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項蕾紅

鎖定
項蕾紅,女,主任醫師,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復旦大學皮膚病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會全國委員,中國皮膚科醫師學會全國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會皮膚美容學組副組長,中華醫學會醫學美容與美學學分會皮膚美容組委,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的評審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 [1] 
中文名
項蕾紅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上海
教學職稱
教授
臨牀職稱
主任醫師
執業地點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職    業
醫生
性    別
學位/學歷
博士

項蕾紅業務專長

主要從事細胞培養和色素障礙性疾病的發病機制及臨牀治療的研究工作。 [1] 

項蕾紅研究方向

主要是色素障礙性皮膚病,痤瘡,激光醫學治療等。 [1] 

項蕾紅工作經歷

1992.07-1997.04 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住院醫師
1997.04-2001.10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2001.10-2007.10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2002.10-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副主任
2005.02 美國Mayo Clinic皮膚科客座教授
2005.04-2005.06 美國哈佛醫學院皮膚科臨牀進修
2006.01-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博士生導師
2007.10-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教授
2011.07- 復旦大學皮膚病學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項蕾紅教育經歷

1986.09-1992.07 上海醫科大學醫學系醫學專業英語班
1994-1999 上海醫科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臨牀醫學博士
1995.01-1995.04 中科院上海細胞生物研究所進修
1996.11 北京醫科大學分子生物學實驗室進修
2001.01-2002.04 香港大學QueenMary醫院皮膚科博士後工作
2004.07 美國普林斯頓醫學美容培訓基地培訓

項蕾紅社會任職

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會全國委員,皮膚美容學組副組長,醫學美容與美學學分會皮膚美容組委員
中國皮膚科醫師學會全國副會長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皮膚病學專業委員會全國常委,痤瘡學組顧問,色素病學組秘書(2015.4-2019.3)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理事,微創與皮膚整形美容分會副會長,皮膚美容分會候任會長
亞洲色素病研究會(ASPCR)主席(President,2017-2020)
國際色素病研究會聯盟(IFPCS)理事(2017-2020)
國際華人皮膚科醫師協會(ICDA)理事長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第三屆委員會美容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四屆委員會激光亞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年會工作委員會委員,皮膚美容工作委員會委員(2015.3-2018.3)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
美國皮膚科學會(AAD)會員
歐洲皮膚科學會(EADV)國際會員
國際痤瘡聯盟(GA)專家委員
亞洲痤瘡專家委員會委員(AAB)
中國痤瘡聯盟(CAA)主席
上海市醫藥衞生青年聯合會委員
《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第七屆編委會通訊編委
《中華皮膚科雜誌》第十一屆編委會通訊編委
《中國醫學美容》第六屆編委會常務編委
《中國麻風皮膚科雜誌》編委
《實用皮膚病學雜誌》編委
《皮膚病與性病》雜誌編委
《Journal Of Dermatology Science》sectioneditor(常務編委)
《Journal of Dermatology Endocrinology》editor(編委)
《Archivesof Dermatology》、《Journal of Cosmetic Dermtology》、《中華皮膚科雜誌》、《國際皮膚科雜誌》、《臨牀皮膚科雜誌》peer reviewer(審稿專家)

項蕾紅評審專家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的評審專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
中華醫學科技獎第三屆評審委員會委員(2010.8-2015.7)
上海市科委基金評審專家

項蕾紅主要科研成果

科研項目:黑素細胞培養及異體移植治療白癜風的實驗和臨牀研究
通過2000年度市衞生局成果鑑定
上海市科技成果(成果登記號:931001014)
教育部科技成果(成果登記號:360-01-20710808-02)
獲上海市優秀髮明獎一等獎
專利發明ZL200310108903.3:一種黑素細胞懸液的製備(2007年發明專利,第二負責人)

項蕾紅獲獎情況

2006年獲得全國皮膚科十大優秀中青年醫師獎
2011年“新一輪上海市衞生系統優秀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簡稱“新百人計劃”,編號XBR2011055)
2011年度明治生命科學獎
2011年度華山醫院“科技精英”榮譽稱號
2011-2012年度獲復旦大學“三八紅旗手”榮譽稱呼
2011-2012年度華山醫院“創先爭優·科研創新”優秀共產黨員
2015年上海市最美女醫師提名獎
2016年度華山醫院“十佳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2017年度華山醫院“十佳醫師”榮譽稱號
2017年度上海市衞生系統巾幗創新工作室
2018年美國皮膚科學會(AAD)主席獎(Presidential Award)
項蕾紅皮膚科學創新工作室榮獲2018年度上海市職工(巾幗)創新工作室稱號

項蕾紅發表文章

1. Circulating CCL20: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active vitiligo together with the number of Th1/17 cells. J Dermatol Sci 2018-0346.R2 (accepted)
2. Light-emitting diode 585 nm photomodulaton inhibiting melanin synthesis and inducing autophagy in human melanocytes. J Dermatol Sci 2018,89:11-18.
3. CCN1/Cyr61 Stimulates Melanogenesis through Integrin α6β1, p38 MAPK, and ERK1/2 Signaling Pathways in Human Epidermal Melanocytes. J Invest Dermatol 2018,138(8): 1825-33.
4. ALA-PDT suppressing the cell growth by Akt-/Erk-mTOR-p70 s6k pathway in human SZ95 sebocytes in vitro. Photodiagnosis Photodyn Ther 2018;24:1-6
5. Comparison of Moderate and High Energy of a Nano-Fractional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n a Photoaging Hairless Mice Model. Derm Surg 2017 Oct 19;1-7.
6.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regimens of pimecrolimus 1% cream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seborrheic dermatitis.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2017 Jun 7;1-5.
7. ALA-PDT suppressing the cell growth and reducing the lipogenesis in human SZ95 sebocytes by m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virtro. Photodiagnosi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2017(18):295-301.
8. Effects of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on TLRs in acne lesions and keratinocytes co-cultured with P. acnes. Photodiagnosis Photodyn Ther,2016. 15: p.172-81. (IF=2.412)
9.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CXCR3 and its Ligands in Vitiligo Patients and CXCL10 as a Potential Clinical Marker for Vitiligo. Br J Dermatol 2016;174:1318-1326. (IF=4.275)
10. The comparison of MicroRNA profile of the dermis between the young and elderly. J Dermatol Sci 2016;82(2):75-83. (IF=3.739)
11. 趙珏敏,項蕾紅. 果酸在皮膚科應用.《中國麻風皮膚病雜誌》2016,32(8):500-504.
12. 馬文涓,姜敏,項蕾紅. 皮膚衰老與微小RNA.《國際皮膚性病學雜誌》2016,42(6):475-478.
13. Intense pulsed light, near infrared pulsed light, and fractional laser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skin rejuvenation in Asian subject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 2015 Sep ;30 (7): 1977-83 (IF=2.489)
14. Rnaset2 inhibits melanocyte outgrowth possibly through interacting with shootin1. J Dermatol Sci. 2015 Oct; 80(1): 25-32 (IF=3.419)
15. Prospective study of topical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dolescent acne in Chinese patients. Th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5 May ;42 (5): 504-7. (IF=2.252)
16. CYP19a1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性與中國漢族成人尋常痤瘡的關聯研究。臨牀皮膚科雜誌2015;44(1):7-10.
17.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vitiligo: Recent progress from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Dermatologica Sinica,2014,32(4):225–232 (IF=0.571)
18. Stress-induced RNASET2 overexpression mediates melanocyte apoptosis via the TRAF2 pathway in vitro. Cell Death Dis 2014, Jan 23;5:e1022. doi:10.1038/cddis.2013.539. (IF=6.077)
19. The assessment of pulsed dye laser treatment of port-wine stains with 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 J Cosmet Laser Ther 2014,16(1):21-5
20.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ecalcitrant dissecting cellulitis of the scalp with ALA-PDT: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Photodiagnosi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2013,10:410-413 (IF=2.52)
21. Low-dose topical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severity of acne vulgaris. Photodiagnosis and Photodynamic Therapy 2013,10:583-590 (IF=2.52)(Highly Cited Reserch Award by PDPDT Journal)
22.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Three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Vitiligo in the Chinese Han Population.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3,133:403–410. (IF=6.27)
23. The effects of NB-UVB on the hair follicle-derived neural crest stem cells differentiating into melanocyte lineage in vitro. J Dermatol Sci 2012,66:20-28. (IF=3.712)
24. 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尋常痤瘡的共識.中華皮膚科雜誌2011,44(2): 75-76
25. Double-stranded RNA induces melanocyte death via activation of Toll-like receptor 3. Exp Dermatol. 2011,20(2):134-9. (IF=4.159)
26.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for vitiligo identifies susceptibility loci at 6q27 and the MHC. (Quan C,Ren YQ, Xiang LH,並列第一作者 et al.) Nat Genet. 2010,42(7):614-9. (IF=34.284)
27. Generalized reticulated hyperpigmentation induced by lichen planus. Clin Exp Dermatol 2009,34(8);e636-e639. (IF=1.779)
28. Cultured human melanocytes express functional Toll-like receptors 2–4, 7 and 9.J Dermatol Sci 2009,56(10):113-120.(IF=2.973)
29. Expression of 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in human melanocytes and malignant melanoma cells and tissues. Dermatoendocrinology 2009 Mar;1(2), 108-113.
30. 準分子激光治療白癜風的臨牀療效與安全性研究。國際皮膚科雜誌2009;35(4):204-6
31. 311nm 中波紫外線調節B16黑素瘤細胞樹突生成的研究。中華皮膚科雜誌2009;42(6):417-420
32. 內皮素-1誘導黑素細胞樹突生成研究。中國麻風皮膚病雜誌2009;25(4):236-239
33. 5% 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治療痤瘡的隨機對照研究。中華皮膚科雜誌2009;42(2):81-84
34. 色素異常性皮膚澱粉樣變。臨牀皮膚科雜誌2009,38(4):237-238
35. Evaluation of 308-nm monochromatic excimer light in the treatment of psoriasis vulgaris and palmoplantar psoriasis. Photodermatology, Photoimmunology & Photomedicine 2008,24(5): 231 – 236. (IF=1.476)
36. Topical 5-aminolevulinic acid photodynamic therapy for recalcitrant facial flat wart in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08,35(10):658-661(IF=1.175)
37. 人惡性黑素瘤細胞株A375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基因的突變。中華皮膚科雜誌2008,41(10):680-2
38. Once-weekly treatment of vitiligo with monochromatic excimer light308 nm in Chinese patients。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ol 2008,22:899-900(IF=2.276)
39. 兩味中藥單體對人黑素細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的影響。中國麻風皮膚科雜誌2008,24(8):583-5
40. 308nm單頻準分子光對人黑素細胞凋亡、週期和KIT蛋白表達的影響。中華皮膚科雜誌 ,2008, 41(3):160-3
41. 斑駁病一家系c-kit基因突變檢測及共聚焦激光掃描顯微鏡皮損觀察。中華皮膚科雜誌2008,41(1):15-18
42. 308nm準分子光對人角質形成細胞的凋亡、細胞週期和幹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中華皮膚科雜誌2007,40(6):1-4.
43. 果酸療法在痤瘡治療中的應用。中國美容醫學2007,16(6):795-7.
44. PDL585nm激光在體外對成纖維細胞p16蛋白表達的影響。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2007,21(4):204-6.
45. 色素痣和惡性黑素瘤組織及A375細胞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的表達。中華皮膚科雜誌2007,40(4):213-216.
46. Topical tacalcitol and 308-nm monochromatic excimer light: a synergistic combin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vitiligo. 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06 Dec;22(6):310-4.(IF=1.312)
47. 曲尼司特對人正常皮膚和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部分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臨牀皮膚科雜誌2006,35(8):497-499.
48. 308nm單頻準分子光治療尋常性銀屑病和掌蹠銀屑病臨牀療效觀察。臨牀皮膚科雜誌2006,35(2):113-5.
49. 窄譜藍光療法治療尋常痤瘡。中華皮膚科雜誌2006,39(2):112.
50. 單頻準分子光治療白癜風的臨牀研究。中華皮膚科雜誌2006,39(1):32-34.
51. Congenital facial linear porokeratosis. Clin Exp Dermatol 2005, 30(4):1-2 (IF=1.426)
52. QS Alex 755nm激光對黑素瘤細胞株p16蛋白表達的影響。中華皮膚科雜誌2004,37(7):413-415
53. An vitro study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sub-lethal QS Alex 755nm lasers on the expression of p16INK4a on melanoma cell lines. Lasers in Surgery and Medicine 2003(1);32:88-93 (IF=2.249)
54. 黑素細胞培養及異體移植治療白癜風的實驗研究。中華皮膚科雜誌。2001,34(1):44-47。
55. 黑素細胞對同種異體淋巴細胞轉化、增殖的影響。中國皮膚性病學雜誌 2001,15(3):149-150
56. A community-based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acne vulgaris in Hong Kong adolescents. Acta Derm Venereol. 2002;82 (2):104-7.(IF=1.741)
57. 黑素細胞體外純培養及生物學特性鑑定。臨牀皮膚科雜誌。2000,30(3):166-167。
58. 長波紫外線照射對黑素細胞增殖和黑素合成的影響。中華皮膚科雜誌,1999,32(6):27-8。
59. 正常人黑素細胞HLA-DR抗原的表達。臨牀皮膚科雜誌,1999,28(5):275-7。
60. 白癜風患者血清因子對黑素細胞生長的影響。臨牀醫學美容學雜誌,1998,4(4):172-3。
61. 消銀合劑治療300例銀屑病患者的療效。上海醫科大學學報,1996,23(suppl.):75。
62. 掌蹠纖維瘤病1例。臨牀皮膚科雜誌,1998,27(4):262-4。
63. 類似持久性色素異常性紅斑的環狀扁平苔蘚一例。中華皮膚科雜誌,1997,30(6):406。
64. Sneddon綜合徵長期追蹤觀察21例。國外醫學皮膚性病學分冊,1994,20(5);284-5。
65. 抗核抗體陰性的大皰性系統性紅斑狼瘡。臨牀皮膚科雜誌,1994,23(4);207-9。
66. 甲碸黴素致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一例。中華皮膚科雜誌,1994,27(4);254

項蕾紅參與寫作的著作

1. 《現代皮膚性病學進展》第四十七章。白癜風發病機理和黑素細胞移植治療的進展。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97年。
2. 參加編寫《皮膚病手冊》、《皮膚病百問》。2000年。
3. 《現代皮膚病學基礎》第四章。黑素細胞生物學和Merkel細胞劑未分類細胞生物學。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2001。
4. 《皮膚性病學》全國高等醫藥院校配套教材教師輔導教材第三十章。 色素性皮膚病。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2003年。
5. 《楊國亮皮膚病學》第二章。皮膚胚胎學。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2005年。
6. 《皮膚性病學》醫學研究生入學考試精要叢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7. 《皮膚科用藥及其藥理 》第十章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8. 《皮膚性病學複習應試指南》副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年。
9. 《皮膚病的鑑別診斷與治療》第九章。以非瘤性結節、斑塊為主的皮膚病。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2007年。
10. 《皮膚科疾病臨牀診療規範教程》第十三章 色素性疾病。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年。
11. 《難治性風濕病》編委。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
12. 《皮膚病治療與美容》副主編。中華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
13. 《美容皮膚科學》第三版中文翻譯版。人民衞生出版社。2007年。
14. 《皮膚激光醫學與美容》第十章 光動力療法在皮膚科的應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15. 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美容專業醫師培訓教材《皮膚美容學》副主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08年。
16. 《兒童皮膚病學》主譯。人民軍醫出版社。2009年。
17. 《光皮膚病學》中文翻譯版。科學出版社。2009年。
18. 《全國專科醫師培訓規劃教材》皮膚病學第十三章 色素性皮膚病。人民衞生出版社。2009年。
19. 《皮膚病治療手冊》主譯。科學出版社。2010年。
20. Jean Bolognia《皮膚病學》主譯。人民衞生出版社。2010年。
21. 《皮膚性病學高級教程》參編。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年。
22. 《皮膚腫瘤》主譯。人民衞生出版社。2012年。
23. 《臨牀遺傳學》編委。上海科技出版社。2013年。
24. 第18-19版默克手冊譯者。人民衞生出版社。2010年-2014年。
25. 《皮膚美容激光:治療原理與技術》主編。人民衞生出版社。2014年。

項蕾紅教學

MBBS課程(序號MED130233),2011年開始,2017年度福大學上海醫學院核心課程,2016年度復旦大學精品課程項目。

項蕾紅科研基金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組織常駐記憶性T細胞通過IL-15-顆粒酶B/穿孔素損傷黑素細胞機制研究(57萬,81872544)(第一負責人) 2019.1-2022.12
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應用體外細胞模型和斑馬魚在體模型探討RNASET2介導黑素細胞凋亡的分子機制研究(80萬,81472901) (第一負責人) 2015.1-2018.12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黑素細胞應激釋放RNASET2分子打破免疫耐受在白癜風發病中的機制研究(58萬,81171519)(第一負責人)2012.1-2015.12
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單頻準分子光誘導黑素幹細胞發育的作用機理研究(33萬,30872275)(第一負責人)2009.1-2011.12
5. 上海市科委重點項目:黑素細胞表達的TLRs:調節黑素細胞生物學功能的新通道(30萬,08JC1403400)(第一負責人)2008.10-2010.10
6. 中華醫學會項目:中國人健康皮膚屏障功能和角質層厚度季節性變化的三維CT研究(6萬)(第一負責人)2008.1-2008.12
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酪氨酸激酶通道在準分子光治療白癜風中的作用機制(23萬,30471560)(第一負責人)2005.1-2007.12
8. 上海市科委2004年生物醫藥項目:銀屑病治療方案的最優化研究(5萬)(第一負責人)2004.10-2007.9
9. 上海市經濟委員會高新技術產業科技開發項目:人體黑素細胞製劑及在白癜風治療中的應用(50萬)(第二負責人)2003.10-2005.10
10. 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啓動基金項目:消銀合劑對銀屑病患者角質形成細胞的影響(2.5萬)(第一負責人)2003.6-2005.6
11. 上海市自然(青年)科學基金: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對黑素細胞生物學特性的影響(5萬)(第一負責人)2002.9-2005.9
12. 中華醫學會皮膚病學分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銀屑病單核細胞來源的樹突狀細胞IL-18BP的表達(0.8萬)(第一負責人)2002.10-2004.10
13. 上海市科委2000年重點項目:黑素細胞異體移植治療白癜風的機理研究(15萬元)(第二負責人) 2000.-2003.12
14. 2000年市科委技術發展基金:肉桂氨茴酸對瘢痕疙瘩成纖維細胞細胞因子表達的影響(4萬元)(第二負責人)2000.-2003.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