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順天府學

鎖定
順天府學(Shuntianfu Official School),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衚衕65號。始建於明洪武初年,為大興縣學。明永樂元年(1403年),改為順天府學。是明、清兩代順天府的府屬學校和文廟,現為府學衚衕小學校址 [3] 
順天府學坐北朝南,建築分為東、西兩路,按“左學右廟”之制。西路建築有欞星門、泮池、鄉賢祠、名宦祠、大成門和大成殿。東路建築有大門、二門、官廳、祠殿、儀門、明倫堂、齋舍和魁星閣 [3]  。順天府學為研究明、清時期順天府學的歷史、教育制度、科舉狀況等領域,提供了大量實物資料 [4] 
1984年5月24日,順天府學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順天府學
外文名
Shuntianfu Official School
地理位置
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衚衕65號
所處時代
明、清
保護級別
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順天府學歷史沿革

元朝時期,此處為太和觀。
明洪武初年,太和觀改建為大興縣學。
明永樂元年(1403年),大興縣學改為順天府學,大興、宛平縣學附於順天府學。
明永樂九年(1411年),順天府學建明倫堂東、西齋舍。
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順天府學建大成殿,明倫堂後建學舍 [3]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順天府學東半部改為“順天府高等小學堂”。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順天府高等小學堂更名為“左八旗小學堂”。
民國十二年(1923年),左八旗小學堂更名為“京師公立第十八小學校”。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京師公立第十八小學校更名為“北平市市立府學衚衕小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北平市市立府學衚衕小學更名為“北京市三區第一中心小學”。
1958年,北京市三區第一中心小學更名為“東城區第一中心小學”,後改為“府學衚衕小學”。
1967年,府學衚衕小學改稱“繼紅小學”。
1978年,繼紅小學恢復府學衚衕小學名稱 [5] 
1999年,府學衚衕小學在改建時出土12通順天府學石碑 [4] 
2000年,府學衚衕小學在順天府學原址上進行原貌復建 [3] 
2006年,府學衚衕小學將1999年出土的12通順天府學石碑移入大成殿西配殿,並作為“府學石學府”開放。
2023年5月,府學衚衕小學內“府學石學府”改陳並更名為“府學石刻博物館” [4] 

順天府學建築格局

順天府學平面圖 順天府學平面圖
順天府學坐北朝南,建築分為東、西兩路,按“左學右廟”之制。西路建築有兩進院落,正門為欞星門,面闊三間,四柱三樓木牌坊式。第一進院落位於欞星門內,欞星門北面為橢圓形泮池,池上架三座石橋。西側為鄉賢祠,坐東朝西,面闊三間;東側為名宦祠,坐東朝西,面闊三間。泮池北側為大成門,面闊三間。大成門內為第二進院落。大成門北為大成殿,是西路的主體建築,面闊五間,廡殿頂,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東路建築大門面闊三間,硬山頂。大門北面為二門,面闊三間,硬山頂。左右官廳、祠殿各三間。儀門在二門北面,門內有明倫堂,面闊五間,為講學之所。明倫堂兩側為齋舍。明倫堂之東是魁星閣,為六角二層閣樓 [3] 

順天府學主要建築

大成殿
大成殿是西路的主體建築,為正殿,面闊五間,廡殿頂,灰瓦綠琉璃剪邊,有花心。斗拱三踩單昂,旋子彩畫,中間三間為隔扇,梢間為檻窗。殿前東西廡為五間懸山,用一斗三升斗拱。殿內供奉大成至聖先師孔子 [3]  [6] 
明倫堂
明倫堂位於東路儀門以北,面闊五間,為講學之所。現存建築為2000年在原址上的原貌復建 [3] 
魁星閣
魁星閣位於東路明倫堂東側,為六角二層閣樓。現存建築為2000年在原址上的原貌復建 [3] 

順天府學文物遺存

1999年,府學衚衕小學在對順天府學的改建中,出土了12通石碑,碑文記載順天府學的修建緣起、建築規制、教學管理、營繕修整等方面內容 [3] 

順天府學文物價值

順天府學為研究明、清時期順天府學的歷史、教育制度、科舉狀況等領域,提供了大量實物資料 [4] 

順天府學文物保護

1984年5月24日,順天府學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2] 

順天府學旅遊信息

順天府學地理位置

順天府學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府學衚衕65號。

順天府學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104、108、113、141、612路公交車,在北兵馬司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政府距離順天府學約1.7千米,駕車約7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