石構大殿:始建於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元朝滅亡於1368年),為全仿木石結構建築,其樑柱用料粗巨,契合早期建築肥梁胖柱審美特徵,石構件仿木程度極高,雕刻精美,風格獨特,有極高的文化、藝術、科學價值。國家專家考察後,認為全國僅見。200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山寺全景
①、內部供奉:大殿正中供奉三位祖師,即壟志朝、劉志達、楊志遠,當地人俗稱三濟祖師。
②、大殿的佛龕前上方的額枋上有繁體框邊美術字的銘文一句:“當今皇帝萬歲”,可謂是幽默中帶幾分機智,是否因此而躲過破四舊時代的劫難,至今還是個謎。
③、敲鐘祈福:可以敲擊大殿的大鐘八響,為國家、為社會、為家人、為朋友祈福:風調雨順,順順昌昌。 寶山寺,建於元朝到正23年(公元1363年),全寺以砂岩為材,仿照木質建築結構而建。主祀“三濟祖師”,與石猴孫大聖有不解之緣。

順昌寶山寶山寺大殿

3、元代之謎——寶山寺建築形成緣由。對寶山寺建築形成緣由有以下疑問,形成一系列難解之謎:
①、元朝統治中原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時間,而且統治期間戰亂紛起,社會動盪不安,整體文化和科技與其他朝代相比相對落後,而作為當時第四等人的南人(元朝將人分為四個等級: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其中蒙古人第一等,南人第四等,為最低等人)為何要在1363年(元朝滅亡於1368年),在當地最高峯建造堪稱建築史絕世佳作的全仿木石構建築,其原因何在?
②、建造如此精緻的全仿木結構寺廟,其石料取材於何處?
③、木建築的細節特徵在寶山寺的石構建築都得以完美體現,且斗拱、搭牽、梁、枋、比例適中。當時工匠是如何掌握這種工藝的?
④、作為堪稱建築史絕世佳作的全仿木石構建築,是如何躲過600多年來各種劫難,而保存至今呢?
⑤、殿前香爐的對聯:納九州貢,化萬民愆。其意思為:納全國的貢,化解芸芸眾生的罪過。該對聯是誰題寫的,誰有如此的本事,發出如此大口氣的話語暱?等等。

順昌寶山元代香爐

當地對寶山寺建築形成緣由有兩種説話:
①、工匠鬥法説:相傳,當地有兩個良工巧匠,他們是同門師兄弟,卻彼此不服對方的本事。一天,鄉人要在寶山頂峯建造一座寺廟,想請師兄弟中本事較大的一位去建造。師兄説自己可以建造將其建造成當今世上最為氣派輝煌的木構寺廟。師弟一直不服其師兄,宣稱建造木構寺廟算不了真本事,他可以用石頭建造一座與木結構一模一樣的石構寺廟。最後,當然師弟承接這個工程,並花了三年時間用砂岩建造了寶山寺這座全仿木石構寺廟建築。為了證明自己比師兄厲害,師弟在建築石構件上仿木程度極高,木建築的細節特徵在石構建築都得以完美體現,且斗拱、搭牽、梁、枋、比例適中。師弟在完成這座建築史絕世佳作之後,也因心力憔悴而死。師弟究竟是如何完成這絕世佳作?也因其死成為永遠無法解開的謎。
鬼斧神工 化石為木
②、點木成石説:寶山寺原本是木結構寺廟。一天,寺內的和尚不小心將香燭打落在地下,點燃了神案上了布幃,眼看一場火災悲劇即將產生,正好被從外邊遊玩歸來的孫大聖的火眼金睛看見,説來遲那時快,用法術將寺廟的木結構點化成石結構,成使寶山寺免除火災之厄,寺廟瓦上的黑跡就是當時火災留下的痕跡。正由於孫大聖點木成石的法術,才使寶山頂峯有了這座建築史絕世佳作。

順昌寶山半山亭

過了竹海可以看見一個半山亭,這亭子剛好建在竹林與闊葉林的分界線上。

順昌寶山十八彎古道

從半山亭到寶山亭要途經十八彎古道,古道為青石板鋪設,極為古樸,盡顯滄桑,其建於何年已不可考的。

順昌寶山撐腰石

在十八彎古道旁有石,名撐腰石,據當地百姓介紹,只要在上山前在撐腰石下撐上一根棍子,爬一天的山都不會腰痠背疼,很靈驗。

順昌寶山觀景台

到半山海拔約1200米之處,有一處欣賞風景的理想位置,往下可俯視上湖村景,田園風光,竹林神韻,往上可仰望石寶峯頂,雲霧松風,氤氲峭崖。

順昌寶山石寶峯

石寶峯 石寶峯
石寶峯山體巍峨險峻,是景區的主峯。登峯頂俯視羣山,奇峯、怪石盡收眼底,富屯溪、金溪似銀帶纏腰,蜿蜒盤亙,景色蔚為壯觀,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之感。峯巔西南幾百米處保存元代寶山寺,峯頂遺存明代石構建築南天門遺址和大聖廟等附屬文物。

順昌寶山觀日巖

位於主峯東側懸崖峭壁之上。是看日出、看雲海、巧遇佛光最佳之處。

順昌寶山寶山日出

寶山日出 寶山日出
晴朗之日,山巒霧海如波濤湧向天際,萬道霞光撕裂霧海,托起一輪紅日,冉冉升向天空。此時,霞光絢麗奪目,把石壁映得金光燦爛,五彩繽紛,景緻格外瑰麗壯觀,令人心曠神怡,有天人合一之感覺。

順昌寶山棋盤石

在觀日巖之側幾米之處,上有古人摩刻棋盤一付,傳説居住此處的八仙每日清晨於觀日巖早課後,閒憩之時,在此對弈。據考證,實為寶山禪寺有道高僧,閒暇之時對弈之處。

順昌寶山齋梨樹

棋盤石旁有兩棵梨樹,俗稱齋梨樹,因諧音災離,又稱災離樹,取遠離災難之意。相傳,世人祈求和嚮往美好平安的生活,或者遇到生活的麻煩事,就用寺裏特製的善緣綵帶系在這棵樹上,便能帶來好運。

順昌寶山試心石

試心石 試心石
位於棋盤石右邊主峯懸崖峭壁最突出部位,它與峭壁一線相連,三面懸空。若有人站立其上,則會發出“乞谷”之聲響,它原為寶山禪寺高僧修心悟性之所;也是頑劣僧徒思過悟道之處。傳説,只有心誠者、心善者、悔改者,可坦然登臨。

順昌寶山卧偉人

石寶峯西北方有連綿巖體,其形象如頭頂青松,身穿中山裝,面朝藍天安詳而卧的偉人,當地人稱卧偉人。

順昌寶山羅漢帽

在卧偉人前面有一座山岩形狀象羅漢帽。相傳,它是孫悟空大戰十八羅漢時,孫悟空一棍將降龍羅漢的帽子打落,滾到此處化為羅漢帽。

順昌寶山寶峯猿祖

寶峯猿祖 寶峯猿祖
在寶山寺西北面有塊巨石酷似北京猿人的頭顱。
相傳,這頭顱是女的,是孫悟空的母親的形象,她一天夢見自己將天地都吞嚥下去,一嚇醒來,就噁心嘔吐,最後吐出一塊大石頭。吐出石頭後,她因驚嚇而化成的岩石,成了這摸樣。她吐出的石頭(為其右前方龍脊頂之仙紋石)長期吸日月精華而孵化出孫悟空來。

順昌寶山南天門遺址

南天門遺址 南天門遺址
位於海拔1305米的寶峯絕頂,為寶山寺三庵之一(上庵南天門)。建於大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代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曾進行重建,後因歲月風雨侵蝕和雷電的損傷,加上文革時期的破壞,僅存殘垣斷壁式全仿木石構建築遺存。遺存建築的精美雕刻,與寶山大殿的“肥梁胖柱”形成鮮明對比,為寶山寺國寶附屬文物。

順昌寶山大聖廟

大聖廟 大聖廟
位於南天門後方,為南天門同期建築。廟內築有供奉孫悟空兄弟合葬的兩道神位墓碑,墓碑鐫刻“寶峯齊天大聖神位”、“通天大聖神位”等字樣。其墓早於吳承恩《西遊記》成書200獨立年,是古代名著《西遊記》的重要實物佐證。

順昌寶山“雙聖”墓

石破天驚“雙聖”墓
“雙聖”墓 “雙聖”墓
附註:傳説很久很久以前,有年寶山下的寶莊漠布一帶連發了二十天大水,泛成大災。山下的百姓祈求止雨告到天庭。玉帝得訊後,立刻勒令哪吒到凡間寶山下查明災情。並限令半個時辰就得回報天庭。哪吒踩上風火輪一路趕到寶山,只覺得渾身燥熱,便駐足這仙紋石歇息。誰知寶山一派大好風光,萬木成林,翠竹成蔭,青山綠水,奇峯怪石,仙洞石寺。他越看越出神。奇怪的是這盤石裂紋萬千,發光發熱,哪吒本想停下散散熱,反被它燙得受不了。這時他屈指一算,時間將過,來不及前往寶莊漠布,便踩上風火輪迴天庭向玉帝奏報:“經查明,凡間並非水災,而是久旱不雨,岩石崩裂,奏請玉帝速速降雨。”玉帝一聽,甚覺尷尬,又令齊天大聖速速查清。猴王一個跟斗便回到水簾洞口。誰知這時八仙中的鐵枴李正巧罵道:“傾盆大雨二十天,氾濫成災淹洵溪(富屯溪別名),玉帝坐在金鑾殿,庶民奏表摔兩邊。”猴王聽罷忍不住火眼金睛一瞧,果真洪水氾濫,黎民遭災苦不堪言,便大聲答道:“莫怪玉帝不佑民,只恨哪吒稟假情,水澇成災説成旱,大聖上天定奏明”,八仙還來不及作揖,他便一個筋斗雲上了天庭。半個時辰後,大雨停,洪水退,天晴氣朗,風和日麗。庶民百姓感恩戴德,便在石猴出生地的最高峯石寶峯頂大聖廟猴王兄弟神墓前塑起猴王神像供四方百姓頂禮膜拜。所以大家看到的大聖墓的兩塊墓碑前只有一尊猴王像。(摘自《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福建卷-順昌分卷-漠武村卷續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