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項背相望

鎖定
項背相望,漢語成語,拼音是xiàng bèi xiāng wàng,原指前後相顧,後多用來形容行人擁擠,接連不斷。出自《後漢書·左雄傳》。
中文名
項背相望
出    處
後漢書·左雄傳》
拼    音
xiàng bèi xiāng wàng
注    音
ㄒㄧㄤˋ ㄅㄟˋ ㄒㄧㄤ ㄨㄤˋ

項背相望成語解釋

項:頸項。 [1] 

項背相望成語出處

後漢書·左雄傳》:“監司項背相望,與同疾灰。” [1] 

項背相望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行人擁擠。
示例
海內求文者,項背相望,碑版之鐫,照耀乎四方!(明·劉基《宋景濂學士文集序》) [1] 
參考資料